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周松芳:柏林的知名中餐馆及其轶事

2021-12-29 20:1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周松芳 生活书店 收录于话题#中餐馆 1 个 #2021新书 67 个 #生活书店新书推荐 59 个 #饮食文化 2 个 #知味书 1 个

关于海外的中餐馆,每一位留学生和华侨都有很深刻的记忆。周松芳《饮食西游记》一书追本溯源,梳理近代以来中华美食在西方世界的传播发展的独特历程,重温那段以粤菜为首的中华美食传播域外的“饮食西游记”。而在今天与大家分享的这篇文章中,作者发现柏林中餐馆,也是海外中餐馆中最没有广东色彩的了,不知何故。

柏林的知名中餐馆及其轶事

文丨周松芳

民国时期,德国的留学生和华侨,主要集中在柏林,相对英美法,数量实在不多,特别是1922至1923年高峰之后,到1925年已剩不过四五百人,只及最多时之半数。加上小商人、海员和官吏,总计也就一千余人。曾任国民政府驻德大使的程天放说他1936年2月抵达柏林时,留学生只剩不到三百人。华人华侨既少,德国人又不比法国人好吃,柏林的中餐馆数量也就屈指可数,数 来数去就那么三五家。

钟道赞1927年的文章说:“柏林……中国饭店共有五处,定菜每顿五角至七八角不等,小账在内。西餐价格略同。”柏林的酒店主要集中在“沙老屯包二哥”(Charlottenburg,今译夏洛登)区,当时在柏林算是最阔气的一区,房舍崭新,街道宽大,树木整齐,走不了多远,就一方小公园。中国的留学生百分之九十九住在这里。其实该地离学校区甚远,而中国的学生们为何还偏偏要住在这里,作者认为或许是当初的留学生都是有钱的,住房要讲究,又因中国公使馆也在那里,遂卜居于此。后来,乙因甲而来,丙因乙而至,越聚越多,管它离学校区远近!又因为中国人总爱吃中国饭,天津、泰东、津汉等中国饭馆应之而生,于是中国留德学生在柏林的“营地”算是稳固了。另有中国旅游者有相近的观察,但表述上出入较多,可备参考:“大致中国初来者皆由Charlottenburg[柏林五站之一]下车。因此站在Kantstrasβe旁, 而Kantstraβe为中国人最多居住地点,中国留德学会(Kantstraβe 220)、中国饭馆、京津饭馆、京汉饭馆均在此街。”

▲ 夏洛特堡(德文:Charlottenburg)

图片来源:https://www.getyourguide.com

1924年的《申报》有报道说,柏林最大的中餐馆乃柏林西部康德路130号之京津饭馆:“此肆于上年春开张,系一咖啡馆之旧址,布置尚整齐,侍者均穿礼服,尚有柏林上等餐馆之规模。餐室有二,均靠街,但出入在大餐室,故在小餐室就膳者,须经大餐室方可出门。此馆之市口甚好,生意颇盛,主顾大半为中国学生,其他国人间有之。”山东省民众教育馆馆长董渭川,就曾甚赞津汉饭店(或即前述的京汉饭店):“吃饭多半是到康德街中国饭馆里去;价钱好像比巴黎稍贵。那条街上有好几家,也有南北口味的差别。在一家名叫津汉饭店的馆子里,居然可以吃到馒头、稀饭、饺子等等,虽系‘逾淮之橘’,也大可解馋。”1934年,应懿凝随夫君沈怡访德,在其《欧游日记》中, 详记了他们居停柏林期间遍尝各中餐馆,以及所见留学生聚食其中的诸种情形;其中在津汉饭店饱餐阳澄湖大闸蟹,最能引人垂涎:

(七月十九日)晚餐于泰东中国饭店,张君所邀也,月余 不尝家乡味,馋饿如小儿,食量之大,为抵德以来所未有。

(七月二十日)晚膳于天津饭店,在康德街,菜较泰东可 口,而价又廉,国人颇多,惟未遇熟人。

(七月二十一日午)相偕往泰东饭店。刘公使与王世晋君 已先在。

(七月二十一日)晚餐应张光中约去南京饭馆,该馆亦在 康德街,与天津饭店毗邻,同座为前十九路军将领,如翁照 垣、区寿年等。

(七月二十三日)晚遇同舟乐君于南京饭店。

(七月二十四日)晚至南京饭店进膳,晤张翼之、张光中 二君。

(九月十七日)晚间在津汉饭店进膳,张君夫妇所邀也。津汉以面食著称,大饼馒头水饺汤面等均备,味尚可口,且价较任何中国饭店为廉,惟顾客寥寥,不解何故。

(九月二十日)晚八时,约匈牙利人哈斯君在天津饭店餐 叙,彼从未尝中国肴馔,食时啧啧赞赏不止。

(九月二十一日)午在南京饭店进膳。

(九月二十四日)午膳于津汉饭店,怡于薄暮始归,谓 今午泼醋擂姜,饱餐湖蟹,其大如洋澄湖产,味亦如之,乃真真道地之中国种也;现且繁殖甚多。盖德国货轮常往来于欧亚,在中国卸货后,船身过轻,必载水以归,而蟹属亦附之渡大海而西,蕃衍异邦,横行田畴,农人患之,视为灾害;而德人不知其可食,仅知捣毙之一法;但捉不胜捉,感叹束手。今适为怡等所见,告为美味,因得一快朵颐焉。

