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宏亮瞻局丨“人世几回伤往事”——米格王朝的“坠落”(上)

澎湃防务特约撰稿 王宏亮
2016-12-09 18:29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防务 >
字号

11月25日,杰出的飞机设计师伊万•米高扬在莫斯科逝世。

消息很快传遍全世界。在中国,中文媒体的相关报道多集中于两方面,一是聚焦于逝者闪耀的姓氏,对伊万•米高扬的特殊家族背景不吝笔墨——他的叔叔就是米格设计局创始人,一代飞机设计大师阿尔乔姆•米高扬,他的父亲则是著名的苏共高层“不倒翁”,先后辅佐过列宁、斯大林和勃列日涅夫的阿纳斯塔斯•米高扬;二是将伊万•米高扬冠以米格局负责人以及“米格-29之父”的头衔。

伊万•米高扬

很遗憾,尽管伊万•米高扬的确长期在米格设计局工作,也的确为米格-29的研制做出过卓越贡献,但其实际上从未真正领导过米格局,也并非“支点”的总设计师。当他叔叔于1970年12月9日因心脏手术失败去世时,接任米格局一把手并主持研制米格-29的是罗斯季斯拉夫•别利亚科夫,后者已于2014年3月1逝世。

本文的重点并非这些复杂的人物关系。伊万•米高扬的逝世再度唤起了人们对米格设计局黄金年代的追忆,然而伴随着这份记忆的,也一定有对米格局当下窘境的唏嘘。那么,这巨大的反差是如何造成的?米格局的未来又在哪里?

一切还都得从30年前说起……

巅峰时刻

1988年9月4日,范堡罗。

别利亚科夫仰望着那架翻飞的“雨燕”,耳膜几乎要被山呼海啸般的喝彩与克里莫夫发动机的轰鸣震碎——但老人显然很享受这一刻。

他只用一架飞机就“征服”了英国。

就在几分钟前,别利亚科夫还在为米格-29的全球首秀提心吊胆。所幸阿纳托利•科沃丘尔当天没让总设计师失望,他在“敌人的领空”做出了不可思议的“钟摆”和“尾冲”。英国《飞行国际》惊呼,如果有一半的苏联飞行员达到科沃丘尔的水平,那北约就不要打了,直接投降算了

米格-29
此时的别利亚科夫已经69岁,但对他来说,一切似乎才刚刚开始。米格-29只是他作为总设计师研发的第一款飞机,老人心中甚至开始憧憬设计图上那架更强大的“米格”……
工程90

事实上在1989年,别利亚科夫与整个米格局的工作重点已经不是米格-29,一项进行了6年的全新战斗机开发计划正进入关键的原型机制造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米格-29、米格-31和苏-27等第四代战斗机陆续定型服役,苏联空军、海军与国土防空军联合各航空科研单位,立即着手第五代作战飞机的论证和预研。为此,一个庞大的作战机群更新计划于1983年提出。

苏-27  东方IC 图
1983年计划的重中之重很自然地落在前线航空兵身上——该兵种拥有苏军规模最大的作战机群,当时服役的主力战斗机是米格-23和刚列装的米格-29,战斗轰炸机的主力是米格-27和苏-24,攻击机为苏-25,另有米格-25承担侦查与反辐射任务(主要指反雷达)。更新计划包括加快用米格-29淘汰米格-23的速度;完成苏-27的服役,并在其基础上研制新型战斗轰炸机(后来的苏-34);开发下一代攻击机取代苏-25。此外,随着美国ATF(后来的F-22)计划的相关进展不断从情报部门传来,前线航空兵有必要调整之前的第五代战斗机预研方案,使之能够与ATF相抗衡。

除了前线航空兵外,1983年计划对远程航空兵的轰炸机、国土防空军的截击机、运输航空兵的运输机,以及海军航空兵的航母舰载机的研制列装也都有明确规划。面对如此庞大繁重的任务,苏联政府为了节约资源、加快进度,省略了各设计局方案的竞争投标环节,而是根据各研制单位之所长,将相关开发工作行政性的派发至各设计局,实现项目归口管理——其实,可能与许多人想象的不同,在以往苏联军机的研制中,竞争机制还是非常明显的。经过多年技术积累和研发实践,各设计局的规模和水平已经非常成熟,如果此时在近10款新机型上全面实施竞标,政府担心会严重分散各局精力,从而进一步拖慢本已落后美国的新一代机型换装进度。

