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想当年丨《北京夏天》是青春理想主义的挽歌吗?

李仲克
2016-12-25 22:00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北京夏天》海报

在如今青春片中遍地华服、美酒、豪车的时代,回看20年前的青春片《北京夏天》,颇有些沧桑感。毕竟,那时的大学宿舍里还没有固定电话,打长途甚至要去邮电局填单子,电脑还是个稀罕物呢。

然而, 20年后回看此片,虽然剧中主演们的衣着早已过时,却依然能让人感受到青春烂漫,以及那个北京夏天中弥漫着的直指人心的青春理想主义。

《北京夏天》的理想主义

在这部青春片里,如今已人到中年的演员们那时还是小鲜肉。饰演女主许群航的曹颖真心很美,一头长发加上美人痣,难怪成了男生们追逐的对象。黄海冰饰演的罗普音是早期的高富帅暖男,颜值也不输现在的小鲜肉。

并且,你还可以看到刚出道的高虎以及羽泉成立之前的陈羽凡。当时艺名为涛贝儿的陈羽凡和他的校园四兄弟包办了剧中的歌曲。

陈羽凡在剧中演唱《难道》。

剧中的校园、宿舍、人物衣着基本都符合当时的状况,不像现在的青春片都走高大上的贵族路线。但即便女生们穿着一身难看的家常睡衣在宿舍走廊上聊天,你依然可以从中感受到青春的魅力。倒也不全是因为没有皱纹的脸,而是他们颇有点矫情的谈话内容:关于情感的困惑,或话剧角色的性格。

曹颖穿着睡衣和室友在走廊上夜谈。

作为一部青春片,《北京夏天》的故事并不复杂,讲的是一群排演话剧的大学生的爱情故事,以及他们面对人生和理想时的迷惘和坚持。与时下的青春片相比,剧情弥漫着一股浓浓的理想主义,颇有些“不食人间烟火”。

家境优渥的北京女孩许群航不爱高富帅罗普音,却钟情于心怀远大理想的陕北男生刘石。毕业后原本可以留校的刘石,在留守老家任教的父亲病逝后,目睹了乡村教师的缺乏,受责任的召唤决定回乡做乡村教师。

刘石向老师诉说自己决定放弃留校而回陕北农村教书的原因。

而另一边,爱上理想青年的许群航不顾母亲的反对和阻挠,坚持要和刘石交往,决定将来毕业了也要追随刘石去农村教书。但刘石看到许群航因自己而与母亲对立,又得知自己患有心脏病后,决定不拖累她,遂扯谎自己在家乡已经有了结婚对象,狠心与她分手。

作为一部讲理想的青春片,结局必然是理想的。最后许群航识破了刘石善意的谎言,和同学们一起趁着暑假跟着刘石去了陕北。

而他们在剧中排练的话剧《蒲公英》,刚好对应了剧情的发展。刘石饰演的遥远哥哥要去追寻远方的理想,而许群航饰演的茜茜长大了要去找他。

这部话剧里,可以看到很多颇具时代感和理想主义的台词,比如“只有理想才是人类不灭的灵魂”。如今,恐怕没有编剧会写这样酸的台词了吧。

刘石和许群航出演话剧《蒲公英》。

听起来,这部片子的剧情和台词是不是有点矫情?有点不现实?可青春不就是有点矫情和理想主义的吗?还没有经历过社会现实的折磨而变得圆滑和现实,依然充满热情和勇气敢于吼一声理想,这不正是每个人都曾经历过的青春吗?

20年后回望这部片子,让人感慨的是,《北京夏天》仿佛成了青春理想主义的挽歌,因为在此之后,理想似乎渐渐淡出了青春片。

从“大”时代到“小”时代

王蒙有次谈《小时代》,他说看到这个“小”字的时候愣住了,因为他所经历的都是大时代。在大时代下,青春受时代主旋律的统治,他的出道成名作《青春万岁》即是如此。

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青春片(或者说整个文艺片)正随着时代的发展渐渐从“大”时代滑向了“小”时代,从革命、国家、集体、责任这些宏大的主题转向关注个体化的青春情爱。这个转变其实是自然又必然的,只是从畸形的“大”时代回复到了常态。

