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个浙江一年级学生的周末:14个小时上7门兴趣课

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2016-11-24 14:32
来源:澎湃新闻
快看 >
字号

【编者按】

近日,校外培训、补习班再次成为民众关注的热点,子女教育也早已引发家长们的“群体性焦虑”。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却日趋集中。那些童年时上山捕鸟、下河捞鱼的70后、80后,却带着他们的孩子疲于参加各种课外辅导,或是动用一切资源,只为获取一个名校入学名额。澎湃新闻记者记录了一位课余上了7门兴趣班的小学生,见证了他繁忙的周末生活。

在健美操课程的练功房里,诚诚与母亲谢女士。 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图

“大家都在跑,你不能在原地踏步吧”,来自浙江衢州的谢女士坦言。她的儿子诚诚今年7岁,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她给诚诚的课余时间安排了补习课和多门兴趣班;而每学期在课外辅导上,谢女士需花费约两万元。

诚诚在衢州市某小学读一年级,他所在的小学有可以直升的初中部,因此他并没有很多大城市的小孩子“小升初”的竞争压力。然而,这位性格有点内向却又好强的男孩,在“虎妈”和老师、同学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下,把自己的课余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

诚诚的课外辅导课程表。除了日常上学,课余时间排满了各类辅导课程。 张泽红 澎湃制图

除了日常上学,诚诚每周有五次语文、数学的家教补习课程,每次课程近2个小时。此外,诚诚还另有7门兴趣班,每周上课时间约为14个小时:周一和周五的校内围棋课;周五晚上的绘画课;周六上午的健美操,下午的奥尔夫音乐课、声乐课及晚上的语言课;周日下午还有一节书法课。

学校的学业类课程在周五上午就结束了,诚诚密集排列的兴趣班日程实际上是从周五下午开始的。

2016年11月18日下午,浙江衢州,学校足球课上,中间休息的时候,诚诚也在练习颠球。

【周五13:20-14:00——拓展课】周五下午,学校给一年级学生安排了类似体育课的拓展课,其中的足球训练是诚诚最喜欢上的课程之一。诚诚说:“我想上足球兴趣班,可是妈妈说时间上排不过来了。”他在课上练习得很认真,老师说中间休息的时候,也并未停下来。谢女士表示会尊重孩子的意见,如果真想上,过一阵子可以考虑把五节家教补习课停掉一天,换成专门的足球兴趣班。

【周五14:00-14:10】课间休息时,看起来有点腼腆的诚诚,也会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

【周五14:10-14:55】老师一周总结时间,诚诚由于上周做作业表现很好,得到了班主任张老师的点名表扬,拿到了“一颗星”的奖励,也是班里49名学生当中获得奖励的五位小朋友之一。拿到一颗星的诚诚虽然没表现出很高兴的样子,但是在后面的围棋课和回去路上,一直把那颗星拿在手里。

【周五15:00-17:00——围棋课】围棋课也是诚诚很喜欢的一门课。“这个月26号我就要参加围棋段位考试了,我要比别人更厉害一点,我要打败他们”,虽然妈妈并未设立目标,诚诚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即使是和同学的练习赛,诚诚也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争取胜利。“如果他输了,会不高兴的”,诚诚的同学说。

当天下午和同学比赛时,同学在嬉戏间不小心用脚碰到了诚诚的额头。诚诚虽然未哭出声,但眼泪还是流了出来,吓得同学赶紧向他道歉,拿出纸巾给他擦眼泪。

【周五17:00-18:00】上完围棋课的诚诚拿着两个书包走出了校门,由于当天妈妈没空,妈妈让家里阿姨过来接诚诚。

诚诚和同学准备放学回家。一年级的小朋友也有两个包,除了装书的书包外,还有一个包用来装餐盒等杂物。

保姆阿姨用电动车接诚诚。

围棋课下课时已是下午5点了,与6点开始的画画课之间仅有一个小时的间隔。赶回家吃饭来不及,所以诚诚的晚饭经常是在车里或者朋友家里吃的。

诚诚在妈妈的朋友家匆匆吃了晚饭,吃饭时手上还拿着老师奖励的那颗星。

傍晚,妈妈朋友的家里,诚诚在玩赛车游戏。

诚诚一边吃饭,一边在抓紧时间玩一会儿他最喜欢的赛车游戏。“本来是不准他一边吃饭一边玩游戏的,可是考虑到他实在没什么时间玩他喜欢的游戏、看他喜欢的动画片就算了,”谢女士表示,“一天能有20分钟左右时间看动画片或者玩游戏就算不错了,有时候他也会要求说想再玩会,但是我得看他当天的时间安排。”据谢女士介绍,完成作业是诚诚看动画片和玩游戏的前提。

诚诚和幼儿园同学一起上绘画课,他在后排做了一个鬼脸。

【周五18:00-20:00——绘画课】画画课是诚诚报名的第一个兴趣班,从幼儿园中班就开始,至今已学了两年半。参加报名兴趣班的大多数都是诚诚幼儿园的同学,大家都在一起玩。谢女士表示:“他就感觉到画画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让他在快乐的氛围中去学习,这对他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

