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公园乐器之王:爷叔们玩的是真正的西海岸

2021-12-21 11:3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韩小妮 上海市民生活指南

本文作者/韩小妮 李欣欣

在上海,几乎每个公园都有一个吹萨克斯的爷叔。

如果不是一个,那大概率是有一群。

萨克斯,堪称上海公园乐器之王者。

为什么爷叔们单单痴迷于萨克斯?

带着这个问题,这些天我们满上海找吹萨克斯的爷叔聊天。结果发现,他们竟然是潜移默化地受了同一个美国西海岸艺术家的影响。

你爷叔永远是你爷叔,在“玩西海岸”这件事上,爷叔们已然领先不止一个时代。

字多不看视频版↓

本号视频内容散布在互联网的汪洋大海中

同名 视频号 微博 B站 抖音

欢迎关注点赞转发 携手开创美好未来

▼点击观看▼

01

从虹口的鲁迅公园、和平公园,到杨浦的黄兴公园;

从静安的大宁公园,到黄浦的复兴公园;

从绵长的滨江带,到冷门得连许多上海人都没去过的复兴岛公园……

在上海,哪里有公园绿地,哪里就有人吹萨克斯。

上海的公园里

盛产吹萨克斯的阿姨爷叔

逛过公园都懂的

这股热情甚至外溢到了街巷,就连嘉善路地铁站的绿化隔离带都阻挡不了。

这位爷叔独辟蹊径

在嘉善路地铁站门口的绿化带

吹起了萨克斯

我们随便挑几个地方带你感受下。

在大宁公园,即使是现在这样的初冬,山坡上也能数得出大概二十名左右的爷叔,每天持之以恒地练习着,冷空气见了也只能缓缓退下。

走近一看,爷叔们俨然拿出了年轻爱豆即将成团出道的认真劲头。

在大宁公园的小山坡上

长满了

吹萨克斯的爷叔

有的一个人在小树丛间默默练习;有的几个人找一片“领地”,高音、中音、次中音、低音萨克斯互相配合;还有几个爷叔站在半山腰排成一排,专注地各吹各的。

在黄浦江沿岸,从徐汇滨江顺流而上,途径黄浦滨江边的“大烟囱”——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再到杨浦滨江,一路上都有爷叔阿姨留下吹萨克斯的身影。

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门口

夜晚吹萨克斯的爷叔们

/顾汀汀摄于2019年6月

初秋的一个晚上,我们路过徐汇滨江的滑板公园附近,看到了一幕有趣的生态。

花坛边,几个爷叔正面向江边散步的人群合力演奏,有不少人驻足观看。

而在“舞台”背面,靠近马路边的一排长凳上,三四个爷叔一个挨着一个,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独自练习。

到了深秋

依旧有爷叔们夜晚来吹萨克斯

这一位还有小提琴伴奏

这让人不禁好奇:爷叔们坐得那么近,互相之间认识吗?要练习到什么程度,才能跨过草丛向观众表演?

再说虹口区,萨克斯氛围也相当浓郁。

有在大宁公园吹萨克斯的爷叔说,最早是在鲁迅公园看到有人吹的;

在鲁迅公园里

一起演奏的萨友们

而在鲁迅公园独自练习的爷叔又告诉我们,和平公园在改造前,吹的人还要多。

总之一山更比一山高。据说虹口区的萨友们互相揶揄这样一句玩笑话:

到四川路去,要找要饭的人是找不到了。但要找十个吹萨克斯的,走五分钟就好找到了。

02

在今天上海的公园里,萨克斯是妥妥的乐器之王。

它和胡琴堪称是最常见的唯二乐器。

当然,即便是老资格的胡琴,也远远无法与萨克斯匹敌。它们在人气上的差距,就相当于迪士尼里的“川沙妲己”和米老鼠。

在上海的公园里

胡琴

也是比较常见的乐器

但把时光倒推几十年,上海公园里的生态并不是这样。

胡琴还是那把胡琴,而手风琴、竹笛等等也都尝过当红的滋味。

有人回忆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手风琴的天下。公园里的露天舞会根本就离不开它 。”

一直到90年代,复兴公园里还有一个大型的手风琴角,高峰的时候有一二百个手风琴手前去参加活动。

1994年7月11日的《解放日报》上

一篇报道介绍了

复兴公园手风琴角

好几个如今抱着萨克斯陶醉其中的爷叔告诉我们,以前吹的是口琴、竹笛、葫芦丝,现在都“改行”了。

那么问题来了,萨克斯这个在改革开放后才为中国大众所熟知的乐器,到底有什么魅力,成为了上海公园“顶流”?

