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辽宁日报》:改革为犁耕沃土

2021-12-07 21:3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

转眼间,“开局之年”到了“收官之时”。

新征程上的第一步,辽宁走得怎么样?

前9个月,全省新设市场主体55.49万户,

第三季度更是突破20万户,

为2019年以来单季最高点;

全省新增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3672家,

较去年同期增长73%;

全省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近5000亿元,

同比增长18.3%,比2019年同期增长25.1%。

这些,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两个事实。

环境更暖。这一年,辽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何“苗”出得快、“树”长得好?第一位的,自然是“生态”优良。

信心更足。这一年,为何越来越多的创业者选择辽宁、投资者来到辽宁?最重要的,自然是看好辽宁。

这一年,辽宁坚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指示,直面问题、决不“绕道”,涉险滩、拆藩篱、除积弊、碎坚冰,“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这18个字已成全省共识、统一行动,一幅幅“优环境”的生动画面,正汇聚起“促振兴”的宏大场景。

改革为犁耕沃土,喜见花果挂枝头。

一个事关全局的战略之要

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好的营商环境意味着解放生产力、激发创造力、提升竞争力、增强吸引力。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好的营商环境意味着能够放心、舒心、安心、专心地搞生产、抓经营。

营商环境的优劣,关系着创新创业的成败,关系着生产要素的去留。

欧姆龙(大连)有限公司血压计制造车间

2020年9月28日召开的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上,省委这样判断:营商环境,是事关辽宁发展全局的战略问题。

战略与战术,一字之差,内涵大不同。前者是方向和目标,后者是路线和行动。如果战略错误,战术成功也会失败。省委认识之深刻、站位之高远,由此可见。

制定一个好战略,首先要看到自身的短板与不足。对此,省委勇于剖析、敢于面对。

“作为最早进入、最晚退出计划经济的地区之一,市场经济意识不强、市场主体活力不足、体制机制不活,成为制约我省振兴发展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尽管我省营商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但同时也要看到,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还不够强,特别是在政务服务效能、制度性交易成本、信用体系建设、法治保障等方面,对标国际国内一流营商环境、对标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期盼,我们还有很大差距,必须下更大气力、坚持不懈抓下去。”

省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上的这些表述,痛陈病灶、直指病根,既令各级领导干部提神醒脑,又向外界释放出“变”的强烈信号。

制定一个好的战略,需要目标明确、路径清晰。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将“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放在六项重点工作之首,并提出“三个下功夫”“五个有利于”要求,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总遵循”。

中央提出的“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大目标”。

但对辽宁而言,如何贯彻落实?省委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提出要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特别是将法治建设、信用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此后,又通过“十四五”规划建议及“十四五”规划纲要将其实化、细化、项目化,层层剥茧、环环相扣,让人可感、可知、可行。

至此,辽宁从认识、思路、举措等层面,系统回答了优化营商环境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的时代课题。

于是,境界大开,局面大变。

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

有经济学家说:“任何制度都是对实际生活中已经存在的需求的响应。”

优化营商环境的过程,就是一个“响应”的过程,是一个向市场放权、给企业松绑、让群众便利的自我革命的过程。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营商环境课题组组长刘钊曾表示,政府勇于刮骨疗毒,方能用改革的“短痛”避免发展的“长痛”。

不久前,曾去南方创业的苑东在丹东社保中心“办不成事”窗口办成了自己的养老保险转移手续。他高兴地告诉记者:“本来都要放弃了,因为电脑里没有我20年前的缴费记录,就无法续保或转移,看到‘办不成事’窗口,决定试试,没想到办成了!”

