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多抓鱼创始人猫助:我在上海“555区域”的生活日常|555 Project

2021-12-20 13:2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新气集 三明治 收录于话题#555 Project 66 个内容 #新气集 7 个内容

文|李梓新

这一期播客节目算是三明治555系列中的一期。

的命名来自三明治定义的“555街区”,是指武康路、乌鲁木齐中路、五原路三条上海小马路的周边区域,以它们的名字发音首字母谐音命名。我们用文字、影像、声音、建筑、数据、策展等方式在这里做“在地叙事学”的实践。

2020年元旦前夕,“多抓鱼”创始人猫助从北京搬到上海,并在安福路开设了多抓鱼的上海新店。我和她聊了聊工作和居住在“555区域”近两年来的日常和感受。猫助详细说了她为什么选址在安福路,她对空间的灵感直觉,和对周边区域的暗中观察。

节目的最后,猫助还分享了她在上海最爱去的几家咖啡馆,她说在里面办公效率很高!

本期嘉宾

猫助

多抓鱼创始人

扫码收听本期节目

- 以下为本期节目内容节选 -

文本整理|备备、Ray ray

搬来上海的故事

以及每日的行动路线

李梓新:本期节目很高兴邀请到了多抓鱼的创始人猫助。我们现在在猫助上海的办公室,泰安路上,是一个很安静的地方。你们在上海的第一家店最早也是在这里,你是怎么选到这样一个地方的?

猫助:那还是疫情之前,我当时找办公室的诉求是希望楼上是办公空间,楼下可以开一个实验店。中介带我来这看房,我第一眼就很喜欢,房子外面有一个花园,这边生态很好,有时候还会有黄鼠狼,房子的性价比也很高,我没多想就定下来了。结果刚租下来就遇到疫情,房子空置了5个月,等到春天,我再回到这个房子里,打开其中一个房间的门,有一只猫从被窝里钻出来,它在这度过了一个冬天。

李梓新:太神奇了,猫还会自己钻到被窝里。那猫助你是什么时候正式从北京搬来上海的?到现在有多久了?

猫助:这个我记得非常深刻,2019年12月31日晚上我到了住处,屋子里没有窗帘也没有家具,只有我带过来的被子和枕头,然后我就在空房子里睡了。早晨起来一睁眼就是2020年元旦,还看到一只松鼠跑过我的窗台,就这样开始了我以为会很美好的2020年。

李梓新:那个时候,所有人都不知道整个世界会发生什么。你是怎样考虑要来上海的呢?

猫助:一个是来这边做生意,再一个是我自己其实很久之前就不想在北京生活了。有一年我搬到了杭州,但当时创业,要招工程师,产品工程师之类的互联网人才还是北京比较多,所以又回北京创业了。在北京做了几年,业务比较稳定了,我又萌生了想去自己喜欢的环境居住的想法。当时刚好有做服饰业务的需求,就搬到了上海。

李梓新:你是北方人,来到上海会有上海的冬天很冷,太潮湿,吃得不习惯之类的问题吗?

猫助:我觉得还挺好的,我反而比较喜欢比较潮湿的地方。我小时候虽然在沈阳住,但后来在丹东上学。丹东是一个入海口,环境比较潮湿阴冷,也比较像海洋气候。那里的树很多,水系很发达。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是我小时候住在一个类似满清后期的里弄,它一半是洋楼,一半是中式住宅。院子里有很多树,和我们家现在的环境很像,有点霉味儿,有点阴凉,感觉和户外的距离很近。

现在大部分居住在北京的人,离外界和自然是非常远的。首先,北京不怎么开窗,都是密封的玻璃,大家都住在很高的地方,在那里其实是看不到其他生物的。我发现在北京很容易焦虑,睡眠也不是特别好。我在有能听到自然声音、环境音、风声,动物声的地方,会觉得比较安心。

李梓新:没想到上海和丹东在建筑和生活上还有这种通感。

猫助:对,除此之外,北京还有个问题,人们的生活区和工作区实在分得太远了,小区、办公楼和商业街隔得很远,导致要牺牲很多时间在交通上。在上海,大家工作和生活其实是很近的,居住区、商业区和办公楼之间没有那么强的隔阂。

猫助在上海的家

李梓新:“555”就是一个结合了居住和工作的街区。平时骑个自行车就能够逛的这么一个区域,你觉得是这样吗?

