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朱德以身作则的反腐岁月:曾反对家乡改名朱德县

曾勋/微信公众号“廉政瞭望”
2016-11-25 18:36
来源:澎湃新闻
打虎记 >
字号

四川省东北部嘉陵江以东,渠江以西,山峦起伏,沟深谷狭。这里有个集镇叫马鞍场,因靠着一座状似马鞍形的山而得名。

新中国刚成立后不久,马鞍镇的几十个乡亲们串连起来,乘木船沿嘉陵江到了重庆,他们想取道重庆到北京跑跑路,见一见老乡——时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的朱德。

朱德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刻告诉重庆的负责干部,动员乡亲们尽快回去劳动生产,一个也不要来!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的贺龙替朱德接待了这批乡亲,派人将他们送返家园。

朱德经常要求家人“老百姓怎样生活,你们就怎样生活”。作为中央纪委第一任书记,朱德的清廉自律被传为佳话,他对腐败的零容忍以及新历史时期的反腐理念,更是影响至今。

老同志犯错要处分得更严

建国伊始,随着全国性胜利的到来,有的干部滋生了以功臣自居的骄傲自满情绪,违反党纪国法的行为屡有发生。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共中央于1949年11月通过《关于成立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决定》,朱德担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任书记。

1954年,朱德、陈云、林伯渠、邓小平、杨尚昆、罗瑞卿在官厅水库工地。  图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廉政瞭望

曾担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的王从吾回忆说:“朱德同志以身作则,坚持党的原则,维护党的纪律,带领大家认真负责地做好纪律检查工作。”

朱德当时已经六十多岁了,军人雷厉风行的作风丝毫没有改变。他深知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和开展的困难性。一上任,立即主持召开会议,创建中央纪委的办事机构,制定工作细则,选调一批优秀干部从事纪检工作。在很短的时间内,中央及各地中央局、省、市、地委的纪委机构相继建立起来,开始受理违纪案件。

1951年11月,朱德亲自过问了一个违犯党纪的老干部的问题。这个老干部在战争年代立过功、受过奖,时任某地方部门的领导职务。有一次,他来找朱德汇报工作,要求把他所领导的“局”升为“部”。这样,他就可以由“局长”升为“部长”了。

朱德察觉到他名利思想的滋长,诚挚地告诫说:“你不要老想做大官,要时刻警惕和约束自己。要当心啊,弄不好会毁了自己的哟!”

然而,这个老干部没有及时约束自己,在歧路上越走越远。就在那次谈话以后,他又利用职权盖了一幢豪华的私人别墅,甚至用国家外汇,从国外买来最新式的小轿车供自己使用。

老干部的问题被群众揭发后,朱德审阅了有关材料,委派中央纪委的人员调查核实,并嘱咐说,要严格按照党的原则,实事求是地弄清他的问题,作出严肃慎重的处理。全面认真地查清老干部的错误后,组织上给了他处分,将其降职,下放到基层。

1952年,澳大利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桑顿,收到参加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会议的邀请。会后,桑顿问:“朱德同志的报告说,资格越老、地位越高的同志越要从严要求,是不是说,这样的同志犯错误要处分得更重?”

据中央对外联络部翻译齐锡玉回忆,朱德当时作了大意如下的回答:报告说的从严,首先是指思想上要求,而不是指组织处理。对犯错误的同志要实行治病救人的原则,帮助他们认识和改正错误。但是对于犯了严重错误而坚持不改的人,必须按照党章的规定加以处分,直到开除出党。所有党员在党的纪律面前一律平等,功劳大、地位高的党员受党的教育更多,他们犯错误造成的损害更大,处分应该更严,绝不姑息!

挥笔怒批“大老虎”

从1951年底“三反运动”开始到1952年2月5日,在朱德的领导下,中纪委仅在华东军区就打掉“小苍蝇”649只,“大老虎”108只,查处中小贪污分子9.7万多人。最著名的“大老虎”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天津地区专员张子善,就是在这次运动中落网并被枪决的。

当时,天津因战争创伤以及不法商人投机倒把、囤积居奇,不少群众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冻饿街头。作为地方一把手,刘青山对人民疾苦不闻不问,竟接受不法商人的巨额行贿,用中央救济款建造自己的豪华官邸;张子善不仅贪污受贿,还下令暴力机关驱打来访的群众,以“反革命分子”名义逮捕无辜群众。

1959年6月,朱德(前排中)在大连视察。  图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廉政瞭望

据河北省委《关于开除刘青山、张子善党籍的决议》揭露:“刘青山有几句口头禅:‘天下是老子打下来的,享受一点还不应当吗?’‘革命胜利啦,老子该享受享受啦!’”

短短的两年内,刘青山、张子善二人假借经营机关生产之名,利用职权,狼狈为奸,先后盗窃国家救济粮、治河专款、干部家属救济粮、克扣民工粮、机场建筑款及骗取国家银行贷款等,共计171.6亿元。

171.6亿元是个什么概念?按当时的币制标准和市场物价指数,这些钱足够50多万人一个月的口粮并做一身衣服。

情况报告到朱德那里,他勃然大怒,挥笔批下“触目惊心,党性何在,国法难容”12个大字,而后面见毛泽东。

当时党内对这一案件的处理出现两种意见。一种认为,“违法乱纪,明正典刑”;一种认为,建国之初,正值用人之际,刘青山、张子善虽然犯了错误,但毕竟经过战火考验,是有功之臣,应戴罪立功。

朱德对毛泽东说:“我们的党只应有一种纪律,我们的国家也只应有一个法律。决不允许任何不受党纪国法约束的个人与独立王国的存在。所以,不管任何组织和个人,只要违反了党纪国法,我们都要一视同仁、严肃处理。”周恩来赞成朱德的说法。

党中央在充分听取了党外民主人士的意见后,决定同意河北省委的建议,由河北省人民法院宣判,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对刘青山、张子善处以死刑。

薄一波后来回忆办案经过时表示:“严惩刘青山、张子善的决定的果断作出,实际上是再一次用行动向全社会表明,我们党决不会做李自成!决不会放任腐败现象滋长下去!”

