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心理罪》搬上大银幕,尺度怎么把握

澎湃新闻记者 杨偲婷
2017-01-09 08:06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近两年,伴随着网剧的兴起,大批犯罪题材的影视作品相继诞生。《暗黑者》、《心理罪》、《法医秦明》等剧,都收获了超高点击率和话题度。曾一度在荧屏上销声匿迹的刑侦剧,似乎换了新的模样,再次回到观众面前。

网剧《心理罪》第一季海报

去年大热的网剧《心理罪》,捧红了一众新人的同时,也让原著作者雷米的名字,从犯罪推理小说爱好者的圈子红到了普通观众面前。

雷米和大热剧《法医秦明》的原著作者秦明一样,都是公安系统的专业人士出身。雷米如今依然是公安院校的老师。学法律和犯罪学的他,从大学时代起就想写犯罪探案小说:“法律探讨的是规则,犯罪学探讨的是现象,而犯罪探案小说探讨的是事物。所以在这类事件发生的过程中,必不可少会有人的参与,那么人与人之间有什么影响和互动,这是我特别感兴趣的。”

这之后,雷米在工作过程中接触了越来越多的案例与故事,并且开始在网上连载自己的系列小说。其中一个故事的灵感来源于大学时常见的借书卡。雷米曾对着一张写有许多名字的借书卡浮想联翩,想着这些陌生人之间,如何因为一张卡片而联系到一起。在雷米笔下,这成了一个连环杀人案的开始。他的系列小说《心理罪》中的主人公方木,也由此诞生。

网剧《心理罪》中,陈若轩饰演方木。

今年,《心理罪》中有两部将被搬上大银幕。

其中的《心理罪之城市之光》,由邓超、刘诗诗、阮经天等主演,曾创作过不少警匪、军旅戏的导演徐纪周执导。不同于网剧版方木青春活力的人物设定,《城市之光》讲述的是方木成为警察多年之后的故事。徐纪周确定,演员应该是三十岁左右的中生代演员。

电影《心理罪之城市之光》中,邓超饰演方木。

“在这个年龄段,演技好、形象符合、有一定票房号召力的演员,不多。”徐纪周说。

首先接触的演员是邓超。邓超喜欢这个故事,他告诉徐纪周:“我儿子很喜欢电视上的英雄和警察,他跟我说,爸爸你为什么不演个警察。”

合作就这样敲定下来了。

而邓超、雷米、徐纪周三人都是70后。“可能在这个人生阶段,我们对生活的看法是比较接近的。而剧本里方木这个时候的价值观和人生阶段,正好也和我们相重叠。”徐纪周认为,这个巧合,让大家的合作和创作都变得很顺畅。

采访中,记者跟雷米和徐纪周聊到了《心理罪》的小说与电影,以及刑侦剧与犯罪探案小说的过去与未来。

徐纪周向记者讲述了他刚认识雷米时,给雷米发私信说看他的小说心潮澎湃。

雷米在一旁听着,调侃着补充道:“还有夜不能寐。”

“对,心潮澎湃,夜不能寐。”徐纪周点头。

电影《心理罪之城市之光》中,刘诗诗饰演米楠。

【对话】

不擅写男女之情,让女性角色早“领盒饭”

澎湃新闻:徐导之前有挺多关于刑事犯罪题材的作品,应该对探案悬疑小说挺关注的吧?

徐纪周:对,我确实喜欢,但国内的话,我觉得《心理罪》最好。国内很多同类题材的小说都照着国外的东西扒,或者写得比较想当然。可能到了我们这个年纪,光讲一个离奇的破案故事的话,打动不了我们了。如果涉及社会现实、和我们内心的一些东西发生映照的话,才会让我们有创作冲动。

澎湃新闻:雷米老师你在公安院校任教,学生们看你的作品吗?在课堂上会讨论你小说里的案件吗?

雷米:不讨论。当然有的时候,学生会把话题往这儿引。给研究生上课时,课间休息的时候他们会跑过来问,老师你的小说怎么怎么的。我的身份跨度比较大,教师的身份和作者的身份,日常生活中,我是习惯把二者尽量分开的。 站在讲台上,我希望我吸引学生的不是我的小说,而是我的讲课内容。在学校里,我希望被人评价是一个课讲得好的老师,而不是一个小说作者。

电影《心理罪之城市之光》中,阮经天饰演江亚。

澎湃新闻:假如说你的学生在上课的时候看小说被你抓到了,结果看的是你的小说,你会怎么处理?

