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普通感冒不必用抗生素,感冒药怎么选?

澎湃新闻记者 屠俊
2017-01-14 12:43
来源:澎湃新闻
身体 >
字号

感冒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再常见不过的一种疾病,但是很多人感冒了就来一颗抗生素,这种做法其实不可取。

感冒分几种类型,哪些需要使用抗生素,哪些是可以观察,哪些是一定要去医院,到了医院要做哪些检查,如何选择感冒药?同济医院呼吸科专家为您解读感冒这种最常见的“小毛病”。

不要乱用抗生素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徐镶怀指出,通常我们所称的“感冒”有普通和流行性两种。普通感冒由病毒感染引起,俗称“伤风”,起病较急,季节性不明显,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如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也可表现为咳嗽、咽痒。2-3天后鼻涕变稠,常伴咽痛、声音嘶哑、呼吸不畅等。严重者可有发热、全身肌肉酸痛、乏力、头痛等。普通感冒大多呈自限性,不管吃药还是不吃药,一般5-7天痊愈,出现并发症者可致病程迁延。

流行性感冒则为丙类传染病,有明显季节性,患者多有高热39°C~40°C,伴寒战,全身症状明显,如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食欲减退及消化道症状,常有咽喉痛及干咳,可有鼻塞、流涕及胸骨后不适等,严重者有中耳炎、肺炎、脑炎等并发症。如未出现并发症,多呈自限性,病程3-5天。

“这两种感冒都是由病毒引起的,事实上,感冒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综合征’,有100种以上的病毒可能诱发感冒。也就是说,在感冒的初期基本都是病毒引起的感冒,不需要服用抗生素类药物,而后期如果患者抵抗力差,也会继发细菌感染,这时候患者需要到医院进行血常规检验,如果确定是细菌感染才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徐镶怀医生说。

徐镶怀医生解释,病毒性感染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而细菌感染有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增多和核左移现象。如有咳嗽、咳痰等症状明显,需行胸片等影像学检查排除肺炎。

感冒如果没有并发细菌感染,不治疗也可以自愈,多喝水,多休息。服用感冒药可以减轻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全身酸痛等症状。对病毒感染引起的感冒无需使用抗生素,即使用也不会有效果,且可能因抗生素滥用带来不良后果。

感冒药不能混用

现在的感冒药物有很多,徐镶怀医生指出,有西药的抗感冒缓解症状的药物如日夜百服宁、泰诺等,一般建议口服不超过5天;还有中药的抗感冒病毒药物,如抗病毒口服液、板蓝根、正柴胡颗粒等,相对缓解症状程度较弱,但安全性较高;另外,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抗流感病毒药物需要就诊后遵医嘱应用。

抗生素属于西药,主要是抗细菌或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的,需要医生的处方才能购买服用,也不可大剂量长期服用, 会引起菌群失调和细菌耐药,“头孢”、“青霉素”、“阿奇霉素”等抗生素一定要遵医嘱使用。

徐镶怀医生强调,有的人会两三种感冒药一起服用,这种做法容易造成肝肾损伤。“减充血剂类药物可以减轻鼻塞症状、喷嚏打个不停可以用抗组胺药物、咳嗽就用止咳药、发烧就用解热镇痛药,现在市面上能够买到的药都是这些药物的复方制剂,所以一般缓解症状的药物只需要买一种,按照说明书服用就可以了,不同感冒药的成分重叠较多,同时口服可能导致肝肾功能损害。”徐镶怀医生说,“一般推荐起病初可单用抗感冒缓解症状的药物,或单用中成药,如无效应及时就诊。同时服用两种以上感冒药时,一定要确定其中成分没有重复。”

“如果只有咳嗽、流鼻涕等症状,不影响正常生活,可常规使用感冒药,如出现咳黄脓痰等症状提示病情加重,及时看医生;如有发热症状,也可常规使用感冒药,3-4天仍体温不退,应及时就诊;如果出现耳朵不适、胸痛等提示可能出现并发症的症状,也应及时就诊;如果是老年患者,既往有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基础体质差,也应尽快就诊。”徐镶怀医生说。

另外,徐镶怀医生提醒,对于一些特殊的人群比方说孕妇、老年人、婴幼儿感冒了更不能乱吃药,要赶紧看医生。

成人感冒药中的一些成分会降低儿童的免疫力,所以两岁以下的儿童感冒发烧要及时看医生,两岁以上的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剂量按时按量服药。

成年人每年会得2-6次感冒,儿童是6-8次,每次都会持续5-7天,如果发病频率在这个范围内,你就不用担心,如果发病频率过高,或者每次“感冒”症状超过一周没好,那就提示身体里有隐藏的疾病,或者你得的根本就不是感冒,这时候更要到医院做个细致检查。

还有些人会在感冒后留下一些咳嗽的后遗症,如果只是干咳并且只持续1-3周,吃些止咳药就好了,不要乱用抗生素,如果超过三周还没有好,还是那句话——上医院。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