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赵声良:1940年代拍摄的敦煌旧照片缘何流落美国

澎湃新闻记者 钱冠宇
2016-12-27 19:07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智库 >
字号

敦煌研究院副院长赵声良

主讲人:赵声良(敦煌研究院副院长)

主题:“知而行”越众学堂第22期——流落美国的敦煌旧照片

时间:2016年12月24日

主办:深圳市越众历史影像馆

【编者按】

12月24日,在深圳市越众历史影像馆举办的“知而行”越众学堂上,敦煌研究院副院长赵声良讲述了罗寄梅1940年代拍摄的一批敦煌旧照片流落美国的始末缘由。

1943年,时任中央日报社的摄影师罗寄梅受常书鸿邀请,到敦煌为即将成立的敦煌艺术研究所拍摄敦煌石窟档案照片。他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拍摄了2000多张照片,但由于种种原因,这批照片并未保存在敦煌研究所,却辗转被带往美国,收藏于普林斯顿大学。直到2010年,敦煌研究院研究员赵声良到普林斯顿大学整理这批照片,才揭开这批照片的秘密。

以下是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对赵声良发言的摘录:

敦煌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很著名的佛教艺术宝库。因为古代丝绸之路的交流和发展形成了敦煌这样一个特殊的地理位置。丝绸之路从中国到西方,到了敦煌就分成几路了,它是一个交汇点。

中国最西端这么一个地方,特别是在汉朝到唐朝这一阶段,汉民族文化一直发展过来,到敦煌可能是一个交界点。敦煌再往西就是新疆,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汉民族和少数民族互相交汇。外国的文化传到中国,到敦煌也是一个停顿的地方,《隋书》上说它是咽喉之地。这么一个地方又是佛教都会,所以发展起了佛教的文化。石窟是佛教文化的一个代表。

莫高窟现在保存了700多个洞窟,4.5万平方米的壁画和2000多身彩塑。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我们看到很多古代的遗址,比如古希腊神庙,它往往是一个时代几百年。但是敦煌一千年没有断绝,而且每个时代都有,所以它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

上个世纪,1900年以后在敦煌发生了很多事情,这些事情让敦煌在世界上越来越有名,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可能不是愉快的事情。因为很多外国人到敦煌盗宝,最有名的就是斯坦因、伯希和等人。

因为外国人不断到敦煌来,又从敦煌拿走了很多文物,敦煌就在世界上越来越有名。在一九三几年的时候,国民政府里就有一些人想敦煌我们还得管起来,尽管当时在抗日战争时期,条件非常艰苦。

1943年,常书鸿开始筹建敦煌艺术研究所,这是因为于右任等一些有名望的、有身份的人提倡要建立一个敦煌艺术研究所,要让艺术家到敦煌去学习。常书鸿为此作了充分的准备,他决定聘请一位摄影师做档案,就是要把敦煌的壁画全部拍下来,作为敦煌艺术研究所的档案。

当时中央日报社摄影部的主任叫罗寄梅,罗寄梅在当时摄影界是一流的摄影师,他那时候也挺年轻,雄心勃勃的,有这样一件很伟大的事情,那要去拍照,然后就带着夫人到了敦煌。1943-1944年期间一直在敦煌拍照片,拍了2000多张照片。

上世纪四十年代罗寄梅夫妇在敦煌留影

他拍的照片是什么样的呢?他的照片大大小小、各种各样,我想他至少有3-5台摄影机,有的片子是很大的,有的是小片子。他的那一套器件是很全的,而且他在中央日报社工作,可以得到国外的胶卷,所以他当时的设备还是蛮好的。我们找到了一个档案,这个档案存在台湾,1943年敦煌艺术研究所给国民政府教育部做了一个报告,里面就提到要做哪些摄影,说明常书鸿先生对摄影有一个完整的规划。

罗寄梅拍摄的莫高窟外景之一

罗寄梅拍摄的莫高窟第285窟西壁的三个龛

拍完之后就出现问题了,罗寄梅跟常书鸿先生有一点小的摩擦,罗寄梅不爽,这个照片就没有留在敦煌。其实当时也没多少照片,他拍了之后发现有个问题,因为敦煌莫高窟前的水含碱,用那种水冲洗照片是不好的,他试了几次以后做不好,要回到重庆去。当时他答应常书鸿回到重庆后把这批照片洗了,洗两套,一套留在敦煌艺术研究所,另外一套他自己拿上。

于是罗寄梅就回到重庆,结果时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国民政府觉得不能老待在重庆,把首都再搬回南京,又要迁都。罗寄梅作为中央日报社的重要人物当然要跟着到南京去,于是也从重庆搬到南京。过不了几年,解放战争,百万雄师过大江,国民党抵挡不住了,就到了台湾,罗寄梅夫妇又跟着跑到了台湾,就住到台北。到了台北后不久,台湾当时是非常艰苦的,我想大家也能想象,国民政府一大批人员在那么小的岛上,吃的也没有了,物价飞涨,有钱也买不到东西,他们觉得挺不舒服,就想办法到美国去。