在鲁迅公园、四川北路公园、大宁公园和徐汇滨江绿地,我们就此请教了公园音乐家们。他们对萨克斯魅力的理解称得上天马行空。

有摄魂派:“以前听到的时候,感到萨克斯很神秘。哎呦,怎么音色这么好听。”

有跟风派:“有一趟,我到鲁迅公园拍照片,看到老的,年纪跟我差不多的,都在吹。我心里想,他们可以吹,那我也可以吹。”

有强身健体派:“吹了以后,人感到好像气比较顺,对身体有点好处。”

有不少爷叔

吹萨克斯是为了

锻炼身体

还有害怕孤独派。

“我老早吹单簧管,没有伙伴,只好舍弃。”如今在大宁公园里吹高音萨克斯的爷叔周林(化名)说。

自从更换乐器后,他迅速和大家打成一片,还经常赶场子:上半场在一片小树林里跟两个朋友合奏,下半场再到半山坡找另一位好友配合,不亦乐乎。

有意思的是,这些看似万马奔腾的答案之后,公园音乐家们都会万佛归宗地提到一个美国男人的名字和一首歌,那就是肯尼G(Kenny G)和他的《回家》。

这个头发比齐秦更卷更长

斜着嘴吹萨克斯的歪果仁

相信大家都还有印象

“肯尼G当时风靡得不得了。商场快要关门的时候会放《回家》这首曲子。”

“公交车每趟进终点站,就会放这首歌。”

“肯尼G很多名曲。年轻时候我经常出差,机场候机厅、酒店大堂经常放《回家》,(听了)就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在公园爷叔心目中,《回家》的地位相当高。当他们形容起这首曲子时,脱口而出的关键词是:神秘、好听、吸引人、很难。

采访中,好几次还没聊上两句,有几个爷叔就情不自禁拿起萨克斯,直接秀上一段《回家》。

03

假如乍一听《回家》有点反应不过来,那就来听听这支曲子。我们保证你不光听过,而且还会哼!

1989年,来自美国西雅图、真真正正的老一辈西海岸艺术家肯尼G录制了一张现场演奏专辑《Kenny G Live》,将《回家》(Going Home)收录其中。

他肯定没有预料到,这首由他本人参与创作的曲子会很快在中国风靡,成为一首“洗脑”神曲。

要说90年代肯尼G和他的《回家》有多火?

1996年发表在《新民晚报》上的文章可以作证:

1996年11月22日的《新民晚报》上

上海女作家南妮

在一篇写萨克斯的文章开头

提到了肯尼G和他的《回家》

“肯尼·杰(Kenny G)的两张萨克斯CD出来时,有音响的人家几乎必备。走在街上,卖音带的店、卖百货的店、卖衣服与卖鲜花的店都在放《回家》与《茉莉花》。肯尼·杰受欢迎的程度可想而知。”

《回家》的播放频率之高,甚至有些“丧心病狂”。

2001年,《解放日报》上的一篇文章写道:

“前几年……许多店铺几乎同时在门前反复播放《回家》,大大小小的音箱竞相发出高高低低却同样缠绵的曲调,像伸出无数只手,恨不得把路人统统拉进商店。”

几位如今热衷于萨克斯的爷叔阿姨告诉我们,他们一直珍藏着当年买回来的磁带、唱片。

现在那些价值昂贵的播放设备都没了,《回家》却还在。

在学习吹奏萨克斯之前

不少阿姨爷叔就买过萨克斯的唱片

其中就有肯尼G

/受访者袁虹提供

也许他们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二十多年前大街小巷一遍又一遍重复播放着的《回家》,早在那个时候就默默地在他们心里播种下了一颗萨克斯的种子。

