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毒人毒己,摆渡人

戴桃疆
2016-12-26 12:00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摆渡人》剧照

世界上有那么多的电影,电影中有那么多的酒馆,你却偏偏走进了摆渡人的,结局会如何呢?借用电影中梁朝伟所饰角色的一句台词,“人生呢,就是不断送死又不断重生的游戏”,张嘉佳将这种人生哲学加以凝练,在电影院里为观众提供一次时长一百二十八分钟死去活来的体验。

涌向《摆渡人》潮水般的骂声很少单纯针对电影本身,大部分裹挟着私人恩怨:张嘉佳凭借一己之身在QQ空间里蓄积的洪荒之力,成功地毁掉了贴在王家卫、梁朝伟、金城武等演艺界人士身上的文艺标签,这种毁灭性的力量足以将一个靠破坏汉语语法、乱用标点符号、气死语文老师的鸡汤书写者,塑造成一个电影界的末世魔君。

梁朝伟转发王家卫的微博,网友评论也是亮点。

张嘉佳导演,一个常年贩售鸡汤、季节性捣腾小龙虾大闸蟹的天然反派角色,足以激发观众的正义感。何况在导演缺乏专业背景的前提下,电影的质量的确不能构筑成观众口水前的最后一道防线,《摆渡人》的口碑决堤了。

中国观众对于这种“预告片里群英荟萃,看了正片萝卜开会”的电影已经见怪不怪了。一旦一部电影在前期宣传时打出“努力”的情怀旗帜、罗列闪闪发光的演员名单,两项结合起来,电影的质量基本是可以预见的。

拍电影的就差直白地明确标注“此乃烂片”的警示语了,观众还是一次次走进电影院,给丝毫不尊重电影艺术、也丝毫不尊重观众金钱与时间的电影提供经济上的支持和动力,反而显得观众完全没有自尊和自重的情感,有一点点“贱”——如果是明知故犯看烂片的,尤其是看完还骂的,可以称得上是典型的“又蠢又坏”了。

《摆渡人》剧照

作为整条电影工业链条上的最终端,掏腰包看电影的观众多少有点无辜。当下与往昔不同,往昔的电影戏肉都在人物的情感纠葛上,看的是故事编不编得圆,现在的电影重点变了。原来谈论电影,似乎只要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积攒到一定程度,就能说出令人信服的一二三四五,但现在开口不谈资金运作、制片制度、完片担保与分账、营销策略、市场意识形态,谈出来的就是朴素的、非理性的观后感而非电影评论了。

“电影工业”彻底取代了“电影产业”成为一条机械运转的流水线,多数外行的观众几乎没有太多的机会了解这台庞大机器运转的模式,观众们不知道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已经被电影工业怪兽盯上了——那些想要花点小钱休闲打发时间的人们,休闲和娱乐就是看电影的唯一目的。多数电影都在为这部分肯埋单的人制作,电影院里的罗曼蒂克早已消失,那种真正需要细细品味的、无法一遍看得透彻的电影如果没有情怀加持,哪怕诚意满满,也很难赚得盆满钵满。

《摆渡人》剧照

《摆渡人》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生出的产物,它故事没什么逻辑,不需要在观影之前做足背景知识预习,噱头组、派头大,都是些没什么新意的旧面孔,像垃圾食品里不标剂量的添加剂,喷涌而出的都是人工合成的刺激气味。人物被填充了足量的城市中被排挤的边缘情绪,嘶吼、大哭大闹,丝毫没有克制,原本只是一点点小情绪,非要用最夸张的肢体表达将其扩大化。

正是这样的不加节制,使得张嘉佳那套本身没什么道理但又放之四海皆准的鸡汤哲学如此地令人感到不适,《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至少披了件清新的外衣,《摆渡人》试图放弃清新走个性风格化路线,反而彻底暴露了自己的无病呻吟:所有人物的痛苦都是自我包装出来的。

《摆渡人》剧照

王家卫式的文艺腔也有这种无病呻吟的痛苦,但他狡诈地将这种情绪包装成了共有的东西,角色独自反复陈吟,反复呼吁观众从而引发共情,私人的情绪被镀了文艺的金,成了公共情绪的一部分。张嘉佳画虎不成反类犬,他安排所有人都在酒精的作用下狂吠,盲目地将非理性选择当作激情,任由所有角色没头没脑地吵闹,把咆哮当作吟咏,把无情当作深情。

或许张嘉佳是对的。当下电影工业塑造了一个无情的怪圈,卖脸玩票演电影的明星抢掉了演员的饭碗,网络小说写手抢掉了编剧的饭碗,来路不明的猫三狗四抢掉了正经导演的饭碗,艺术被资本挟持,名为电影的怪兽才是那个需要卖醉、需要被摆渡的,或许体验了一回电影人角色的张嘉佳正是想借人物之口说出一些心声:我是一个没有明天的人,但我希望你们都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