具体任务分配是,代号“工程90”的战斗/攻击机项目分为两大部分:米格设计局负责制空战斗机,苏霍伊负责攻击机;米格局另承担米格-31截击机的现代化升级与下一代多用途远程截击机(MDP)的研制工作,并协助图波列夫设计局研制空天轰炸机;苏霍伊设计局的主要工作是在米亚西舍夫设计局的协助下,开发T-60S新型中程轰炸机;雅科夫列夫设计局主抓新型垂直起降战斗机雅克-141M计划;图波列夫设计局的工作重点放在图-260/360超高速战略轰炸机和图-2000空天轰炸机上。

新米格王朝已在地平线

米格设计局在20世纪70年代末曾沉寂了一段时间,在米高扬和格列维奇逐渐淡出设计工作一线后,米格局丢掉了第四代重型战斗机的项目,新的总设计师别利亚科夫研制的米格-29只是苏联空军高低搭配中的“低档”机型。而苏霍伊在伟大的天才设计师米哈伊尔•西蒙诺夫带领下,凭借光芒四射的苏-27重型战斗机,大有将苏联空军从米格王朝带入苏霍伊帝国之势。不过,米格局毕竟根基深厚,在20世纪50年代,很多二三十岁的技术官员出自该局,他们到80年代已经成为苏联航空工业管理部门的领导者;同理,苏联空军新一代领导层的青春岁月也是在米格战斗机上渡过的。

以上两种巨大的行政力推动着米格的复兴——具体表现为项目审批、分配,以及资金的划拨,向这个本身技术实力雄厚的设计单位严重倾斜。在此背景下,米格局当仁不让,成为1983年军机规划中最重要的“工程90”战斗机部分的主研制单位。

米格设计局从1983年底开始研制第五代战斗机,然而该项目却在两年后突然下马了。原因是当美国空军终于明晰ATF性能要求时,俄国人也渐渐看清了这个未来对手的具体模样。苏联空军自然希望根据新情况对方案做出相应调整。取而代之的便是多用途前线战斗机(MFI)和轻型前线战斗机(LFI)的高低搭配方案。应该说,俄国人对轻型五代机价值的认识比美国人还要早一些,JSF(后来的F-35)在1986年连个影儿都还没有。这可能跟苏联空军前线航空兵一直就有装备轻型战斗机的传统相关。

不得不承认的是,克格勃绝对是全世界最高效的情报组织,重新调整过的MFI计划已经与ATF非常接近了。该计划同时要求隐身、超声速巡航、超机动和信息化作战能力,可谓4S俱全。MFI和LFI研制成功后都将进入前线航空兵服役,前者替换苏-27、米格-27和苏-24;后者逐步淘汰米格-29。值得注意的是,MFI将不再列装国土防空军,米格设计局会同步研制一款新型MDP取代米格-31和苏-27。

1986年5月,苏联部长会议正式授权米格设计局开始MFI的总体研究,该局为此提交了两个稍有不同的方案,代号1.41和1.43。在与空军磋商后,两个方案合二为一并改名为1.42项目。该计划同时要求研制与新战斗机匹配的AL-41涡扇发动机和N-014有源相控阵雷达,它们的性能指标也均参考了美国同期为ATF准备的F-119/120发动机和AN/APG-77雷达。

1986年下半年,苏联空军与每个设计局签订了4架原型机制造合同,其中2架用于动/静态机体结构强度和疲劳测试,2架用于试飞。首架试飞样机将不安装雷达等航电设备和内置弹舱,这架原型机被称为“产品1.44”;第二架试飞样机“产品1.45”则将搭载全套机载设备——这就是后来中国媒体在到底是米格1.42还是米格1.44上含混不清的源头。

米格1.42  人民网 图

作为可能奠定未来米格王朝的翻身之作,米格设计局对1.42项目自然十分重视。设计局掌门人别利亚科夫亲自挂帅研发团队。在当时,整个设计局都充满了信心,甚至早在与苏联空军签订原型机制造合同之前,设计局就已经制定了原型机制造的工件标准和管理流程,并迅速进入计算机辅助下的细节设计。1989年,1.42项目的首架原型机制造工作在米格局的局属试验车间展开。两年后,首架原型机制造完成,但由于发动机研制进度拖后,原型机迟迟无法试飞。

反观美国方面,YF-22的首架原型机于1988年开工制造,1990年完工,当年9月即成功首飞。对比MFI和ATF的进度,可以看到MFI虽然起步较晚,却从原型机研制阶段开始追上了对手,米格1.42的原型机制造和完工时间均只比YF-22晚一年,在AL-41发动机的技术问题(主要是减重,后通过对研制人员的重奖机制基本解决)逐步解决后,其计划首飞时间也只比YF-22晚两年。如果一切顺利,两款第五代战斗机原本应该在同期列装部队。苏联空军也终于有希望从五代机开始,追上三代机与四代机服役时间比美国晚10年的差距

未完待续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