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越野赛工程挖到湿地,鄱阳湖生态保护何以又被“撞”中软肋?

光明网评论员/光明网
2017-01-05 19:45
来源:澎湃新闻
舆论场 >
字号

光明网评论员:全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近来屡被聚焦。据媒体报道,近日有团体计划在鄱阳湖湿地附近举办越野赛事,可因部分赛道工程进入湿地自然保护区范围内被环保组织发现,而引起环保人士质疑。越野赛主办方称,防撞沟挖开了湿地,是因保护区红线标识不清。1月4日上午,当地林业局已发函要求其在两天内恢复原状,并承认“这件事,反映出我们的红线标识还不够好”。

越野车赛事防撞沟,竟轻易地挖到了鄱阳湖湿地,还是被环保组织巡逻时发现出来的,这让人有些惊愕:自然保护区,顾名思义,是要受到特别保护的,而非想进入就进入的。

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明确,在自然保护区内,不得建设破坏资源或景观的设施,即便是在自然保护区的外围保护地带建设的项目,也不得损害自然保护区内的环境质量。而涉事防撞沟加上挖出的草皮和泥土,占地共约194平方米,其作业面不小,它从开挖到完工也有个过程,有关责任单位对此失察,难辞其咎。

更重要的是,作为警示标志的自然保护区红线标识,在事发地点是“隐身”的。按照条例,自然保护区范围和界线由批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政府确定,并标明区界,予以公告。而国家林业部门还曾出台《自然保护区设施标识规范》,对区碑、界桩标识的尺寸、文图都作了要求。

在此情景下,事发保护区标识只有个保护鸟类的大型宣传牌,还是在“在附近的一条小路上”,尽管该事件对鄱阳湖鸟类栖息不会造成影响,可这般随意,本就是保护力度欠奉的体现。

这类保护乏力,让人想到了鄱阳湖最近“摊上的事”:鄱阳湖区枯竭,及鄱阳湖建闸建坝风波。为解决枯水期持续时间延长的问题,鄱阳湖建闸早就被提上了日程,近来更是筹划上马,可它激起的来自环保界、坊间乃至官场的反对声,从未平息过。尽管它能满足灌溉、供水等水利需要,可却会对生态造成不可小觑的影响。

但据报道,对于该工程是否会影响江豚、白鹤的生存,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办公室副主任表示,“就算草不够吃了,适者生存,白鹤也会捕鱼,或者到农民田里去吃玉米、番薯” ;对于影响江豚洄游,则称“2米左右就能游过去”。一时间舆论哗然。

毕竟,以“适者生存”遮蔽破坏生态的负外部性,将锅甩到那些濒危动物身上,是对自然的敬畏匮乏,对生态的不负责任:要知道,当下白鹤全球不足4000只,长江江豚不足千头,它们本就濒临灭绝,一旦建坝破坏了其生存环境,很可能加速其物种灭绝。

如果说,有关官员让人“捉急”的说法,已经暴露了其对鄱阳湖生态保护的漠然态度,那如今越野赛场防撞沟挖到了湿地保护区,则再度“撞”中了其生态保护的软肋。虽说后者只是个意外的插曲,可其抖露的信息,如对破坏行为的感知迟钝,连起码的自然保护区标识都匮乏,难免会给许多人那被建坝撩拨起的焦虑火上浇油。

眼下随着“环境报复周期”里以往污染的代价渐次呈现,“生态文明”的观念正逐渐深入人心,鄱阳湖生态保护,也容不得“打盹”。虑及这些,也期望当地有关方面以更坚毅的保护决心、更强效的保护力度,去打消公众对建坝和挖防撞沟事件引发的顾虑,对接生态文明防护的期许。

(原题为《鄱阳湖生态保护何以又被“撞”中软肋丨光明网评论员》)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