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光明网:如厕问题久拖难决,难的怕不是制度设计而是理念共识

光明网评论员/光明网
2016-11-19 14:19
来源:澎湃新闻
舆论场 >
字号

今天是第四个“世界厕所日”。

楼高路阔,一厕难求——不单单是繁华景区,在很多城市的寻常巷陌,亦是司空见惯的生活即景。光鲜亮丽的城市建筑中,公共厕所往往因为不起眼、被忽视而沦为城市文明的“短板地带”。近年来,手机软件中出现的众多“找厕所”APP,其实也从侧面反映了城市中的公厕难题。

这也就不难理解,当住建部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才发布,网上网下基本是难得的整齐点赞声。据说,为了解决中国人的如厕难问题,住建部组织开展了标准修订工作,统计了72.6万人的如厕时间,进行充分研究分析,在新发布标准中将女性厕位与男性厕位的比例提高到3∶2,人流量较大地区为2∶1。此标准于2016年12月1日起实施,将有效缓解女性如厕难题。

谈之不雅的如厕问题,之所以久拖难决,难的怕不是制度设计,而是理念共识。

两方面的事实,足以佐证以上的道理:一方面,早在2003年,原建设部就曾发布《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对城市公厕设置间距和数量有明确规定,即居住用地设置间距500—800米等。更早的1991年印发的《城市公厕管理办法》中,也对城市公厕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遗憾的是,一二十年过去了,办法与规范在落实中却被打了不少折扣。另一方面,去年初,国家旅游局提出用3年时间通过全国范围内的“厕所革命”来破解如厕难题。据称,一年多来,全国已建设完工旅游厕所2.5万余座,改善了游客使用厕所服务的体验。可问题是,解决如厕问题,仅仅是因为“我国年旅游出行人数超过40亿人次”?或者说,如厕问题到底是旅游问题还是民生问题?

这些疑问,算不得吹毛求疵。这些年,各地风起云涌的“星级公厕”并不少:有空调有金鱼还有花,有纸巾有洗手液有WIFI……甚至成了“网红”、成了“样板间”,唯一的问题,就是凤毛麟角,展示价值大于实用意义。今年4月,媒体报道“北京‘第五空间’公厕覆盖WiFi”的消息时,一些网友就曾调侃,“街边公厕能先保障有纸吗?”基本需求与前卫功能,究竟如何摆正两者的关系?这个问题,恐怕还要置身于更辽阔的国情与省(市)情的现实来考量。在市民看来,把一年的生活费挤兑成一顿满汉全席——虽光鲜亮丽,终是“小众消费”。更兼疑似成了政绩道具,比如一座公厕上百万的成本靡耗,令人恍惚有“崽花爷钱不心疼”的错觉。公众的吐槽随之而来:有这心思,多建几座“经济适用型公厕”多好呢!

方便问题不方便,未必是制度跟不上,根源还在意识和执行力。要从供给侧解决这个问题,思路无非两个:一是不仅站在全域旅游、更要站在宜居属性的视角,把厕所问题当成民生大事来抓。规划也好、投入也罢,就像城市地下管网建设,都要有个摆在明处的“谱”。二是在公共治理上转变理念,改革“政府建设+政府管理”的传统模式,不妨借助购买服务、委托经营等,以市场化之力破解投资与运营等现实症结。

总之,如厕难不能总是成为城市问题。有心思在豪华公厕上瞄苍蝇,不如踏踏实实把公厕地图构建好。当然,岁末年底了,考核考核各地如厕方便指数,也是盘点民生作为的可靠抓手吧。

(原题为《如厕难不能总是成为城市问题》)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