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穆洛娃吐槽上海音乐会观众没素质,上海乐迷不服!

澎湃新闻记者 廖阳
2016-11-28 17:30
来源:澎湃新闻
文艺范 >
字号

今天,一则关于音乐会礼仪的新闻,刷屏了朋友圈。

11月22日,俄罗斯小提琴家维多利亚·穆洛娃做客上海东方艺术中心,联手意大利拜占庭学院古乐团,上演了包括维瓦尔第、巴赫等数部小提琴协奏曲在内的巴洛克系列作品。

11月24日,穆洛娃在个人推特上发布了多条消息,矛头直指上海观众:“半数的上海观众在我演奏巴赫的时候不停地拍着画质低劣的照片和视频,错失了聆听音乐的关键点。我很纳闷,这些在音乐会上拍视频的人之后会怎么欣赏这些东西。他们就喜欢这种不忍卒听的声音和模糊的画面吗?”

11月28日,这则推特被中国某媒体截屏发布,上海的乐评人和乐迷都炸了,各种不服。

乐评人李严欢当天在现场,他对澎湃新闻记者描述,虽然现场观众不算很多,但这是他欣赏的音乐会当中观众质量较高的,譬如:观众没有在乐章之间随意鼓掌,哪怕是以往乐章之间司空见惯有如“小合唱”的咳嗽声,也算克制,“观众整体表现出很好的素养。”

那么,现场到底有没有“半数”观众在拍照呢?

李严欢当晚上半场坐在A区20排,基本能关注到全场,“至少是正厅,我没看到什么人在演奏过程中随意拍照。”

下半场,他改坐在A区8排,“前区确实有一个人拍照,但我也只见他举起两次手机,而且东艺的工作人员也立即走过来制止了。

“她的描述发生在东艺,可信度并不高,我认为东艺的剧场管理在上海的剧院中算很到位的。”李严欢说。

乐迷郑雯毅则说,“平心而论,那天大部分观众的素养还是不错的,没有什么喧闹杂声,也没有乐章间的随意鼓掌,只是一些人忍不住要在演奏的时候拍照,同时把闪光灯开着。”

专职做演艺经纪的李向荣当天也在场,他说,“演出时拍照确实不对,但穆女神的吐槽和我们现场的感受完全不一样,有点夸张了。至少在我所见的区域,没有发生她说的‘半数人在拍照’。”在他看来,穆洛娃应该当场停下和观众交涉,而不是事后在社交媒体上吐槽,而如果穆洛娃不对自己的言论做出可信的解释,显然对上海观众很不尊重。

总结下来,演出当晚确有拍照现象,但并不像穆洛娃描述得那么夸张,上海乐迷愤怒的焦点在于:穆洛娃在社交媒体的公开发言言过其实,有抹黑上海观众之嫌。

为此,东方艺术中心向澎湃新闻记者回应称:这是穆洛娃第二次来东艺举行音乐会,11月22日音乐会开始前,穆洛娃希望关闭东艺音乐厅平时在演出时告知曲目时间、提醒观众乐章之间请勿鼓掌、不要拍照和摄像的LED屏。这场演出自然售票较好,东艺会员比例达45.45%。音乐会过程中,约有15人次的拍照行为,期间,东艺服务员也曾用不同方式劝阻拍照观众,其中,坐在A区前排离舞台较近的一名中年男性观众,服务员先后上前劝阻了3次。

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东艺在每场音乐会前,都会用中英文广播反复提醒文明观演的要求,不厌其烦地向观众宣传聆听音乐会的礼仪,对上海观众素质的培养有目共睹。

东艺创办了10年的东方市民音乐会,就见证了上海市民文明素养的提升。一开始,如果有10个观众迟到,常常有8人会对迟到观众幕间入场的规定表示不满,甚至吵着闹着要直接闯进剧场,如今,这种现象已经很少见了,迟到观众都会自觉等一首曲子结束后再入场。

不管穆洛娃出于何种心态发文质问,在演出现场拍照,尤其是开着闪光灯拍照,绝对不值得提倡。

关于拍照、录像引起的音乐会礼仪问题,不管是中国还是欧美,都是古典乐界老生常谈的话题了。

2006年,德国小提琴家安妮-索菲·穆特首度来上海演出,下半场某曲演到一半戛然而止,直指观众席一位年轻男观众,请他离场。原来,这位观众拍照虽然关了闪光灯,但红色对焦灯仍然打乱了穆特的演出节奏,使她无法集中注意力。

2013年,英国演员詹姆斯·麦卡沃伊在伦敦出演《麦克白》时,亦曾中断表演,要求观众停止拍摄,等一切摄录停止后才继续演出。

同样是2013年,波兰钢琴家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在德国的音乐会行进到一半,突然愤而离场。重回舞台时,他对在场观众说,因为音乐会录像被上传到YouTube,唱片公司和他解约了好些唱片合同。

齐默尔曼自此对“偷拍”留下阴影,以至2014年来上交音乐厅演出时,他特意在演出合同里强调,“不希望有人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擅自摄影及录音录像。”上交音乐厅也因此特意定制了1200余个手机袋,引导观众寄存手机,提倡文明观演,成为一时热议的话题。

国内目前有较多剧场和音乐厅采用激光笔对观众擅自拍照的行为进行制止。

因为摄影、录像在媒体上引起轩然大波的,还有“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2015年8月,由“卷福”主演的《哈姆雷特》在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剧院开演,没演几天,他已深感困扰。

现场此起彼伏的刺目摄影不仅让他分心,更让他痛心,以至某晚演出结束后,他不得不走出后台,向一大群等候在外的粉丝求助,力劝他们抵制“在剧场用手机拍照、摄像的陋习”。

“我看到观众席里有不少相机。它可能不属于你们之中的任何人,但确实触目惊心。它让人痛心,一个演员站在台上,丝毫不能因此感受到支持与享受。”“卷福”表示,希望带给观众最生动的现场表演,并被记录于他们的思想和大脑里,但绝不是存在他们冰冷的手机里。

文明观演本应是常识,但总有人对此视而不见,一意孤行,不仅给剧场,更给演员带来了困扰。

说到底,去现场看演出,都是为了现场那一刻最真切的聆听和感受,而不是为了到此一游,更不是为了发朋友圈炫耀。否则,去现场的意义又在哪里?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