1952年2月10日,刘青山、张子善被押往保定东关大校场枪决。当时参加公审的一位老干部回忆说:“当我看到黑乎乎的枪口对准了刘青山、张子善,我的腿有些发软,脑袋嗡地一下涨得老大。过去认为自己的居功自傲思想没什么,享受点没什么,看到刘、张二人所犯错误的严重性,才让我大吃一惊!我们真的应该时时警醒自己,自觉抵制腐化堕落思想的侵蚀,千万麻痹不得呀!”

开“阳光反腐”先河

1952年1月,武汉的天气无比阴冷。在武汉市纪委,朱德正认真地听取武汉市纪委书记谢帮治的汇报。听着听着,他的脸色愈加严峻。谢帮治看到朱德的脸色不好,停止了汇报。朱德紧锁眉头,说:“讲下去!”

原来,谢帮治汇报的是一起利用职权、压制民主、诬陷好人的严重事件。这件事的起因,还要从1950年9月的一天说起。

当天狂风大作,暴雨倾盆,一个担架队抬着十几个部队伤病员赶往武汉市某医院。伤病员病势严重,有的已经气息奄奄。

医院院长兼武汉市卫生局副局长宋瑛摆出官架子,颐指气使地说:“地方医院不收治军队伤病员,把人都抬走!”有几个重伤员由于抢救不及时,在医院门口停止了呼吸。事后,武汉市医务部门有人写信给毛泽东主席,揭发宋瑛拒绝接收南下大军的急症伤病员,致使个别伤病员失治而死的官僚主义错误。

 1958年11月,朱德视察天津钢厂时与工人们在一起。  图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廉政瞭望

中央接到信后,要求武汉市委负责处理,武汉市政府将来信转到了宋瑛手里。宋瑛见信后,认为写信人“动机不纯,有意破坏”,臆测这封匿名信是武汉市属第二医院的工作人员纪凯夫等三人所写,找他们核对笔迹,强迫他们承认错误。武汉市副市长周季方支持宋瑛“追查控告人”。

就在这时,市第二医院发生了一起盗窃保险柜公款的案件,周季方、宋瑛又蓄意嫁祸纪凯夫,命令公安局将纪逮捕,长期拘押逼供。还将盗窃案说成是“政治阴谋”,诬陷纪凯夫是“国民党潜伏的特务”,“他就是要制造混乱,达到推翻共产党的目的”。

朱德听完汇报后,气愤不已,立即指示中南局纪委对此案进行彻底调查。后经多方查证,证实纪凯夫是清白的,他最终从监狱释放,予以平反。周季方、宋瑛受到严肃查处,调离原岗位。

为了更好地维护党的纪律的严密性和平等性,朱德认为,对于典型的案件要公开审理、公开教育,可以起到警示的作用。他说,案件“处理以后,要及时总结经验,在党刊或报纸上公布出来。这点很有作用,值得提倡……我们把它公开出来,在报上一登,到处都传遍了,他的错误行为再也隐蔽不起来了。”

因此,《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报道了中共中央中南局处理周季方、宋瑛阴谋陷害案的消息,并发表社论,开了中纪委“阳光反腐”的先河。

历史声音昭示现实

朱德和康克清  图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廉政瞭望

朱德虽身处高位,但从不搞特殊化,时时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自居。

任中央纪委书记期间,他看到身边的工作人员在清扫环境,高兴地说:“每个人都要锻炼,要能吃苦,有朴素作风。人们都是‘从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给朱德做过厨师的邓林回忆说:“一般人以为朱老总是中央领导,吃饭是特灶,标准一定很高。可实际上,从解放进北京到1971年我生病离开中南海,老总、康大姐和我三个人加起来的伙食费平均每月都不过四五十元,就是按当时的标准,也只是一般中层干部的水平。”

1951年,朱德六十五岁寿辰,家乡派人到北京看望他,并提议把仪陇县改名为朱德县。朱德听后赶紧说:“这怎么使得?我不算英雄,只是个在战场上没有被打死的普通士兵,为革命牺牲了的烈士才称得上英雄。”由于朱德反对,县名没有改成。

1949年11月到1955年5月,朱德担任中纪委书记前后共五年七个月时间,他的廉政情怀和反腐理念,置于当今反腐现实中,仍然熠熠生辉。

他在反腐中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及时在媒体上公开典型案件,让腐败暴露在阳光下。他还多次强调,党员在党纪国法面前,不管官大官小,要一视同仁。

习近平总书记同样强调指出,“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党内监督,没有例外,没有禁区。

在历史的长河中,两个声音遥相呼应,并非偶然。

朱德的夫人康克清在回忆朱德的文章《朱总风范永存我心》中说:“对先行者的最好怀念,当然不是眼泪和誓言,而是怎样脚踏实地把他们的事业推向前进,把他们的理想变为现实。”

(原题为《朱德在中央纪委的反腐岁月》)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