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安徽两会代表委员关注啥:“脑计划”、二胎生育潮、精准扶贫

人民网安徽频道
2017-01-17 09:40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牛朝诗:安徽“脑计划”应列入政府科技创新日程

“2016年打败顶级围棋高手的‘阿尔法狗’,实际上就是基于模拟人脑神经网络、大数据的一种机器人。”1月16日,在安徽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牛朝诗在接受采访时说,作为能对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拥有强大智力资源和要素的安徽,应该将其列入政府推动科技创新日程。

牛朝诗表示,应该将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列入政府推动科技创新日程。

牛朝诗是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每天诊治与神经有关的疾病,长期进行脑科学相关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

“我们都知道的科大讯飞,它的语言识别,其实也是体现了脑功能的一个方面。”牛朝诗介绍,“脑计划”全称是推进创新神经技术脑研究计划,最早是美国在2013年正式公布,该计划旨在探索人类大脑工作机制、绘制脑活动全图,并最终开发出针对大脑疾病的疗法。

牛朝诗说,中国也把脑科学研究列为“事关我国未来发展的重大科技项目”之一,并于2015年正式启动“大脑计划”。2016年8月,中国科学院公布“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就是“60项有望实现跨越发展的重大突破”之一。

大脑是人体最复杂的器官,被称为“三磅的宇宙”。而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步伐加快,对其的研究有着更多的现实意义。

“‘中国脑计划’主要一个内容,就是探索和治疗大脑疾病,包括老年痴呆、帕金森病、自闭症、吸毒成瘾等。特别是老龄社会的到来,大脑疾病的发病率也非常高。”除了治疗疾病,“中国脑计划”的主要内容,还有探索人脑工作机制的基础研究,以及类脑科学研究,主要是人工智能机器以及类脑机器人等技术的研发。

根据中国“脑计划”,北京、上海、山东等地均已启动“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地区性计划。而牛朝诗认为,安徽也应该发挥自身科研创新优势,将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列入省政府推动科技创新的日程。

“安徽具有研究脑科学的核心关键技术,具备创新要素资源。刚刚被列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合肥,也将聚焦生命健康领域。”牛朝诗说,安徽有众多具有脑研究相关科研平台和知名学者,可以依托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安徽省立医院(安徽心脑血管医院)等优势研究力量,统筹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等,加快实施“安徽脑计划”,力争建立国家脑科学中心。

刘丽华:普及黄梅戏教育让孩子对传统文化感兴趣

“要让孩子们对传统文化感兴趣,首先要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到。”1月16日,在安徽省“两会”上,省人大代表刘丽华在接受采访时说。

“黄梅戏是安徽的闪亮品牌,省里一直都很重视。安庆是黄梅戏之乡,安徽省文化惠民工程‘送戏进万村’活动,怀宁县每年都有240余场黄梅戏演出,为老百姓送上文化大餐。”刘丽华是安庆市怀宁县黄梅戏艺术中心主任、县剧团团长,从事黄梅戏艺术表演多年。

虽然黄梅戏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但如何传承这门艺术,却是刘丽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刘丽华组织开展“黄梅戏进校园”演出活动,还受邀到县内多所学校对孩子们进行培训辅导,但在她看来,这些还不足以让孩子对黄梅戏产生兴趣。

“我是从小经常接触到黄梅戏,才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现在孩子们接触这门传统艺术的机会并不多。”刘丽华介绍,怀宁县5年前也试着推行黄梅戏教育,当时还组织专家学者编了教材,但普及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其中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师资力量跟不上。”有了教材却没有专业老师,而且这个问题的解决,并非一朝一夕。刘丽华说,此后他们也尝试过去培训辅导学校的音乐老师,但效果也不理想。

“如何让孩子们经常接触黄梅戏?如何以简单易懂的方式让孩子们接受?这是下一步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刘丽华说。

陈忠卫:尽快组建安徽省属高校创业学院联盟

“建议整合全省高校资源,尽快组建安徽省属高校创业学院联盟,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潮流,为广大高校学子创新创业提供帮助和支持。”昨天上午,安徽省政协委员、安徽财经大学副校长陈忠卫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近年来,安徽省内各大高校都非常重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相当一部分高校成立了创业学院,但是高校之间缺乏沟通交流,创办的创业学院不论是办学模式,还是运营体制和管理机制都不尽相同。

陈忠卫分析指出,高校创业不能等同于就业,也不能认同为第二课堂活动,而是要把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的全过程。这就要求整合各高校创业教育资源,实现信息和人才的共享。