雷米:简单地说就是:严肃处理,心中窃喜。(笑)

澎湃新闻:我自己在阅读《心理罪》的时候有个疑问,每部书里比较关键的女性角色,经历都比较坎坷。要不就死得特别惨,要不侥幸活下来,之前也经历了一个特别黑暗的人生历程?

雷米:这个我首先有一个考虑,就是我并不擅于写男女之间的情感。要写男人和男人之间的感情我还擅长。所以有的时候,不得不出现女性角色的时候,我就想:您赶紧领个盒饭吧。

澎湃新闻:所以能在你笔下活下来的女性角色都不容易。

雷米:对,后来觉得总这样也不行。可能我自己写的时候没刻意去考虑这个事情,就觉得这会儿应该是个女的,然后以什么样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就考虑了这个。

现在回头想的话,可能更多还是需要通过发生在这个人身上的一个事件,去烘托出整个故事的气氛,去激发读者对这个事件的某种反应。同样的悲剧,发生在女性身上和发生在男性身上,读者的心理感受是不一样的,那种悲剧的气质也是不一样的。

其二,小说里面描写的大多数是连环犯罪,连环犯罪受害者确实女性居多。

徐纪周在微博上晒出了电影中的“尸体”。

好的刑侦故事应该是反映社会现实的

澎湃新闻:那这部《城市之光》里的连环犯罪,仪式感很强,也比较血腥。电影里关于这部分的呈现,徐导有没有一些考量和准备?

徐纪周:强化仪式感。形成视觉冲击,不是只能靠洒血浆。我觉得还原现场犯罪者的手法和仪式感,观众印象会更深。

澎湃新闻:那你觉得创作过程中,有没什么需要回避的东西?

徐纪周:有,肯定会有。这个故事里设置了大量社会上最敏感的一些问题,有些东西适当地还是要稀释一点。你不能像韩国电影那样批判性那么深刻,但《城市之光》那么厚一本书,它里面能展现的东西有很多,包括几个人物的塑造,人物在面对法律、道德、情感时不同的抉择等,都是可以去展现的。

电影《心理罪之城市之光》海报

澎湃新闻:你提到了韩国电影的社会批判性,韩国电影尤其是犯罪题材电影,这一块确实非常精彩,但目前在中国电影中,比较难实现吧?

徐纪周:当时我跟江志强先生(电影《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制片人)在一起的时候,江老板首先说不要拍韩国片。韩国片为什么这样做,是因为它在做技术升级的时候有瓶颈,电影的海外市场始终没有打开,主要靠国内来消耗,所以它的成本有上限,只能在其他方面往深处做。

韩国的犯罪片基本上集中在三个点:对社会的批判性,对人性黑暗的揭示,还有就是暴力奇观。这三点对成本都没有要求,可以避开成本上限。但越这样做,你就越“小”了。社会批判性的话,一般在本国才最有市场,人性黑暗和暴力奇观比较难吸引女性观众以及想看合家欢电影的观众。

中国观众喜欢韩国电影是因为中韩两国离得比较近,文化上有相似之处。韩国电影的表演方式比较夸张。整体来看,韩国犯罪题材电影在世界电影市场上并没有那么热。虽然很多国内观众喜欢,但更多的是一种影迷的心态。所以江老板就希望我们往好莱坞电影的叙述方式上靠,他一直在教我怎么用好莱坞方式拍这个故事。

澎湃新闻:中国的刑侦犯罪题材影视作品也曾有过创作高峰,之后销声匿迹了一段时间,近几年又开始出现了。

徐纪周:中国警匪剧崛起是在2000年之后,到了2004年那会儿,我觉得所有好的这种题材的戏都有很强的社会性。它对当时的中国社会现状有很尖锐的展示。《黑洞》、《征服》、《重案六组》,以及张建栋导演的《刑警本色》、《绝对控制》等,都跟当时的社会生活有很紧密的联系。然后之后就一刀切,不让做了。这两年开始,刑侦犯罪剧以一种新的方式在互联网上崛起,一批新作品以二次元的方式出现了。

张建栋1999年导演的《刑警本色》剧照。

澎湃新闻:你指的二次元的方式是?