诚诚的作品即将完成。

当天的画画任务诚诚是第一个完成的。“可能是因为画的是他喜欢的火车吧,平时他没这么快完成作业的”,妈妈笑着说。

11月19日早晨,家里,生病的诚诚不愿意去上兴趣班,妈妈一边收拾书包一边劝说他。

【周六7:30-9:00】周六的时候,诚诚可以比平时稍微多睡一会。但由于昨晚发烧,这一天诚诚很早就醒了。

早上8点不到,还躺在床上的诚诚就拿起书在看。“每天都是这样的,醒来要看会书,已经习惯了”,谢妈妈对澎湃新闻记者说。

诚诚在看动画片《熊出没》。

由于生病,诚诚不是很愿意起床,在妈妈的安抚下好不容易起来后,躺在沙发上看动画片,药也是在父母安抚好久后才喝下。“小孩子感冒发烧很正常的,不是高烧,吃点药就好了,真要严重了坚持不下来再去医院看”,谢女士解释道。

诚诚躺在沙发上,用妈妈的手机网购玩具,他会把喜欢的玩具放进“购物车”,而妈妈会根据诚诚学习情况考虑决定是否购买。

喝好药的诚诚又在手机上选了一下自己喜欢的玩具,在自己的玩具车旁边待了一会儿,又和爸爸玩耍了一阵子,之后才不情愿地坐爸爸的车去参加健美操的兴趣班。

去上健美操课的路上,坐在妈妈怀里的诚诚显得有些疲惫。

【周六9:20-11:00——健美操课】由于肚子有点痛,在参加健美操培训时,诚诚不时露出难过的表情。

诚诚在练习劈叉,但他似乎更喜欢翻跟头等动作。

诚诚是谢女士的第二个孩子,她的长女已经在读高三。“这个兴趣班是诚诚受他姐姐的影响,看到姐姐能够倒立能够劈叉,他就觉得姐姐行的他也行”,谢女士说道。

诚诚有时候也会妈妈分享课程经验,比如下节课就要学倒立了。”

【周六14:40-15:35——奥尔夫音乐课】诚诚对奥尔夫音乐课很感兴趣,即使身体状况并不佳,在上课期间也能经常看到他露出开心的笑容。

互动性强的课程对诚诚有更强的吸引力,诚诚正在尝试弹奏木琴。在这节课上,诚诚鲜少走神。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目前较为流行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旨在结合音乐、绘画、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引导孩子去关注特定的声源,并发挥想象力。这种体验式参与的乐感培训受到了家长的欢迎,也成为艺术培训机构的常见课程之一。

【周六15:40-16:40——声乐课】紧接着奥尔夫音乐课,诚诚开始上小班化教学的声乐课。

诚诚与声乐老师。

“诚诚,唱歌表情要丰富点,手势也要记得配合”,声乐课老师在课上叮嘱说。声乐课的老师介绍道,诚诚刚来上课时很害羞,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在上兴趣班的教室外面,贴着诚诚入选“省G20文明礼仪宝贝形象大使”的喜报。

【周六18:20-20:20——语言课】周六晚上的语言课是诚诚相对不喜欢的一门课,但这个却是妈妈希望他学习的一门课。

语言课在录音棚进行,诚诚在看同学进棚录音。

谢女士给诚诚报名参加语言课,是为了锻炼儿子的口才表达能力和胆量。谢女士解释道:“他现在其实也不是很排斥上这个课,可能感觉学起来比较累一点,毕竟现在他年纪还小。那我就让他把基础奠定好,以后他慢慢长大了,他从原来不会读绕口令,到现在会读绕口令,会背绕口令,我感觉这就是一个突破。而且他现在读古诗,我感觉读起来很有韵味。”如今,当父母给诚诚讲故事的时候,诚诚反而会指导爸爸妈妈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表达。“那我感觉这就是学语言得来的一些进步”,谢女士对这个课程的学习效果是满意的。

诚诚在朗诵短文,对7岁的他而言,话筒和耳机看上去都有一些大。

诚诚对语言课并没有像音乐、体育课程那样充满兴趣,但是他想要满足妈妈的期望。

在诚诚的房间里,贴着一张奖励榜。上面的五角星、笑脸的贴花纸都是补习老师给的奖励,而妈妈会根据相应的奖励给诚诚买玩具。

周日上午的语文、数学补习课结束后,诚诚还有一节书法课。除去补习,诚诚在周末参加兴趣班的时间超过了10个小时。

家里的一角,堆放着大量的玩具车,这是诚诚自己的天地。

“累肯定是会有的,但是我安排的科目尽量动静搭配,比如说上午是动的,下午我就给他安排静的”,谢女士尽可能使得兴趣班的安排更趋合理,“他自己想学的兴趣有,我坚持让他学习的兴趣也有。”谢女士表示,除了有时心情不好或者生病了,诚诚并没有什么特别不想去上的课。

这位全职妈妈报兴趣班的初衷是“想让孩子的兴趣爱好更为广泛一点”,并希望诚诚有积极、向善、向上的人生观。“在他长大后能多个选择,在遇到需要才艺的时候不那么窘迫。即使不会以此为生,生活也肯定比别人多很多的乐趣”,谢女士解释道。

体操课中的诚诚在练习跳跃。兴趣班也是他在父母期望之中向未来跳跃的一种方式。

谈及对儿子的期望,谢女士坦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对他还是有期望的,但不知道能走到哪一步。”不论是迫于升学压力,还是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家长们对孩子的期许转化为兴趣班、补习课等具体形式,并在心疼孩子与强迫孩子之间不断徘徊。对于父母和孩子们而言,成长似乎都已不再是一件容易而自然的事。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