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沈向洋:阿尔法狗了不起,但微软人工智能更重“情商”与对话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虞涵棋
2017-01-17 20:18
来源:澎湃新闻
能见度 >
字号

刚刚过去的2016年被很多人称为人工智能(AI)元年,而这个元年最亮眼的明星无疑是谷歌旗下DeepMind研发出的“碾压”人类顶尖围棋手的“阿尔法狗”(AlphaGo)。

伴随着阿尔法狗在围棋界的所向披靡,“机器是否会最终取代人类”也从科幻小说题材演变为一种严肃的讨论。但正在加速布局人工智能的另一巨头微软,似乎一早就走上了一条不同的道路:比起人类的对手,微软更热衷于开发人类的助手。

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微软人工智能及微软研究事业部负责人沈向洋博士1月14日在北京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的采访时表示,他认为阿尔法狗十分“了不起”,但微软在人工智能未来的研发重点将是更重“情商”的对话机器人(conversational AI)。

已经在微软供职21年的沈向洋在2016年10月接受了一个新职务:新成立的人工智能事业部的负责人。这一部门包括微软研究院、微软信息平台部门、Bing和Cortana产品部门、环境计算和机器人部门。这意味着微软正式将人工智能提上优先地位,也意味着沈向洋将统领一只由5000多名计算机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的人工智能研发大军。那么,沈向洋将如何指挥这只大军呢?

微软AI未来最大的目标是对话机器人:聊天是刚需

谈起微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未来布局,沈向洋说,“可能不只要定一个小目标吧,你要对这个世界有一个远大的判断。而我们对未来最大的看法就是所谓的Conversational AI(对话机器人)。”

在对话机器人方面,微软主要走了两条产品线,一条是Cortana(小娜),另一条是小冰这样真正的聊天机器人。在沈向洋看来,像小娜这样的机器人,很多公司都在做类似的产品,而且都是在“抢着去解掉一个问题”,比如根号3等于多少,比如今天PM2.5有多少,比如帮忙订餐,这些都很重要,但是没有聊天本身重要。

“聊天是刚需。你不要笑,这真的是我最近想东西最有突破的一点。就是人类的进化过程中有语言这件事,有聊天这件事,有人一天要讲几百句话这件事,非常非常了不起。人一天讲那么多句话,绝大多数是废话和闲话,有多少句话是真的要去解一个问题的?”

微软小冰

正是出于对“废话”和“闲话”的需求,才有了微软的纯聊天机器人小冰。与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谈起小冰,沈向洋显得十分振奋,“其实小冰对我影响很大。因为我自己也是相对来说是纯粹技术出身,一开始对于emotion(情感)这件事的重要性,看的没有现在这么清楚。一开始做小冰的时候,我说这个做做也挺好玩。但是我想,谁会有空真的去和你聊聊天吗?他们和我说,像你这样的人不是我们针对的用户,像你这样的人跑去微信上发个东西,多少人冲上来就点赞。你要知道中国有1/3的草根网民,到他的社交媒体上讲了什么东西以后毫无反应,零!零反应!真的有相当大的基数。”

小冰的美国“姊妹”Zo不久前在美国上线,创下了一个世界纪录:一个用户连续和Zo聊了1229个来回,共9小时43分钟。对此,沈向洋评价说,“我们最大的吃惊就是,我们的技术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地步,用户已经可以忍受和我们聊很长时间。”

我们还是应该鼓励我们的小孩去学围棋

解决一个特定问题(specific task),和解决通用问题(general tasks),是两条不同的路径。这种路径差异不仅存在于对话机器人中,也存在于普遍的人工智能领域。沈向洋认为,现在人工智能已经能在很多的特定问题上接近、甚至超过人类,但是在解决通用问题上,人工智能目前还远远比不上一个人类儿童。

而在解决特定问题上“一鸣惊人”的代表,莫过于2016年3月击败世界冠军围棋手李世石的阿尔法狗。当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提起阿尔法狗,沈向洋笑着连说了几个“了不起”、“很敬仰”。他说,“其实大家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的话,不仅仅有企业战略上的影响,对整个行业也起到非常正面的影响”。

比起阿尔法狗展现出的IQ(智商),微软的小冰更多展现出的是一种EQ(情商)。“实际上,到最后人工智能这件事是说人和机器可以一起来做了不起的事情,而不是说做了一个人工智能把人类打败了,我们就不用下围棋了。本来学围棋的人就不是很多了,再这样打击一下,是吧?我觉得不是这样的,我们还是应该鼓励我们的小孩去学围棋。”

力邀深度学习“三巨头”之一Yoshua Bengio加盟

除了在对话方面,微软也正在视觉识别、语音识别、机器翻译等加速布局。而这一些部署都是围绕人工智能的“情商”展开的。就在澎湃新闻采访沈向洋的当天凌晨,微软宣布收购加拿大蒙特利尔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Maluuba。