徐纪周:比如《暗黑者》、《法医秦明》这种,都有二次元的元素。人物塑造上会采用比较接近漫画的表现手法。到现在为止,新出的这类作品,网剧居多,它们会尽量把社会环境架空,回避一些正面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但我认为,警匪故事是对社会问题、社会矛盾的一个集中展现,回避社会性话题始终是不太对的。所以需要回归,需要有社会问题的展示在里面。

还有一个我认为是政治环境。最近找我做影视剧的很多,高检的、公安的、法院的都有,这几个部门都比较重视宣传。追逃、反腐、猎狐的,现在说得都比较多。

因此,我们创作者需要重新了解犯罪,了解现在的社会现实。新一代的警匪戏跟过去的相比,在犯罪手段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拍这部电影时,我跟不少公安系统的人聊过,他们认为,这十几年来,无论是刑侦手段还是犯罪方式、社会构成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你得把作品当新的东西来做,不能光拿原有的经验去套。

《法医秦明》剧照

看刑侦故事是极端情感表达的需要

澎湃新闻:还想问问二位,对比国内外的推理小说,你们觉得中国犯罪推理小说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

徐纪周:国内我主要看雷米的作品,其他的不太入眼。也有各种小说送过来找我,但有了他这个标杆后,其他人的我就不怎么看了。

澎湃新闻:看不上人家的原因是什么?

徐纪周:我可以说得狂傲点吗?你送过来的东西至少不能比我的差,我希望写得比我的好,如果没我的好,那我还不如自己写。

澎湃新闻:你觉得写得不好的,是哪方面不好?

徐纪周:特别飞,特别想当然,很概念。所有的情节桥段都是从国外的影视小说里扒过来的,东扒点西扒点,再把文字辞藻做得稍微华丽点,凑成个东西拿过来让我改,我还得重写一遍。那我不干,我希望你拿出来的东西能给我营养。

除《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外,今年还有一部谢东燊导演,李易峰、廖凡等主演的《心理罪》大电影将上映。

澎湃新闻:雷米老师你觉得呢?

雷米:本土化不知道算不算,就是去描写中国的故事。缺点同样很明显,就像徐导说的,如果你(对刑侦探案)的知识来源仅限于百度和谷歌的话,这其实很可怕的。我们不像国外,欧美、日本都有私家侦探这个职业。中国没有这个职业,你要写犯罪类题材的话,不可缺少的角色肯定是警察,警察甚至可能是推动剧情发展的主体。

但如果你对中国的法律制度、公安办案手段和程序不了解的话,你写的东西没人信的。如果你的知识仅仅来自于道听途说、从网络剧上扒,或者百度、谷歌上的东西,这样会没有真实性,说服不了观众。

有时候闷在家里,自己设计一个诡计,你觉得说得过去,就写进故事里。但其实你这个东西,可能理论上行得通,现实里不一定行得通。

澎湃新闻:现在我们看到的很多刑侦犯罪题材的作品,里面有很多比较极端的变态心理,或者反社会的人格。和过去相比,犯罪分子的形象是否塑造得越发极端和戏剧化了?

徐纪周:现在写书的人很会取巧,你说的这些够惊悚,又能勉强自圆其说,还不用去真实的社会里挖掘。往往看了些国外心理学的书和国外的片子,然后照着那个扒,你也不能说他错了,是吧?但是这样写出来的作品并没有触及真正的社会现实。

雷米友情出演《心理罪之城市之光》。

澎湃新闻:那雷米老师你个人对未来推理小说预期的一个前景,是什么样的?

雷米:专业化写作。因为据我了解,目前公安队伍里,愿意写作或者喜欢写作的人还挺多的。写犯罪类题材,谁具有更强的专业性?谁的表达更具有真实性?当然是干这个事的人。专业人士会对这个东西有更精准的把握。比如秦明的作品为什么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因为准确,有专业性。

澎湃新闻:雷米老师曾提到,犯罪是情感的一种极端的表达方式,能否解释下?

雷米:任何犯罪行为都是在一定的心理支配之下进行的。心理活动来自于动机,动机来自于冲动,冲动就是你内心需要的东西。只不过这种需要可能是畸形的或者不该有的。为了满足这种需要,人会采用各种方式,合法的、非法的,平缓的、极端的。现实生活中就有人会采用极端方式来满足需要,实现情感。

澎湃新闻:您觉得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喜欢犯罪刑侦题材的故事呢?

徐纪周:极端情感表达的需要。每个人都有宣泄和表达的需要,只是表达的方式不一样,我的是拍戏,他(指雷米)的是写书。我们有了表达的方式和渠道,就不会用极端方式去宣泄了。(笑)

雷米:其实徐导他有一句话,是我这个知识结构特别需要了解的。他认为观众进电影院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在电影中看到跟生活相似的东西,或者通过电影来寻找解决办法和途径,宣泄情绪。就是说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问题,然后在一部电影中去寻找能够产生情感共鸣的东西。所以徐导说的电影要反映社会现实这点,说得很对。每个人都需要去解决自己的问题,看电影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