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洞观2016|面对特朗普冲击波,中国和世界准备好了吗?

澎湃新闻特约作者 吴心伯
2016-12-30 10:50
来源:澎湃新闻
外交学人 >
字号

编者按

2016,世事巨变。英国脱欧和美国特朗普当选这两只“黑天鹅”不仅让世人跌破眼镜,更给西方政治和社会的未来走向投下不确定的阴影。而在迷乱的时局中,中国保持了定力和方向,在G20、APEC等舞台上展现了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领导力。12月29日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布《变化与分化:复旦国际战略报告2016》,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外交学人”从中选取部分文章以飨读者,对本年度重大国际事件与国际形势发展做多角度的透视,深度分析事件背后国际关系旧秩序与国际格局新常态之间的互动与博弈,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国际关系的未来发展趋势。

2016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以及特朗普获胜给美国和世界带来了巨大冲击,我们姑且称之为“特朗普冲击波”,如何理解和应对这一冲击,将是美国和世界当下及今后一段时期重点关注的问题。

创纪录的选举

四年一次的美国总统选举似乎已是美国政治中的家常便饭,然而,大选常常有,今年不寻常,2016年的美国总统选举确乎在许多方面创下了纪录:

——民主、共和两党的正式候选人,一个是女性,一个没有任何从政经历。

——这是一次两位主要候选人都不受欢迎的选举,从而创下了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的记录。

——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在竞选中的言辞不仅挑战美国政治文化中的政治正确,更冲撞美国社会的道德底线。大选阶段出现如此惊世骇俗的候选人,在美国总统选举的历史上似乎是没有先例的,但是他最后竟然胜选。

——对俄罗斯干预美国选举(从通过网络骇客窃取不利于希拉里的材料并交给维基解密公布,到攻击美国的大选投票系统)的担心空前强烈。而以往只有美国干预其他国家的选举,哪里轮得到美国担心自家的选举被别国干预?

——在国内外引起巨大焦虑。在国内,对特朗普当选的担心导致一些共和党精英或公开发表声明反对他,或明确表示要投票给民主党候选人,这构成了美国政治极化大背景下的一道奇观;在国外,对特朗普当选后美国要拥抱“美国优先”政策的担心使得一些盟国坐立不安。

——选前的预测,从主流媒体的民调到专家学者的分析甚至到政府部门的判断,几乎都认为希拉里胜券在握,然而选举结果却令很多人跌破眼镜。

——选后,美国多地爆发游行示威,抗议特朗普当选总统。以往随着选举的结束,竞选所造成的对抗和撕裂逐渐消退,然而此次却大不一样,对抗和撕裂有可能加剧,选战带来的创伤甚至将会伴随着整个特朗普执政时期。

总统选举的背后

往深处看,2016年选举暴露出美国面临的多重危机:社会不平等的扩大、公众对体制的不满和失望、政治生态的退化、民粹主义的抬头以及严重的制度危机。

特朗普的支持者中,来自传统制造业的中下层白人是主力。他们曾经拥有中产阶级的生活水平,但全球化的发展和美国经济利益分配机制的不合理,使得这群人的生活水准每况愈下。在贫富悬殊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他们的失望转化为愤怒,而特朗普的出现给他们带来了改变自身处境的希望,因而他们成为特朗普最热情的支持者。

美国长期面临多重复杂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积重难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治体制的运作失灵,这种失灵突出表现为党派斗争和政治极化的加剧、利益集团操控公共政策、政治体制运作效率低下等。这一被福山形容为“美国政治衰败”的趋势近年来似乎有增无减,削弱了公众和精英对美国制度的信心。作为“外来户”的特朗普打出反建制的旗号,誓言克服现有体制的弊端,从而赢得那些希望看到真正的变革的选民的支持。

2016年的选举反映了美国政治生态的严重退化。两党制对政治资源的垄断使得第三党派难以真正立足,从而阻止了更优秀的候选人问鼎总统宝座。金钱与选举的紧密结合扭曲了民主政治的过程,挑战了选举政治的初衷。特朗普在竞选中的粗鄙言行更显示了美国政治文化的堕落,向整个社会传播了负能量。

民粹主义在这场选举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美国长期以来向世界展示的是多元、包容、开放的形象,然而特朗普的当选给这一形象投下了阴影,令人关切美国的种族关系是否更加紧张,移民政策是否会大幅收紧,社会政策是否更加保守,经济政策是否更加具有民族主义倾向。

美国人素以自己的民主制度为荣。然而,考察一个制度是否运作良好,要看其制度设计是否合理,政治过程是否公正,政治生态是否健康,选拔机制是否选贤与能,治理结果是否公正有效等。根据以上诸要素判断,美国的政治制度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其后果不仅表现为劣币驱逐良币,更表现为治理能力的下降。