猫助:对,住在这边非常方便,是北京很难想象的一种方便。比如说我常去的健身房和面包店,还有没事吃个点心和包子的店,可能距离家就200米,而且在上海街头走路是一件让你觉得非常放松和舒服的事儿。

李梓新:那你平时会往永嘉路那边走走吗?

猫助:我其实会换不同的路线去店里或者去公司。如果去公司,有的时候会从高安路到湖南路然后再到武康路。最近喜欢的一个路线是走兴国路到广元路,然后再走康平路那边。去店里的话,有的时候会走东平路、桃江路那边,有时候会绕远一点,从长乐路那边走过去。每次大概走将近一小时慢慢散步。

猫助在永嘉路

李梓新:所以你是真的走路,不是骑车?你能够走路去上班,这对于创业者来说应该还蛮奢侈的。

猫助:走在路上可以听播客,之前我不怎么听播客,自从搬来上海,我听播客的时间多了,走路和骑车都是很好的播客收听场景。

多抓鱼选址

商场、园区或是街边?

李梓新:我觉得武康路、安福路像一个商业风向标,只要做跟商业消费以及年轻人生活方式相关的事情,年轻人们都得过来打望一下,看看话梅,看看你们多抓鱼,看看三顿半,看看素然。555 project 当时写过一篇文章,说安福路武康路头上就是一个网红宇宙中心。你们从计划搬来上海到选择在安福路开店,是怎么做出这个选择的?

猫助:这就真是非常机缘巧合。我记得我当时找房子已经找得有点疯魔了。每天在路上晃,我就想,为什么人人都能找到商铺,就我找不到?其实我们也收到了一些商场的邀请,商场的租金非常低,甚至是没有租金,只要交物业费就可以了。后来还有一个朋友,他要新开一个园区,他也愿意给我非常低的租金。在我已经犹豫签哪家的时候,突然,帮我租办公室的中介给我打电话,他说,魏小姐,你现在一定到安福路300号来,我已经帮你把房东摁住了。我当时接到电话就马上骑上自行车,从办公室冲了过去,10分钟我就到了。过去之后跟房东看了房子,我的感觉是这个房子的外立面很周正,窗户很多,光线很好。我和房东简单聊了一下之后马上就交定金了,第二天就签约了。

交完定金之后,我的同事们都说,你要三思啊,租这个房子比商场和园区贵那么多!另一个同事们觉得不太好的地方是房子的一楼只有一个走廊,会降低客流的转化率,但我后来想了想,其实这对多抓鱼来说蛮好的。我们是一个新概念商店,以前国内要么就是平价二手店,要不就是古董店,要不就是“破烂”店,没有这种普通人的二手百货店。我们需要一个长廊式的教育空间让人明白我们是干嘛的,不然顾客逛了半天,也不知道我们是一个二手商店,所以现在觉得一楼的长廊对我们来说简直完美。

安福路多抓鱼开业

李梓新:我昨天跟一个做商业地产媒体的朋友谈到这种新型的店铺,可能一开始大家也不太知道是什么类型的店,但它本身又有蛮大流量,能够聚集一群自己额受众,形成一种新型的业态。你们在选址的时候,选项有你刚刚说的商场、园区和街边,这几种商铺也各有利弊。但在我看来,商场里的店铺过于千篇一律,如果选在商场可能会错失吸引大流量客群的机会。

猫助:商场给书店的价格都很低的,基本都是不要租金,只抽成。我觉得自己在找房子上一直都很有运气,自己好像还是有一点对空间的感受力,到了那个空间里会感觉到它对不对劲儿。而且这跟那个房子现在的装修是什么样没有太大关系,我当时在商场里就觉得哪里不太对劲,我在那的心情不太对。

李梓新:你找房子会问风水大师吗?

猫助:不会(笑),我会注意几点,第一是一定要朝南,这是一个北方人的执念,然后格局要方正,邻居没有奇怪的遮挡。我会跟同事说,找房子至少要在那待三天,天气好、天气坏、工作日、休假日都要看看有什么人经过,他们的状态是怎样的。

李梓新:你自己就是个罗盘。刚刚说的那三种店铺形态,商场、园区和街边店,你觉得街边店有什么缺点吗?