Maluuba 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利用深度学习开发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公司,重点关注机器学习中的对话、阅读理解和决策领域。Maluuba由 CEO Sam Pasupalak 和  CTO Kaheer Suleman 一同创办,他们二位是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同学。

沈向洋对澎湃新闻说道,“Maluuba是一家非常小的公司,两个‘小痞子’开了没有几年。但是很有眼光,很早就用深度学习的方法来做机器阅读。之前,他们主要做了一些客服方面的工作,之所以买他们,最主要还是因为我很喜欢那两个年轻人。还有就是大家的理念很接近,也不是说你肯出钱就一定卖给你的。”

除了Maluuba之外,沈向洋这次还从蒙特利尔挖来“一尊大佛”:深度学习“三巨头”之一的Yoshua Bengio。

深度学习“三巨头”Geoffrey Hinton、Yann LeCun、Yoshua Bengio

深度学习是近来人工智能“春天”的最大缔造者。但这方面的顶尖人才非常少,主要是因为获取数据十分困难。近年来,不少科技巨头纷纷通过收购初创公司来招揽人才,展开了一场“挖角”大战。

深度学习“三巨头”中的Geoffrey Hinton和Yann LeCun已分别为谷歌和Facebook效力,蒙特利尔大学的Yoshua Bengio一度是留在学术界的最后一人。此前,Yoshua Bengio担任Maluuba的顾问。在收购Maluuba的同时,沈向洋力邀Bengio成为微软的顾问,加强与微软之间的联系。至此,深度学习“三巨头”被三家科技巨头瓜分完毕。

让AI“民主化”

在沈向洋看来,作为与人工智能共同生活的第一代人类,比起让人类理解计算机,让计算机理解人类更重要。通过加强计算机在视觉识别、语音识别、语言翻译、阅读理解、与人对话方面的能力,兼顾EQ与IQ的机器人才能称得上真正的“人工智能”。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谈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帮助,让人类生活变得更好。

沈向洋提到微软在人工智能方面有一个democratize AI(民主化AI)的口号,“你看看这几家公司,苹果的话就说Iphone就是我的产品,谷歌的话就说用户的数据就是我的产品,从微软的观点来讲非常简单,就是我们的工作是,我们的用户要能做很了不起的产品。我们是做一个技术平台的公司,我们要enpower every person and every organization(帮助每一个用户、每一个机构创造),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AI是最合适的。”

2016年7月,微软宣布将旗下的人工智能平台Project Malmo通过GitHub开源。在之前的2015年,Facebook、谷歌、IBM都已相继开源自家的人工智能工具。

Project Malmo

Project Malmo平台致力于推动通用人工智能的研究,而不是用于解决特殊问题。在Minesaft这款沙盒游戏中,玩家可以在游戏中自由建设和破坏,创造自己的城市和世界。而Project Malmo是将人工智能置于这个环境中,看看它们如何反应,研究人员可以“教”它们应对很多不同的情形。人工智能就像一个仿真的人类玩家一样学习完成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复杂任务。这样的仿真使用户完全不需要开发人工智能实体,因此也不再要求用户有机器人方面的开发背景,就可以进行一些原来只能依靠机器人或通过极高成本才能进行的工作。

人工智能将靠脑神经科学和量子计算机“过冬”

尽管现在人工智能凭借深度学习进入了如火如荼的“夏天”,但已经有学者认为,各大科技公司在“秋天”收割完这一波深度学习带来的丰收后,“冬天”也在眼前。

对此,沈向洋表示他赞同这样的说法,同时指出微软为人工智能准备的“过冬”方法将是加大脑神经科学和量子计算机方面的研究。

2016年11月,微软公布了量子计算机样机研发计划,把已经进行了十多年的研究工作付诸实践,并宣称该样机可能打败谷歌和IBM的量子计算机样机。目前,几家宣布了量子计算机计划的科技巨头走出了几条不同的研发路线。谷歌和IBM采用的是超导回路模式,而微软则押宝于拓扑量子比特。尽管相关领域的两位物理学家已经获得了2016年的诺贝尔奖,但把理论研究付诸实践充满了未知性。

早在2005年,微软就建立了由菲尔兹奖得主、数学家米切尔·弗里德曼(Michael Freedom)领衔的StationQ,从事量子计算基础研究。近期微软又招揽了几位顶级学者加盟StationQ,包括代尔夫特大学物理学家里奥·科文霍芬(Leo Kouwenhoven)、哥本哈根大学的查尔斯·M·马库斯(Charles M. Marcus),悉尼大学的戴维·赖利(David Reilly)和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马蒂斯·托尔(MatthiasTroyer)。

沈向洋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他有信心微软能在10到15年间在量子计算机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而他信心的来源就来自这些科学家,“我们相信他们会得诺贝尔奖”。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