特朗普变局

从个人理念、行事风格和政策走向看,特朗普执政后将给美国内外政策带来重要变化。

特朗普的个人理念具有如下特征。首先,他是“美国优先”的坚定主张者。与二战以来的历任美国总统相比,特朗普的世界领导欲不强,他反对美国过多参与世界事务、在海外背上太多包袱,认为美国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国内,把自己的事办好才是正道。其次,他是经济民族主义者,关心的是美国的经济利益和福祉,对全球化持负面态度,不满贸易自由化给美国带来的竞争与挑战。再次,他的国际观是以传统的民族国家为中心的,缺乏全球意识,对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持怀疑态度。由此可见,特朗普在理念上与冷战结束以来克林顿、小布什和奥巴马三位美国总统大相径庭,不免让世人对特朗普治下的美国产生陌生感。

特朗普行事风格的特点包括:喜欢做交易,善于讨价还价;利益至上,务实,意识形态色彩不强;不按常理出牌;崇拜强者。可以肯定的是,今后各国领导人将时常被特朗普的出格言行所困扰,而媒体则乐此不疲,大做文章。

在内政方面,特朗普将利用共和党控制国会的优势在以下方面作出调整:大幅收紧移民政策,修改奥巴马医改法案,推进减税措施,重振制造业,阻止美国企业将生产基地迁至国外,诱导在国外设厂的美国公司回流,放松金融监管,给传统能源松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军费开支,等等。凡此种种,意味着特朗普执政后在内政上将有一番大破大立,但如果政策调整力度过大、步子太快,将不可避免引起民主党和其他利益受损群体的强烈反弹,从而加剧美国的政治和社会矛盾。

外交上,预期特朗普将会有如下的政策举措。

其一,进行适度战略收缩。特朗普具有孤立主义色彩,但是鉴于美国所拥有的重大海外利益,他不可能真正推行孤立主义,很可能奉行有选择的参与和干预战略,主要着眼于打击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维护美国在欧洲、中东和东亚的传统利益,同时也会要求盟国更多承担安全责任。在多极化背景下,特朗普不试图巩固美国的单极地位,不积极扩张在欧亚的地缘政治利益,并有可能与其他大国如中国、俄罗斯达成某种地缘政治妥协。

其二,在全球化和全球治理问题上踩刹车、甚至开倒车。特朗普将搁置奥巴马积极推动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谈判。他甚至有可能像小布什政府退出《京都议定书》那样退出《巴黎协定》。此外,对二十国集团和亚太经合组织等推进全球经济治理和地区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机制,特朗普兴趣索然。

其三,改善美俄关系。鉴于其战略收缩的基本理念,特朗普对通过北约扩张进一步压缩俄罗斯战略空间兴趣不大,因此将由欧洲伙伴负责处理乌克兰问题,美国参与但不主导,减少直至全面取消对俄制裁,以换取俄在其他方面的合作。特朗普提名有“亲俄”背景的雷克斯•蒂勒森为国务卿,显示其谋求改善美俄关系的强烈意愿。

其四,亚太政策淡化奥巴马政府“亚太再平衡”的痕迹。特朗普会继续重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但谋取利益的手段会有变化。经济上对多边安排的兴趣下降,而更多依靠双边安排。战略上既不像奥巴马政府那样积极谋求制衡中国,也不会大力推进与盟友和伙伴的安全合作,而是要求日本、韩国更多负起自身的安全责任。朝核问题将取代南海问题,成为其首要的亚太安全关注。

其五,追求实际利益的对华政策。特朗普对华关系的优先考虑是经贸利益。鉴于特朗普重视重振美国的制造业以为美国蓝领工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他会更加看重传统贸易,会更多表现出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中美经贸摩擦会加剧。同时,特朗普也会欢迎中国扩大对美投资,因为这有助于重振美国的制造业并增加就业,有利于改善美国陈旧的基础设施。

特朗普提名与中国关系密切的布兰斯塔德担任驻华大使,表明他希望利用后者在对华交往上的资源和经验来推进美国对华经济外交。另一方面,特朗普会淡化对华外交的意识形态色彩,也不会与中国在西太平洋强力开展地缘政治竞争,但会警惕中国军事力量发展。此外,鉴于共和党一贯的亲台倾向,美国和台湾地区关系的发展值得关注。

事实上,特朗普当选后在台湾问题上的言行已经引起了普遍的关注和担忧,至于他上任后会在台湾问题和中美关系上走多远,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系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本文原标题为《美国:特朗普冲击波》,选自《变化与分化:复旦国际战略报告2016》)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