到了美国之后,生活也不太好,过得比较艰苦。当时普林斯顿大学有一位方闻教授,他是在美国研究中国绘画史的数一数二的专家。他听说罗寄梅拍了敦煌的照片,然后就到罗寄梅家去看是什么样子,一看吓一跳,这么漂亮。方闻先生做中国绘画史研究,他没有去过敦煌。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那些古画,基本上方闻都看过。那些画大部分都是宋元或者更晚的,再早一点的有一点,唐朝的几乎没有,而敦煌的壁画大部分是南北朝到唐朝时期的。方先生觉得这个资料太重要了,就建议他卖给普林斯顿大学。

罗寄梅夫妇和张大千在美国合影

于是,普林斯顿大学就把他这批照片买下来,但是罗寄梅很聪明,照片可以卖,你可以拿去当教学用,但是不能出版,我还保留版权。可能我们中国人都不太了解版权,美国这方面规定很严密,版权里面有发表权、署名权、获得报酬权等。我可以把照片给你,你拿去教学,可以用来查阅资料,但是不能拿去发表,你要发表的话得给我交钱。所以这些照片就放在普林斯顿大学的艺术与考古学系,也就是方闻教授所在的系里面,供教学使用。

普林斯顿大学很有钱,他的校友都特别有钱,要搞一个什么项目,把消息发出去,有能力的校友们支持一下,人家就赞助一笔钱。洛克菲勒三世基金就给他赞助了,这批照片就等于买下来。这下罗寄梅夫妇的生活就等于有了着落。然后普林斯顿大学还聘请罗寄梅的夫人到图书馆工作,就是整理这些照片。因为照了几千张照片,哪个照片是哪个洞窟的不知道,只有他们知道。因为当时罗寄梅拍摄的时候他的夫人在记录,哪个照片是哪个洞窟的,她有笔记,根据这些笔记慢慢整理这些照片。当然,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也干不了这个事,所以就雇佣她,给了罗夫人一个工作。这批照片1968年就放在普林斯顿大学。

后来这个事情被日本人知道了,东京大学教授秋山光和是研究佛教美术史的大专家,他听说敦煌的照片全都在那儿,就跑到普林斯顿大学看,看了以后不得了,也想买一套,就跟罗寄梅夫妇商量。结果罗寄梅又赚了一笔钱,再洗一套照片嘛,然后就卖给了东京大学。东京大学从他那买了2600张照片。现在这些照片在两个地方都可以查到,一个是普林斯顿大学,另外一个是在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大家如果有机会到东京,是可以到东京大学查到这批照片的。

我在2010年被普林斯顿大学唐氏研究中心聘请,作为他们的研究员去整理这些照片。普林斯顿大学最近几年打算把这批照片全部出版,当然是方闻先生主导,他说要出大画册。要出画册的话,问题就来了,这些照片到底是什么内容,每张照片得给起一个名字,还有一些故事,还有佛经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当时罗寄梅夫妇也不知道,因为那时候敦煌石窟谁都没有研究,不知道这个地方画的是什么,现在我们都研究出来了。罗太太在普林斯顿大学工作了几十年,也就是把洞窟给对上号。但是照片的这个菩萨是哪个菩萨,这个故事是什么故事,她不知道,这也很头疼。方先生说这个事情还是麻烦,还不能出,怎么办呢?

2008年的时候方先生就自己跑到敦煌去了,其实他已经是80多岁的高龄了。我当时接待了方先生夫妇,看了一个多星期,他想先看看,要差不多的话就自己整理一下。但是看了以后说怎么可能啊,那么多东西,靠他自己的力量不行。因为我陪他看洞窟,我就把我写的两本书送给他,他一看觉得有道理,要请专家,说你就到我们普林斯顿大学来吧。我说要跟我们院长商量,然后他们就商量了一下。

2010年普林斯顿大学有一个唐氏研究中心,是一位姓唐的先生出钱建立了一个研究中心,这个研究中心就是研究中国艺术的,负责整理出版罗寄梅的这些照片。所以他们聘请我到那里做研究员,整理了半年。

我们去的时候,罗太太满头白发,罗寄梅先生已经去世了。罗太太今年96岁,普林斯顿大学说趁她还在的时候赶快出来吧,但还是比较艰苦的事情。别看这么多人,其实主要还是我在整理照片。去年我又到普林斯顿大学,其实不是为这个事情,是参加一次学术会,又见到罗太太,我们就一起讨论图片整理的问题。现在我们基本上有眉目了,即按照时代的顺序整理这些照片,也许明年可以正式出版。

(本文根据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订。)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