只是,这个转变是不是太过头了?曾几何时,有关人生、理想、社会、时代的元素逐渐从青春片中消失,代之以堕胎、车祸、难到老“三宝”。

原本,从大时代到小时代只意味着宏大主题不再统治青春,爱情、人生与时代和社会的关系有了更个体化和多样化的表达。来到小时代,青春的情爱的确是主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人生的困惑与追问、对社会的关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这些青春的老问题就消失了。

《北京夏天》其实充满着爱情的浪漫,只是没有忘记探讨青年的责任和对乡村教育的关注。即便是琼瑶阿姨,在《情深深雨濛濛》这样曲折复杂的爱情故事里,仍不望展现出何书桓的青春理想和热血。

何书桓向主编要求去北平采访。

在另一部对青春偶像剧《将爱情进行到底》影响较大的日剧《在爱的名义下》中,也有关于责任、理想的细节,比如唐泽寿明饰演的理想青年健吾,因为无法忍受政治家父亲贪污而告发了他。

健吾向铃木保奈美饰演的贵子诉说自己告发父亲时的矛盾心情。

然而,在当前的“小”时代里,在青春片里能看到的,基本都是个体的爱情和友谊,夹杂着狗血的剧情、激烈的撕X以及奢华的铺陈。即便古早(闽南语,“怀旧”之意)青春片中也有矫情,但那种矫情至少是真诚的。可如今连这份粗砺的矫情都没了,变成了空洞的华丽。

当然,并非所有的青春片都这样。比如《谁的青春不迷茫》里,还可以看到关于人生的探讨,对责任与担当的思考。

《谁的青春不迷茫》剧照

但更多的时候,青春片对于人生、社会、世界漠不关心,没有理想,最多有点个人抱负和对成功的追求。你很难看到人物的成长,如果有,也是在和恋人或朋友吵了一架之后所谓的成长,而不是在和社会与现实碰撞之后的成长。

消费主义暗示下想象出的均质化的青春

时下,青春片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普遍忽视不仅体现在剧情上,人物设定上亦是如此。

王安忆也谈过《小时代》,她说那些人过着华丽的生活,但是钱从哪里来是不交待的。这些美好的青春生活多是在消费主义的狂潮下想象出来的无差异的生活。个人是无根的,他的背景和历史对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影响都被忽略了。

《小时代》剧照

《北京夏天》里,男主刘石的父辈是乡村教师,他从小目睹了恶劣的环境和农村教育的现实,有着改变现实的理想。而许群航,因为是无忧无虑又有理想的城市女大学生,没有经历过生活的困苦,所以才敢喊着要去追随男朋友的步伐吧。

人物的出身、背景、经历塑造了其内在的独特性。如果没了差异,人人都过着想象中的青春时光,那还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要想给一个个均质的人配上不同的故事,大概也只能依靠华丽的物质、跳脱的如车祸这样的情节了吧。

只不过,一味地关注青春容颜、奢华物质与成功后的喜悦,对这些事物的由来予以忽视,莫非是因为现实生活太过现实?过了这青春盛宴,就是残酷的余生了?

想想可能也是,《北京夏天》的时代大概是青春理想主义的尾声了。刘石和许群航如果没分手,后来在北京生活,那么经历的大概也是《蜗居》的买房炒房、和女方母亲的两代斗争、中年情感危机、为子女教育打破头以及充满不安的中产阶级生活吧。活脱脱半部新千年的国剧史啊!

《北京夏天》剧照,曹颖饰演的许群航和黄海冰饰演的罗普英

他们年轻时所谓的理想,也早就磨光殆尽了吧。面对这对满怀理想主义的青春情侣的结局,何不沉醉在毫无灵魂的奢华里,放纵在漠视理想和社会的幸福青春中呢?

可青年,在每个时代,不都是社会进步和变革的希望吗?以一种甚至荒诞的理想主义企图改变世界的不公吗?

这个青春片正经历着巨大繁荣的时代,和它们所展现的愈发关注小我、个性张扬等需求而漠视理想和社会的青春,交相辉映吗?彼此嘲弄吗?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