(九月二十五日)晚间怡与我国出席道路会议之诸代表, 在天津饭店餐叙。

(十月三日)相与往南京饭店,时江君已在,遂邀之同 膳。此间之顾客,以中国学生居多数,内有数学生,每来辄遇,且各挟一碧眼女郎,戏谑调笑,态近狎昵,稍有心肝者见之,无不眦裂。此辈卖笑女子,固不知羞耻为何事,第念彼莘莘学子,荒唐若此抑何可叹?

(十月五日)江清之夫妇来访,约余今晚去南京饭店晚 膳。……知张夫人及谭夫人今晚均将去天津饭店进膳,因约以餐后往访,盖南京及天津二馆,适为贴邻也。

柏林餐馆数量虽不多,故事可不少。比如泰东饭店,民国电影皇后胡蝶1935年访欧时,曾就食于此;她也认为是柏林中考究的中国馆子,为此还详加描述:“内部的装修完全用中国的美术色彩。顾客除我国的侨胞外,外人光顾的以日本人为多,所用菜肉原料是由伦敦运往的。又因近年德国为安插其失业的人民,对于外国人的雇员极力取缔而代以其本国人。所以泰东虽说是中国馆子,可是除了厨子之外,其他一切堂役都是德国人。其他的中国菜馆如天津,汉津,及南京等,都是一般地没有中国人的员役。”中国餐馆而尽雇德国员工,在海外中餐馆 中,可谓别树一帜。

▲ 如今柏林一家名为Goji 的中餐厅照片

图片来源:@Giorgio F

此外还有一家“南京饭店”,据李明欢教授的考证也是十分有名;老板是一位广东籍华侨,不幸的是在德国发动侵略战争后被迫害身亡。随着这位老板的被害,德国的中餐馆自然也难逃战争的厄运,渐至凋零无存。

最夸张的是,曾官拜国民政府总理的交通系首领梁士诒,1924年携子梁定蓟游历欧美期间,曾在柏林京津饭馆被中国留学生殴打:

近年来,道经柏林之中国人物,大学校长也,实业专使 也,国务总理也,教育家也,实业家也,竟无一不至此京津饭馆一尝家乡风味者。梁士诒亦不能例外,于五月三十日午刻,与公使馆秘书等共四人,在彼就膳,学生见者并未作何言语。翌日五月三十一日星期六晚又至,同来者有秘书二、公使馆职员二、子及子之妻舅、在德国也那之一学生[此处难解,或编校之误]共七人,彼等设席于小餐室。此馆在柏林虽以大中国饭店名(招牌上京津饭馆),但真正之中国式酒筵或饭席,亦不能办,故梁等只得不加选择,照菜单全备。此种主顾,实属难得,并有公使馆人员同在,理当格外道地。是晚又值星期六,学生往彼者较寻常为多,因之厨司难以照应,虽老主客亦须久待,方得一饱。九时许梁等餐毕,梁如厕,欲与同席者离馆归。自小餐室至大餐室时,学生江某突然上前,以严词问其来德原因。彼以无所为答之,江某即举 手击其头部,旁有一学生黄某,亦向梁质问救国储蓄金等事。梁曰不知,黄即高呼卖国贼,同时连下数拳。在场尙有一黄姓者,能拳术,施展手段,将梁打至墙角。梁呼救命,中国 驻德代办公使亦在旁,然处此左右为难地位,只可说“叫警察叫警察”,但彼并不外出鸣警,亦不饬人代报,仅稍解劝。打毕,受伤与否不可知,但其帽已不成形象矣。梁临行时, 愤然曰:“明天与你们算账。”在场学生,均不预知有此事发生,其中胆怯者,见此情状,急向侍者算账而去,恐巡警来后牵累也。动手之三人,即在彼讨论以后办法,留至十一时始归,但亦卒无警士或其他人等前来干涉。

个中因由,牵涉民国政坛公案,此处不赘。比较而言,京津饭馆,可谓柏林最受欢迎的中餐馆了;同时,柏林中餐馆,也是海外中餐馆中最没有广东色彩的了,不知何故。

本文摘自《饮食西游记》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