不过,《回家》虽然风靡已久,但演奏它的萨克斯“下沉”到上海的各大公园里有个“时间差”

大宁公园78岁的爷叔张建国(化名)告诉我们,他2009年开始学萨克斯时,公园吹萨克斯的人不多, “不像现在到处都是” 。

萨克斯“制霸”上海公园

也就是近一二十年的事情

而职业吹萨克斯几十年的陶顺宝则回忆说,他是从2000年左右开始收学生的。

在他的印象里,改革开放后,萨克斯最初是80年代中期在上海舞厅里先流行起来的。

他认为,萨克斯之所以在公园里风行,是因为“2000年以后,年轻时跳舞的那帮人慢慢退休了,他们选择了萨克斯”。

“真正触动(他们)的是肯尼G。肯尼G晓得伐?吹《回家》的。来了中国以后,他加了一把萨克斯的 ‘火’。”

2002年,肯尼G举办了首次中国巡回演奏会,真人出现在上海大剧院,继90年代的磁带、唱片热后,又掀起了第二波《回家》热潮。

2002年10月15日

《新民晚报》上关于肯尼G来沪的稿件

当时各大媒体都进行了报道

当时连《解放日报》的新闻报道都有些激动:

“在上海,人们看到,萨克斯风悠扬穿过都市的夜空。十几年来,一首动人心扉的萨克斯曲《回家》令多少人为之倾倒。十月夜空下,《回家》的演奏者肯尼G终于出现在上海大剧院,圆了他十年前想来中国演出的梦想。”

04

当然,单凭肯尼G一己之力,还不足以将萨克斯推向“上海公园乐器之王”的宝座。

这样乐器走上制霸的地位,除了偶像的力量,还需要靠一些误打误撞的浇灌。

毕竟,撩拨爷叔阿姨年轻时心弦的除了肯尼G,还有理查德·克莱德曼(Richard Clayderman)。

“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

还记得伐

首先,萨克斯在平衡性上占了便宜。

和演奏格局比较大的一些乐器,比如钢琴、铜管、手风琴之类比较,一支萨克斯风,足够轻便;

而比萨克斯风轻便的乐器,比如二胡、笛子、葫芦丝,又奏不出萨克斯风以一当十的大格局。

在大宁公园,有位爷叔拿萨克斯跟小号作比较:“萨克斯好学,像你三个月就好学会了。”

“小号难度就大了,只有三个键,就靠气来控制。吹得好,要五年时间。”

公园音乐家告诉我们

和萨克斯相比

小号的吹奏难度就要大些

袁虹是上海市萨克斯爱好者协会的工作人员,也是少有的爱吹萨克斯的阿姨。

她介绍说,萨克斯比较便于携带,装在盒子里一背就好出去了。公园、聚会、农家乐都好拿出来吹。

二是萨克斯的价格不高也不低。

一支大概率来自天津四党口村的萨克斯,价格千元起步,公园里一吹,既不坍台也不败家。

某宝上萨克斯的价格

千元起步

选择余地大

最最重要的是萨克斯社交价值更高,在公园里既能独奏也能伴舞伴唱。

陶顺宝分析爷叔们退休后学吹萨克斯的心态说:

“他们以前没机会表现自己,有上台的欲望和冲动。在公园、马路上吹,围了好多人,有一种成就感,就越来越流行了。”

相比之下,其他乐器就没有这个效果。“二胡在马路上拉没人听,吹个长笛也不行,小号嘛又太累。”他说。

一支萨克斯

既能独奏又能伴舞伴唱

是公园社交的好帮手

有人点赞才有动力,对社交一样有旺盛需求的爷叔们,用嘴和腮帮子把萨克斯风送上了上海公园乐器之王的宝座。

想当年,肯尼G因为门牙漏风而斜着嘴吹高音萨克斯的形象,出现在售卖音像制品的各大商场、小店、摊头,极具辨识度。

想当年

肯尼G的形象

极具辨识度

他不仅倾倒了乐迷们,更在今天的上海爷叔(当年的小伙)心目中,诠释了风流不羁的模板人设。

也许爷叔们不太好意思直接承认的是,能像他们心目中的“萨克斯王子”肯尼G那样,吹奏一曲悠扬的《回家》,哪怕舞台不是大剧院,而是公园的小树林,也是一种彰显魅力的高光时刻。

