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国内首份“互联网公益”报告发布,专家以罗尔事件吁自律精神

澎湃新闻记者 袁杰
2016-12-07 21:03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互联网,正在如何改变传统公益事业的既有格局?

12月7日,国内首部“互联网公益”大数据报告在南京大学问世。该报告由南京大学·腾讯“互联网+”研究中心和紫金传媒智库大数据团队联合研发。

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杨忠致辞称,互联网公益发展的同时伴随着不和谐音符,比如罗尔事件。如何正确把握互联网优势不足,通过加强制度和监管,是当前公益研究的重点问题。

国家工信部原副部长、北京大学教授杨学山表示,大数据服务于社会公益,一定能发挥重要作用,“大数据能够服务于社会公平,让公共事务变得透明公开”。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这份《中国“互联网公益”大数据研究报告》中看到,2016年被认为是中国互联网公益从运营模式、传播范围、公众认知、影响效果都显著提升的一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慈善法》对网络募捐作出明确规定,民政部评审通过了首批13家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中国互联网公益正式具备了明确的资格认定,因此,2016年也是中国互联网公益元年。

报告认为,传统公益机构受制于规模不经济、执行不透明、运转不及时以及衍生的公信力和问责挑战、合法性和治理挑战,一直以来面临监管不力、缺乏激励等发展困境。

相比传统公益机构,互联网公益的捐赠人更年轻,捐赠形式更加多样,包括贷款、网上销售等各类金融产品或者包括时间和技能在内的非金融捐赠。

同时,互联网公益具有独特的参与形式,包括通过社交媒体宣传慈善活动,还能开展对话和辩论。

相比传统公益的信息单向流动,互联网公益具有信息双向流通、信息更加充分和公开的特点,将传统模式下“人人公益、公益人人”的理想变得更加具有可能性。

爱德基金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丘仲辉认为,网民对于公益事业参与的热情之大是值得尊敬的,也是应该去善待的。

他说,互联网公益需要自律精神。

“捐款当然越多越好,但是你得有个限度”,丘仲辉说,捐赠量过大之后,一定要考虑监管能力,如果执行能力平衡不了大家的捐赠能力,“这个钱捐了之后是烫手的,你花不掉或者不能及时花就会出问题,网上的舆论一定就会有很大的变化”。

2016年11月,一位不幸罹患白血病的小女孩的故事在朋友圈刷屏,数以万计的人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了捐赠。但此后,因小女孩父亲罗尔被曝家底深厚,从而饱受质疑。

“目前捐给罗尔的钱已原路退回,很多网友感到惋惜,觉得应该设立一个基金”,丘仲辉说,退钱是最省事的办法,但这件事的影响没有结束,值得公益人去深思和讨论。

“公益要讲规范、要讲风范,要讲示范,要以服务人的需求为本”,丘仲辉表示,互联网公益平台虽然是开放式,但也一定要强调专业性。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