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对话|一个新疆草根导演和他的纪录片《中国最遥远的足球》

澎湃新闻记者 蒲垚磊
2017-01-11 10:44
来源:澎湃新闻
运动家 >
字号
新疆足球纪录片《中国最遥远的足球》片段。 视频来源 新疆足球自媒体(01:16)

广袤的新疆,是中国足球的一片热土,这里是中国最遥远的足球。

从去年9月开始,一位叫做比利的草根导演踏上了记录新疆足球的旅程。他说拍摄关于足球的影像曾是他的梦想,如今他想把这个梦变成现实。

在经济相对欠甚发达的新疆,尤其是乡村地区,踢球的孩子们面临着更加艰苦的条件:硬件的缺乏,基层教练的不够专业,但在比利看来,这没有磨灭孩子们身上的那股“拼劲”。

或许足球不会成为谋生的手段,但能够让孩子们健康成长,这便已经足够。

生长在新疆的比利说,自己不希望用孩子们条件的艰苦来博取眼球,只希望能真实记录下和自己一样爱踢球的他们。

5个月,他们走遍新疆

新疆的足球氛围,出生在哈密的比利有着切身体会。

“我自己从小就喜欢踢球,完全是因为环境的原因。”他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不光是哈密,整个新疆,小孩基本都从五六岁就开始接触足球,基本上是这里最主要的体育运动。”

在整个小学期间,比利就是足球校队成员,也尝试过专业道路,但没有走下去。初中辍学后,他打过工,玩过音乐,最后迷恋上了摄影摄像。

去年年初,他在家乡哈密开了一家影像工作室,一个偶然的机会,比利的团队为新疆天山雪豹俱乐部做了影片,得到了不错的反响。于是,怀着想“做点什么”的心情,他决定为家乡新疆以及足球拍一部纪录片。

这部纪录片的名字就叫——《中国最遥远的足球》。

从去年9月开拍到现在5个月的时间里,比利和他的团队几乎走遍了新疆,“去了大概有47、48个地方”。而在拍摄的地点上,他选择了乡村地区。

“像乌鲁木齐这些大城市,基本有了条件不错的草坪球场,也做得比较正规。但在乡镇,学校的场地基本就是泥土场。有时周末学校关门了,就是随便路边找一块空地就踢。”

经济条件也限制了孩子们“踢出去”的想法。

“大部分的足球比赛,还是局限在当地。孩子也想出去踢比赛,但因为经济原因,出不去。”

“其他小球员问他偶像是谁,他可能会说张琳芃、郜林,因为他已经把目光放在中超了。但在问这些地方的孩子时,基本只有说梅西、C罗。”

教练担心把孩子练毁了

外部条件的艰苦,并没有影响孩子们喜欢踢球的一股“劲”。

“新疆的孩子有出门就能踢球的环境,这可能是内地所没有的。而且家长也不会溺爱,在田里踢,地里踢,摔倒就立马爬起来,新疆孩子踢球时更有一种‘野性’。”

不过,在跑遍了这片足球苗子的沃土之后,比利最大的担忧是:由于基层教练的问题,很多原本充满足球天赋的孩子很难得到发掘,或是在今后的发展中由于早年的训练经历,逐渐“泯然众人”。

“当地的教练带孩子踢球也不是学校布置的任务,而是自己主动去,甚至还贴钱。”比利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

“但是他们90%都不是专业的足球教练,训练方法也非常的原始:跑步和一些简单的训练,孩子们很多连阵型是什么都不知道。”

“其实,基层教练他们自己也想提高,也担心自己是在把孩子练毁了,但苦于没有机会去丰富自己的足球知识。”

比利也说,他看过一些新疆球员“伤仲永”的例子。“小球员的‘野性’,是让他们在青少年时期出挑的原因之一。但如果缺乏了内地一些发达地区的系统性训练方法,就会在16岁之后逐渐被赶超。”

一种是健康的穷,一种是不健康的穷

在去年年底的全国U16锦标赛上,新疆宋庆龄足校战胜恒大足校夺得冠军,这足以说明新疆青少年球员的水准。

但相比之下,在上赛季中超,新疆籍球员只有4人。

对于大多数爱踢球的新疆孩子,尤其是乡村地区的孩子来说,成为职业球员,或许真的只是个梦想。

不过比利却说,走上职业道路并非是足球的真正意义所在。

“我觉得穷有两种,一种是健康的穷,一种是不健康的穷。”

“没有人希望孩子沾染上一些不好的东西。足球可以让他们远离一些坏习惯,比如抽烟喝酒,比如和一些不好的人混在一起。因为他的意识中,就知道自己是一名球员,踢足球能让他们有团队荣誉感。”

在比利看来,孩子把足球作为一种爱好,一种特长,让踢球成为帮助自己身心健康的一种快乐来源,就已经足够。

而在拍摄纪录片的过程中,他也逐渐意识到,足球对于自己,也并不是具有什么“崇高”的意义,真的只是一种单纯的喜欢。

“一开始我也问采访对象、问孩子,为什么喜欢足球,但没有一个人真的能够答出个所以然的。后来我自己也觉得这是句废话。因为如果有人来问我这个问题,我自己也说不出来。”

那些投资公司,没人真正关心孩子

比利透露,在拍摄了5个月后,这部新疆足球纪录片还需要大概半年的时间才能“杀青”。

这一路下来,难的不是路途的奔波,是资金的匮乏。

事实上,从筹备开拍到现在,比利和团队的经济来源大多来自热心网友的自发捐助。毫无疑问,这很难为拍摄提供充足的开销。

拍摄过程中,团队成员一度有过充不起话费的时候,也曾为了节约而露宿。

“后来我自己也觉得挺对不起团队的,因为之前工作室接活至少还能发钱,但现在还要自己贴钱。”

甚至连被采访对象也不理解他们的“白干活”。有那么几次,当地人怀疑他们是近年常有的“足球贩子”,来新疆挑走好苗子后就不顾孩子未来,因此拒绝他们拍摄。

面对这种质疑,比利说自己也会觉得“崩溃”,但还是只能“厚着脸皮跟对方解释”。

但就算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也不愿意接受找上门来的“投资”。

“从开拍后,有很多人来找,愿意给钱,但我都拒绝了,我们自己团队里也有不理解,如果拿了钱当然不会这么辛苦。”

“但我发现,那些公司没有一家是真正关心当地的孩子,只是为了商业利益,想博眼球。很多人就是想拍这里有多么多么穷,恨不得让孩子们把鞋都脱掉了光着脚踢。”

比利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自己从一开始就没打算靠拍摄这个纪录片盈利。拿了外面的钱,按对方的想法做事,更不符合自己想拍出“真实”的初衷。

“外界之所以有人支持我们,就是因为我们的纯朴,如果丢了这一点,以后我们也不用再做事了。”

“我想把我亲眼看到的东西传递出去。哪怕没有孩子因为这个片子成为明星,但如果能让大家了解了新疆足球,就是最好的事。”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