猫助:街边店的话,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顾客,比如说在安福路的店里,经常会有对面小学的小朋友来玩我们店门口的摇摇椅,我觉得还挺可爱的。当然有时候也会有一些不速之客,店开在街边,就得面对所有客群,只要路过的人都可能会进来,但商场和园区里的客群就是筛选过的。另外一个缺点就是开街边店的话,所有的关系都得你自己处理,没有物业给你提供相关服务,你得自己当好自己的物业。比如要自己处理商店里的消防设施、自己修改招牌再找城管申报,一些工商的事物也得自己处理。然后还要协调和周围小区的关系,比如商店改建会有噪音,那就需要跟周围小区协商好。

工作和生活

在不同的街区中切换节奏

李梓新:你的工作和生活在岳阳路一带和武康路一带切换,你觉得这两个街区气质上有什么不一样吗?

猫助:有一次我的合伙人来我们家办公,晚上吃饭的时候他说,我发现在你家真的能非常专心,因为你家有一种庙的气质。我家真的非常安静,基本上只有鸟叫。街边的树都很大,现在观察下来,我觉得岳阳路的梧桐好像是最粗的。岳阳路的洋房和联排的洋房不太一样,这里的每栋建筑都不一样,每栋都带一个非常大的花园,所以楼和楼之间基本上是不会互相干扰的。而且树都很高大,所以你看不到你的邻居在干什么,也没有什么烟火气,会感受到一种非常肃穆的老干部气氛。住在那儿的一些老阿姨老先生其实跟胡同里的大爷气质是很像的,她们特别愿意跟你聊天,也会开一些只有这附近的邻居才会去的小馆子。在这里,你不会看到外地人或者年轻人,我记得有一个开在永嘉路上的馆子,应该只有三张桌子,老板没事才去店里,不经常开店,来了也就是做一些家常菜。武康路这边就不用说了,我觉得它的辐射范围是全国性的。

李梓新:有一个说法,上海虽然有555这样很好的街区,但是街区里有一点同质化,而北京是一个更加多元化、多层次的地方,有各种各样的摇滚歌手,又有很多历史遗留的建筑。你会有这种感觉吗?

猫助:我原来觉得是这样的。但是我对上海了解得越深,我越发现可能不是这样。我觉得上海做“实业”的人多,北京可能做“虚业”的人多。北京有的人开店很任性,觉得反正有钱,亏本了没关系,就是图个开心。相比来说,我觉得上海人更务实。他们会很认真地考虑怎么经营、顾客喜欢什么。如果简单划分,我会觉得北京人更希望拥有的是名声和权利,上海人更希望拥有的是舒服的生活和钱。当然这种划分也不一定准确,但在上海呆久了之后,认识了很多在上海这边做餐厅、做零售,做买手店、做品牌的人,可能北京人会觉得这些店分得好细啊,不是一个大买卖,但开店的人在一个领域内研究得很深,做得非常专业。我来到上海的时候,我的房东跟我说,你们北京人志气大,想赚全国的钱,我们上海人只赚上海的钱就可以啦。可能你说的“单调”,是跟北京比没有那么异想天开,没有那么多古灵精怪的主意,但是这种小领域中的精明其实比异想天开还要再难一点。

李梓新:你认为多抓鱼作为一个文化内容的提供者,有塑造街区多元文化属性的责任吗?

猫助:我们现在能做好的还是先把店开好。比如我们店里的选书和一楼的小展厅,把这些内容照顾好已经很不容易了。做一家好店,社区自然就有了。之前周末我去店里看,发现一楼会放好多行李箱,因为很多外地游客会来,他们对多抓鱼有一种信任,觉得来多抓鱼的人应该不会把我的行李箱顺走吧?做好一家持续地让人愿意拖着行李箱来的店就很好。

李梓新:今天的节目像一个上海大型安利现场,在555这片区域,基本上走几步就是一家咖啡馆,你常去的咖啡店会是哪些呢?

猫助:我常喝的其实是在家自己做的咖啡。咖啡店的话,我觉得最惊艳到我的是O.P.S.,我最近常去的是Black Sheep,我在那办公很有效率,还有一家叫Day Dreaming,他家的摆盘非常漂亮,高安路有一家叫百川的很好,长乐区一个小区里的Dripper手冲也做得很棒。

李梓新:看来大家可以去这些地方偶遇猫助了!

原标题:《多抓鱼创始人猫助:我在上海“555区域”的生活日常|555 Project》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