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电影《降临》背后,有一本神作小说和一整套语言学原理

徐默凡/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2017-01-26 16:08
来源:澎湃新闻
思想市场 >
字号

《你一生的故事》书封

作为一个语言学研究者,我看到特德·姜的科幻小说《你一生的故事》后,立刻惊为神作,推荐给了我所有的学生。毫无疑问,这是一篇杰出的小说,但我压根没有想过它能拍成电影。

原因很好理解,小说的情节太简单,根本没有戏剧性冲突。我把故事梗概告诉你吧(虽说剧透遭雷劈,但我这个真不算剧透,你看下去就明白了):一个语言学家通过学习外星语言获得了预知未来的能力,她看到了自己的一生:和共同研究外星语言的物理学家成婚,育女,离婚,然后女儿遭遇飞来横祸不幸早逝。但她依然平静地面对已知的未来生活下去。故事就这样完了,真的就是这么简单。

然而奇迹发生了,《你一生的故事》居然被拍成了一部电影,这就是近日热映的《降临》。它不但被拍成了电影,而且是一部好莱坞式的大片,而且引起了吃瓜群众的围观,而且几乎在一夜之间使语言学成为显学……对于这些“而且”,我的内心其实是崩溃的。

刷完了电影,我才知道编剧手段之厉害,在上述梗概的框架中,硬生生把外星飞船入侵、第一类接触、中美俄冷战、世界末日、时间旅行等等情节都加了进去,烹出了一锅科幻大杂烩,居然味道还不错!不敢多剧透,我只说一个细节:小说中外星飞船停在外太空,并没有出现,外星人是通过远程视频装置(“视镜”)和地球人沟通的,这样的装置全世界一共112个,每一个都配置了一组语言学家和物理学家进行研究。而到了电影中,变成了12艘外星飞船(当然是为了视觉效果),而语言学家也成了语言学界最厉害的人物(当然是为了塑造英雄形象)。这样的细节改动不可胜数,以至于小说和电影几乎成了两个作品。

《降临》剧照

有所得就有所失,情节是曲折了,视觉效果也够震撼,但逻辑就亏缺了。观众最大的疑惑就是学习那种水墨画一样的外星文字就能预测未来了?那中国山水画家早就改行去当算命先生了!

其实,这背后还是有语言学道理的。关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一直是人们热衷讨论的话题。早在194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兼语言学家萨丕尔就和他的学生沃尔夫一起提出了著名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简单说,就是语言决定思维,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会具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沃尔夫的一个有力证据来自对印地安霍皮语的研究,他指出霍皮语中没有任何词语、语法形式或者其他表达方式用以直接指称我们所说的“时间”概念,因此霍皮人对时间的观念和我们大不相同,他们对日期、日历以及时序没有任何兴趣,注重的是事件本身的变化和过程。然而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就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中,这个观念实在太违背我们的常识了。而且沃尔夫是民间科学家出身,他的很多研究并不可靠。另一个使语言学成为大众热点的牛人史蒂芬·平客在其畅销书《语言本能》中这样描述沃尔夫:“哈特福德火险公司的一名调查员,也是一位研究北美印第安语的业余学者”。平客引用其他学者的调查材料证明霍皮语中其实具有丰富的时间表达,并刻薄地指出:“极其有限的霍皮语样本、偏颇拙劣的分析方法,再加上对神秘主义的一向偏爱,是导致沃尔夫步入歧途的重要原因”。

虽然在平客笔下,沃尔夫的研究一钱不值,但是特德·姜显然读过沃尔夫的论文,并且奉为圭臬的。从以上描述来看,外星人七肢桶的语言肯定直接借鉴了沃尔夫描述的印地安霍皮语,并将其发扬光大成为一种具有预测未来能力的强力语言。说实话,这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对语言学知识的要求超出业余水平,对想象力的要求更是高得没谱。但是特德·姜做到了(特德·姜几乎所有的小说都和语言学有关,我不得不怀疑他一定通过自学考试拿过语言学学位),《你一生的故事》用了一半的篇幅在描述外星语言的揭秘过程,其精细程度和精确程度堪比语言学教辅读物。整个推理过程太复杂了,涉及语言和文字的关系、符号的类型、描述音位的方法、语法范畴和语法手段等等,要全部说明白,你先得来听我上一学期语言学课程,所以我只能简单引用一些原文来略作解释(原文引自《你一生的故事》,李克勤等译,译林出版社2015年版):

