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大外交丨提供一种新的视野和选择,媒体拉近中拉民众距离

澎湃新闻记者 高行
2016-12-02 15:54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速报 >
字号

11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圣地亚哥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总部出席中拉媒体领袖峰会开幕式,发表题为《开创中拉媒体合作新局面》的致辞。 新华社 图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经常援引的格言之一。早在2013年首次出访时,习近平就曾在俄罗斯提到这句话。此后,习近平也曾多次使用这句格言,强调民间友好交流对于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关系的重要性。

当地时间2016年11月22日,习近平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出席中国-拉丁美洲媒体峰会。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媒体交流是中拉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拉媒体在继承和发展中拉人民友谊方面大有作为。

“功夫和熊猫、易经、风水这些东西,构成了长期以来拉美民众对中国的印象,而这些和他们的生活之间的距离确实太过遥远了。”长期在拉美担任新华社驻外记者的黄勇贤这样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

随着中国在拉美地区越来越深入介入,拉美民众对于了解中国的诉求正在不断上升。

向拉美发出中国声音

据智利《战略报》今年2月份时援引美国智库“美洲对话”组织发布的数据称,在西方减少对拉美投入之际,中国却加大了对拉美投资,仅2015年已达250亿美元,较之前增长幅度明显。

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张志华对澎湃新闻表示:“中国媒体迫切需要向拉美民众说明的一点是,中国在拉美投资和参与的性质是什么?我们与一个半世纪之前西方国家在拉美的扩张之间,有什么根本上的不同?在当今的世界格局中,中拉合作,以及建立中拉命运共同体的努力,其位置和意义在哪儿?

这一结论说起来容易,但是在拉美地区各国的传播实践中却鲜有先例可循。

在黄勇贤看来,随着中拉关系的不断深入,使得拉美民众不再满足于过去对中国的零星了解。“当中国的投资改变了当地的就业和经济态势,当中国的游客与拉美民众开始有了面对面的互动,拉美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开始有了来自中国的影响,他们也就更加愿意了解中国。”黄勇贤说。

他认为,在这种背景下,最受拉美民众关注的,自然是中拉合作能够给民众带来的切身利益。

黄勇贤回忆道,很多中国企业在刚刚来到拉美投资的时候,因为不了解当地情况,总是显得非常低调,尽管为当地社会做了大量贡献,但是却不愿意对媒体说。这就让很多拉美人民并不了解中国企业在拉美的所作所为,甚至有人认为中国人和当年的殖民者一样,是为了和他们争夺财富。

“当然,在讲述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不做刻意的拔高,也是我们作为专业媒体所必须遵循的规范。”黄勇贤说。

提供一种新的选择和视野

西方话语权的垄断,是中国媒体在拉美面临的一大挑战。

在中国社科院拉美研究所上月举行的一次研讨会上,新华社国际部西语编辑室主任冯俊扬感慨道,受到话语权不平衡的影响,部分拉美民众对中国产生的误读和误解还相当严重。

一名来自拉美国家的外交官告诉黄勇贤,拉美各国过去都是“通过大西洋来认识中国”,即从大西洋彼岸的欧洲媒体的报道中树立对中国的印象,不免会产生各种偏差。

黄勇贤也感叹,到了拉美才知道,“媒体作为意识形态的工具”并不是一句空话,“西方国家已经占据的‘阵地’,绝不会轻易开放给你。”

今年6月,阿根廷《恩特雷里奥斯第一日报》曾报道称,阿根廷政府不再允许来自俄罗斯的“今日俄罗斯”电视台、委内瑞拉的南方电视台接入阿根廷国家电视网络。这意味着这两家经常“传递反美声音”的媒体将无法再免费向观众播放,极大地降低了这两家电视台在阿根廷的影响力。

俄罗斯上院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科萨切夫表示,此举与美国试图垄断拉美地区的信息产业有关,并指责“这是西方国家发动信息战的一个步骤。”

不过,黄勇贤并不认为中国媒体和拉美其他媒体之间的关系是你死我活的“战争”。相反,他觉得自己试图提供给拉美民众的,是一种新的选择与视野,以此来增加双方民众之间的了解,并以此增添拉美舆论场的“多样性”。

走“群众路线”,顾及文化差异

“受历史因素的影响,在拉美地区占主导地位的是本地私营媒体巨头所控制的商业传媒机构,其次是在拉美深耕多年的美国媒体。”张志华对澎湃新闻表示,“这些媒体的共同特点是对下层民众的需求和关注没有兴趣,因为它们需要依靠广告带来的利润生存,而这些购买力低下的民众对广告商来说价值并不大。”

“中国媒体来到拉美,至少在初期,商业导向的因素较少,这让我们可以更多地将目光转向下层民众,这或许是我们的机会所在。”张志华认为。

不过,与普通民众打交道,也远非仅凭一片热心就能达到传播效果。文化差异和刻板印象等因素,都在阻碍着拉美民众对于中国人的了解。

“例如,我们的媒体经常喜欢宣扬的一个价值观是‘勤劳’,但这并不一定会引起拉美人民的认同。”黄勇贤观察到,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拉美民众普遍将工作视为个人生活中的有限一部分,对中国人加班加点,甚至牺牲周末假期来工作的做法不以为然。“如果我们的媒体总是在强调中国人的商店周末不关门,这只会加深民众对中国投资者的不信任和不习惯。”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