今年,丹东市人社局在全省首创“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目前全市36个县级以上各类政务服务中心全部设立了此窗口,已提供服务3万余人次,解决企业群众办事过程中的“疑难杂症”100余个,满意率100%。

好的营商环境,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办事方便,丹东市“应办快办,应办尽办”的创新举措,成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

丹东“办不成事”窗口专门解决正常窗口无法办理的“疑难杂症”

“全链条”下放行政权力。全省取消下放调整省级行政职权事项2262项,精简率达52.8%;赋予自贸试验区各片区省级行政职权共计587项;对全省11.4万项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逐项优化流程,平均办理时间缩减79.62%,办理环节减少23.15%。

强势推进“一网通办”。全省网办业务数量1.09亿件,全国排名第七位;归集电子证照411种,全国排名第九位;198项政务服务事项“全省通办”;2561个高频刚需事项实现“掌上办、指尖办”。

目前在辽宁,“即来即办”业务达40%以上,政务服务“只提交一次材料”办结业务达到50%以上;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领域有784个项目实现“只提交一次材料”。来自省营商环境建设局的调研显示,80%以上企业认为在辽宁办事越来越方便。

如果说,办事方便是营商环境的基础条件。那么,法治环境与信用环境则代表着营商环境的最高层次。市场经济首先是信用经济,信用经济离不开法治经济。二者是一体两面,缺一不可。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为夯实法治基础,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今年以来,我省出台《辽宁省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启动社会信用全面立法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目前已初步实现重点领域联合惩戒、信用监管,在医疗卫生、生态环境等14个领域建立了信用监管制度,以“政府拖欠、政府违约、新官不理旧账”等问题为重点,开展政府失信行为专项整治。上半年,全省14个市共解决政府对企业失信行为90项,其中拖欠款问题87项。

刀刃向内、锐意改革的辽宁,以实际行动涵养良好信用环境,重塑诚信政府,企业在辽发展的信心与预期不断增强。

一方人人有责的生态沃土

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土”沃、“氧”足,经济方能充满活力,主体才能体格健硕。

优化营商环境,辽宁人“主人翁”意识明显增强,营商环境就是我们自己,改变辽宁首先必须改变我们自己,已成各方普遍共识。今年召开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省营商环境建设局相关负责人的发声,正在成为“辽宁现象”。

锦州“项目管家服务平台”服务企业

不久前,锦州龙头企业新华龙公司通过“项目管家”服务平台在线提出运营资金短缺的帮扶需求后,当地项目管家迅速与企业对接,通过平台上的“春锦计划”协助企业申请到3000万元贷款。企业负责人由衷感慨:“管家真管事!”

今年以来,我省以“项目管家”制度建设为抓手,不断拓展服务范围,推动各市建立完善“项目管家”服务信息化平台,利用技术手段提升服务精准性,目前,平台已注册中小微企业102712户,每户企业可享受“点对点”式的管家服务,全省“项目管家”累计协调、解决各类问题4805个。

“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当好经济生态的‘护林员’、企业发展的‘店小二’。”从事“管家”工作多年的铁岭市清河区营商局局长敬鹏说。

在辽宁,“敬鹏们”在各行各业中有一分责,尽一份力。

一个地区的政府服务水平,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经济发展水平。以服务为本,辽宁着力打造成本洼地,让企业轻装上阵、聚力前行。

今年以来,我省积极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在全省实行告知承诺、联合审查、联合审图、联合验收等改革措施,项目审批实现网上办理,截至目前,全省在线审批工程项目9462个,同比增长76.3%;大力推进减税降费,对月销售额15万元以下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今年前9个月,全省新增减税降费111.2亿元。

一个指标,说明辽宁环境转暖。根据国家发改委最新公布的2020年全国营商环境评价结果,代表辽宁参评的沈阳、大连分别获得“优异”和“优秀”评价,并双双进入全国进步速度最快的14个城市行列,两个城市的营商便利度均比2019年提升超过10个百分点,在参评的18项指标中,有10项指标成为全国标杆。

“只要打开一扇窗,屋子里就能洒满阳光。”新的体制机制,就是为市场主体、振兴发展打开的那扇窗。辽宁,“窗子”越开越大,“屋子”越来越暖,给人信心,充满希望。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