出于疫情和以防扰民的考虑,目前上海不少公园开始禁止吹萨克斯或有所限制。

中山公园内

静音区在一定时段内

禁止使用音响乐器的标识

爷叔们转而把展示的舞台搬到了抖音、快手、视频号上,真真是时代弄潮儿。

05

11月中旬的一个傍晚,我们在徐汇滨江遇到老姜的时候,他正在练习一曲《上海滩》。

在他前方和后方的长凳上还分布着三四个爷叔,各自在专注吹奏。

老姜掏出手机,微信上有个“西岸萨友”群。他告诉我们,这片滨江的萨友们都互相认识,夏天人多的时候有三四十个。

在徐汇滨江吹萨克斯的爷叔们

有一个“西岸萨友”微信群

经常互相交流

这解答了我们之前对于滨江萨克斯生态的好奇。

“我们上周还一起聚餐了,全是上海人,就我一个外地的。”他说。

老姜今年59岁,来自内蒙古,做过生意,开过出租车。

2014年的时候,有老乡介绍他和妻子来上海的敬老院打工。

抱着来看看“大上海”、不行的话赚到机票钱就回去的想法,夫妇俩来到了这里,没想到一直做到现在。

老姜来自内蒙古

我们遇到他的时候

他正在吹一曲《上海滩》

留在这里是因为喜欢上海,只是下了班没事干,晚上这段时间不知如何打发。

大约两年前,有天傍晚老姜来滨江散步,看到有人吹萨克斯。

“我问这好学吗。人家说,你不明白可以问我。——上海人比较热情。”老姜就这样入了萨克斯的“坑”。

在敬老院里,他还表演过。“老太挺热情,吹不好也哗哗鼓掌。”

老姜同样知道肯尼G和他的《回家》。“在赤峰,小货车都会放《回家》。”

他的梦想是,有朝一日能够把《回家》吹出来。“这首曲子很难背,但是我都背下来了。”他说。

是的,不光是上海,在全中国,Kenny G的这曲《回家》恐怕是近二三十年人们的集体记忆。

早在2014年,《纽约时报》就发现了这个“秘密”。

在一篇名为《中国人在Kenny G的曲调中说再见》的报道中,记者将人们对《回家》的偏爱称为在中国令人难以解释的神秘行为。

《滚石》的网站上

也援引了《纽约时报》对

《回家》风靡全中国的报道

每天,全国各地的许多商场、学校、火车站、健身中心都会播放这首曲子,提醒人们该回家了。

某百科在《回家》的词条中,甚至专门辟出一个小章节,谈到了它在中国受到的礼遇。

称它是“席卷全中国的热门金曲”,“非官方的、全国性的‘关门曲’”。

连Kenny G自己都注意到了中国人民对他这首曲子的偏爱。

他在接受采访时说,他来中国巡回演出时,在天安门广场、在上海、在高尔夫球场,甚至在某个地方的卫生间里都听到了这首曲子。

至于为什么《回家》在中国如此受欢迎,他本人也没有更多的解释。

不过他提到,在中国演出的时候,他总会把《回家》放在曲目的最后一首。

不仅是因为这首曲子有压轴的分量,还因为“我可不想大家(提早)回家”。

参考资料:

1. 王祥夫,《乐器的年代》,文汇报,2004年02月01日。

2. 章素,《复兴公园的手风琴角》,解放日报,1994年07月11日。

3. 南妮,《低音萨克斯》,新民晚报,1996年11月22日。

4. 谢大光,《回家——听的随感》,解放日报,2001年10月22日。

5. 黄玮,《大都市文化风景探秘》,解放日报,2002年11月01日。

- END -

写稿子:韩小妮 李欣欣/拍照片:韩小妮/

拍视频:姚祖鸿 李欣欣 韩小妮 陈不好玩/

编稿子:韩小妮/ 写毛笔:刘 娴/

做图片:二 黑/

拿摩温:陈不好玩/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请给我们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原标题:《上海公园乐器之王:爷叔们玩的是真正的西海岸》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