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环保部长谈为何治霾这么久冬季仍难见蓝天,将推六措施治污染

澎湃新闻记者 王文秋 刁凡超
2017-01-07 06:31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1月6日晚,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就大气污染防治相关问题召开媒体见面会。 澎湃新闻记者 王文秋 摄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本轮“跨年”重污染天气仍在持续。

1月6日晚8点,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就大气污染防治相关问题召开媒体见面会时指出,“从2016年全年空气质量改善的情况看,我们有实实在在的进步,但是只看冬季我们的进步确实十分有限。”

公众关心的是,“治霾”这么久冬季为什么还是难见“蓝天”?陈吉宁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为例说,“该区域国土面积占全国7.2%,却消耗了全国33%的煤炭,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占全国排放总量30%左右,单位国土面积排放强度是全国平均水平4倍左右。“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大量聚集和燃煤、燃油集中排放是造成该区域大气污染的直接原因。”

监测数据显示,《大气十条》实施三年多来,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但只看冬季,进步还十分有限。 环保部 供图

陈吉宁认为,“与发达国家同期相比,我国环境质量改善速度并不慢,这说明我国大气治理的方向是正确的。但由于我国经济结构更加偏重、能源结构更加依赖以煤为主的化石燃料、单位面积人类活动强度和污染排放强度也更高,环保工作仍处于负‘重’前行阶段。”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在会上获悉,大气污染治理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冬季重污染问题,既需要进一步强化污染治理举措,也存在气象条件持续不利的客观原因。

2013年以来,冬季气象条件总体不利。今年是强厄尔尼诺现象的次年,仍延续了气候异常的影响,进入秋冬季以来,全球普遍出现异常气候,多个国家包括基本解决空气重污染问题的英国、法国、韩国等发达国家,接连发生较高强度、较大范围的重污染事件。同期,我国也经历了非常不利的污染气象条件,尤其是北方地区冷空气不活跃,强度弱,风速小,温度明显偏高。

“不利气象条件一方面非常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另一方面有利于PM2.5的二次生成,加剧污染严重程度。”陈吉宁说。

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需要较长过程,因此大气污染治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大气污染治理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

此轮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污染天气自2016年12月29日持续至今,环保部派出10路督查组在“高压无休”状态下持续督导各地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落实情况。

陈吉宁向媒体表示,下一步,环保部将联合有关部门,进一步强化污染防治措施。全面加大燃煤锅炉取缔力度,改用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燃气供暖、电供暖;积极推进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散煤治理;加强工业企业冬季错峰生产力度;提高行业排放标准,加强排污许可管理,严格依法对违规排污企业实施停产整治;依托科技手段和网格化监管,加大排查、整治“小散乱污”企业力度;强化对高排放车辆的监管,严格管控重型柴油车及高频使用的出租车污染物排放,加快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

媒体座谈会持续约一个半小时,陈吉宁最后表示,“环保部将采取更多有效的措施,以更坚定的意志、更严格的措施、更扎实的行动,着力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环境问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环境质量改善的获得感。同时,也希望公众广泛参与到环保中来,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监督身边的环境问题,履行公民保护环境的权利与义务,与我们共同努力,为天更蓝气更清贡献力量。”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