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曹雪芹借古代美人的命运表达的历史感慨

2021-12-27 20:0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兰藉文化 红楼梦研究 收录于话题 #归途如虹 174个

作者

归途如虹

中国古代美女如云,有“四大美人”西施、王昭君、貂蝉和杨玉环。其中除了貂蝉是《三国演义》里杜撰出来的人物之外,西施、王昭君和杨玉环都是正史当中记载的人物。曹雪芹在《红楼梦》里也写到了西施、王昭君和杨玉环。

《红楼梦》第三回里就用“病如西子胜三分”来形容林黛玉楚楚可怜的姿态;《红楼梦》第三十七回里,贾宝玉的《咏白海棠》里有“捧心西子玉为魂”一句,用西施来比拟白海棠;《红楼梦》第六十四回里,林黛玉的《五美吟》里的第一首就是《西施》。

林黛玉的《西施》是一首立意新颖的诗:“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效颦莫笑东村女,白头溪边尚浣纱。”

林黛玉的这首诗不仅是咏叹西施的命运,也是咏叹自己的命运。

林黛玉接受了《墨子》里的说法,认为西施是沉水而死,觉得西施这样一位倾国倾城的美人结局如此悲惨,很可惜。林黛玉从小父母双亡,背井离乡,经常思念家乡,所以她会觉得自己和“吴宫空自忆儿家”的西施同病相怜。大家都觉得“东施效颦”和“邯郸学步”一样可笑,但是林黛玉却说:“效颦莫笑东村女,白头溪边尚浣纱。”她觉得东施比西施幸运,至少可以过着安稳的生活,而西施则落了个“一代倾城逐浪花”的悲惨命运,可悲可叹。

林黛玉对西施的命运表达了深切的同情,也表达了自己对平淡生活的向往。

《红楼梦》里的薛宝琴和林黛玉都写诗咏叹过王昭君的命运。

薛宝琴的《青冢怀古》:“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是一首口气十分犀利的诗。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这一联诗对和亲制度进行了强有力的批判,语调相当尖锐。而且“樗栎应惭万古羞”一句不仅是对王昭君个人命运的感叹,更是对延续许久的和亲制度的控诉。

“樗栎”是一种在古代人看来没有用的树。所以,薛宝琴的这首诗可谓骂尽了历朝历代的满朝文武。

林黛玉的《明妃》:“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薄命古今同。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不仅是咏叹王昭君个人的命运,而是对从古至今无数的薄命红颜命运的感叹。“红颜薄命古今同”和“樗栎应惭万古羞”都体现出历史悲剧的永恒性。

林黛玉还直接批评了汉元帝,嘲笑他不亲自选择妃子,而是看画像,将一部分权力给予了画工。

林黛玉十分重视自主选择的权力,因为在她看来这关乎个人尊严。她为什么不要别人挑剩下的宫花,就是因为她觉得这样一来,自己失去了挑选自己喜欢的宫花的权力,只能被动接受别人挑剩下的。

如果历史上对于西施和王昭君的态度基本上是同情居多,那么对于杨玉环的态度就比较复杂了。不少文人批评杨玉环,觉得她是导致安史之乱的重要因素,也有的文人对杨玉环持有同情的态度。

《红楼梦》里丝毫没有对杨玉环的批判。

曹雪芹把薛宝钗比作杨玉环。第二十七回的回目里就有“滴翠亭杨妃戏彩蝶”;第三十回里贾宝玉就直接指出大家把薛宝钗比作杨妃。

薛宝琴的《马嵬怀古》:“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就是一首别开生面的诗。

薛宝琴对安史之乱丝毫没有兴趣,她只对杨玉环的爱情经历感兴趣。“温柔一旦付东洋”一句对杨玉环既有惋惜,也有欣赏。“此日衣衾尚有香”用了《后唐书》里的“肌肤已坏而香囊仍在”的典故,含蓄蕴藉。薛宝琴的言外之意是,杨玉环的爱情经历是万古流芳的。

“霸王别姬”的故事尽人皆知,虞姬对项羽的忠贞让人感动。林黛玉的《五美吟》里也咏叹了虞姬的故事。

《虞姬》:“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如何楚帐中。”这首诗不仅对虞姬和项羽之间可歌可泣的爱情表达了深刻的同情,还讽刺了黥布和彭越。

虞姬对项羽一片赤诚,在项羽面临“四面楚歌”的境地之时拔剑自刎。黥布原本是项羽的部下,后来投降了刘邦,最后被刘邦以谋反罪处以醢刑;彭越是刘邦的部下,最后也被刘邦处以醢刑。

醢刑是一种非常残酷的刑罚,是将犯人剁成肉酱。在林黛玉看来,黥布和彭越的结局是自作自受。她歌颂的是为爱而死的虞姬,嘲笑的是那些为了功名利禄而殒命的男人。

总而言之,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借诗文表达了自己对西施、王昭君、杨玉环和虞姬这类薄命女的深切同情,批判了不合情理的制度,也讽刺了无能的文臣武将,甚至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皇帝本人。按照薛宝钗的说法,这些诗文可谓“别开生面”。

原标题:《曹雪芹借古代美人的命运表达的历史感慨》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