长期在高校从事教学工作的陈忠卫认为,组建安徽省属高校创业联盟,不少企业都有强烈的参与意愿,可以发动各方资源,合力打造一个共同平台,集政府、高校和企业等多方优势资源,深化产教融合,主推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创业素质培养及就业能力训练。

“对于安徽高校而言,组建一个跨越本专科层次、政校行企多方协同、多方共赢的高校创业学院联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陈忠卫说,不仅可以形成高校与政府、行业、企业的合作平台,进行信息的充分沟通,还能够实现和地方政府、社会创业园区的无缝对接,共同在社会上创建面向大学生的创业园区,帮助优秀的大学生创业项目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联盟之间的协商沟通,可以吸纳各知名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参与联盟,为人才和用人单位创造各取所需的平台,并且聘请知名企业家和创新型企业家作为创业导师参与联盟工作。在陈忠卫看来,创业教育的教学更需要成功创业人士走进大学课堂,面对面地与学生进行交流。

戴夫:面对二胎放开的“生育潮” 医疗保障亟需跟上

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很多人克服了生育年龄和生育成本等因素的担忧,开始了二胎计划,扎堆生产的“生育潮”局面日益严峻。为此,安徽省人大代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戴夫建议,应加大对卫生医疗机构的投入,从医疗服务、医疗技术以及医疗资源等诸多方面着手,确保二胎政策实施后的医疗保障能够及时有效跟得上。

据合肥市卫计委最新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合肥市各级助产机构分娩量124812人,比2015年增长了29.3%;全市2016年1-11月孕产妇建档人数达111889人,比2015年同期增长了56.89%,预计2017年分娩量达158000人,达到新一轮高峰。

“从医卫部门的角度来看,这一政策不仅加剧了医疗资源的竞争,同时也为计生服务管理能力带来了考验。”戴夫如是说,新政实施后,出生人口增长首先对医院的公共资源造成一定压力。此外,孕前免费优生检查、产后新生儿免费检查的数量急剧上升,也给医院正常的医疗、护理工作带来压力。

戴夫坦言,目前虽然城市出生缺陷筛查、诊断、防治技术水平已有大的发展,但是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基层地区出生缺陷综合预防能力严重不足。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否则二胎中出现出生缺陷率增加将对个人、家庭、社会产生影响。

“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高危产妇增加,孕产妇并发症增多,医院的医疗技术保障能力和应急能力也将面临更大的压力。”据戴夫介绍,2016年,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滨湖医院产后出血402例,比去年同期增加130例,同比增加47.79%;妊娠合并症3432例,比去年同期增加1689例,同比增长96.9%。

“这就给产妇医疗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戴夫建议,应从床位、医生、护士等全方面加强建设,特别是农村偏远地区的妇幼卫生基础设施还比较差,设备老化,医护人员长期得不到培训提高,应给予特别重视。

尤为关注的是,目前各大医院的产科、儿科床位紧张的状态比比皆是,二孩全面放开加剧了这种供需矛盾,应提前增加配套措施、增加医疗资源,扩大床位规模,增加专业人才。

在戴夫看来,只有提供科学的生育健康指导和服务,建立健全科学的医疗服务保障体系,做好胎儿和新生儿的健康筛查,才能有效保障出生人口的质量。

孙永红:动员社会多方力量参与教育精准扶贫

“要让教育扶贫资金得到合理的利用,我建议可以调动多方力量,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在安徽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孙永红提出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教育一体化的建议。

据了解,近年来,安徽省社会各界普遍对爱心助学事业的高度重视,各相关部门、组织每年都会开展类似的捐资助学活动。但也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一部分贫困学生被重复捐助,而一部分贫困学生因为没有被列入捐助行列,错失被捐助机会,无法享受教育扶贫资金。

在教育精准扶贫上,孙永红建议可以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教育精准扶贫。首先,可以依靠多方力量,通过树立扶贫典型,最广泛地动员各方面的社会力量参与教育精准扶贫。其次,教育扶贫是一项持久的工作,要将就学与就业紧密结合,政府、学校以及用人单位要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第三,建立一定的政府信息平台,让社会力量了解并申领教育扶贫,点对点资助和帮扶。

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加强舆论引导,最大程度地发挥社会力量教育扶贫资源的作用,确保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稳步实施。

孙永红说,教育精准扶贫还要规范好被捐助人的资格审查,受捐人不得重复享受捐赠,同时政府还可以成立机构,监管转向资金的使用去向,以规避捐助资金不能得到合理利用现象。

(原题为《代表热议:安徽“脑计划”、二胎“生育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