“这些句子就像草草画下,并加以幻想变形的许多只螳螂,互相勾连绞缠,每一只的姿势都略有不同,共同形成一个纹章图案。”

这是七肢桶语言的形态,不得不说电影中的形象还是比较符合原著的。

“在大批语标织成的大网中,你几乎可以从任何地方开始读起,接着读它下面的分支从句,直至把这一大堆全部读完。”

这是七肢桶语言的读法,“语标”大致相当于字符。

“早在写下第一笔之前,七肢桶便已经知道整个句子将如何布局。这个句子的其他笔画同样贯穿了几个从句,笔笔勾连交织。抽掉任何一笔,整个句子的结构就将全然不同,只能重新组织。”

这是七肢桶语言的写法。

“这种文字系统只适合具有同步并举式思维模式的种族。”

这是七肢桶语言背后的思维模式。

“学会七肢桶语言之后,有关未来的记忆好像巨大的拼图游戏的拼板,一块块拼合起来。它们并不依次而来,按顺序拼接,但不久便组合成为长达五十年的记忆。”

到这一步,通过学习语言就获得了预测未来的能力。

七肢桶语

你不可能全部看懂,因为作者也在胡编,但是逻辑是相当清楚的:语言的形式、读法和写法决定了七肢桶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使他们超越时间线性的限制从而具有了预测未来的能力。(或者说,所谓的预测未来只是我们的说法,七肢桶根本就没有时间观念,也不生活在线性的时间之流中,他们全盘、并举、整体地理解并把握事件。)

按照这个逻辑走下去,就可以发现七肢桶没有时间概念因此也就没有因果观念,未来已经预知,因此对目的、意义、自由意志等观念的看法也和人类大相径庭。语言好比一张滤网,面对混沌的存在,他们的语言过滤出来的世界和我们的语言过滤出来的世界完全不同。学习使用七肢桶语言能够拥有预测未来的能力,但进一步的思维方式必然是即使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但还是坦然面对,对七肢桶语言使用者来说,所谓的人生就在于使已知的事实逐步实现,当然也可以不看作“逐步实现”向前经历,因为一切早已发生,都已经成为“记忆”,人生只是不断回忆而已。因此学会了七肢桶语言的女主绝不会用什么时间旅行去改变未来,拯救自己的女儿,而没有学会七肢桶语言的父亲对此完全无法理解,导致了婚姻的破裂。

这个想象实在太奇拔了,充满了匪夷所思之处,这个推理实在太严密,可以称得上无懈可击,而其哲思的核心又是可理解的:人类的一生其实也有一个早已注定的未来,就是死亡。人皆有一死,既然如此,一切的尘世挣扎还有什么意义呢?但每个人都在向死而生,都在努力品尝每一刻的人生滋味。这和七肢桶预知未来却又不动声色地使其实现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扎实的学理,细腻的描写,深邃的思考……这些恐怕就是《你一生的故事》能获得1998年星云奖(科幻界的最高奖项)的原因了吧?

明白了小说的逻辑,你就知道电影最大的bug在哪里了,小说中七肢桶来地球的原因很简单——“来看”“来观察”,但是到了电影中就变成了“来提供预测未来的武器(技术),因为3000年后我们需要地球人的帮助”,如果没有时间观念,七肢桶的语言中根本就不会有“预测、3000年、未来”这样的词语好不好?而且既然时空旅行、拯救世界是可能的,女主也毫不犹豫地做了,那么她对女儿之死的无动于衷就无法理解了——完全可以拍一个续集,让女主利用自己的超能力去未来拯救女儿。

不管怎么说,编剧和导演还是尽力了,至少故事编得十分好看,七肢桶语言的视觉表现还是令人惊艳!真要搞明白道理的人,也可以按图索骥去进一步阅读小说原作了。

最后还是回到文章标题,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到底靠谱吗?语言能影响思维吗?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有一个强化版本,叫做“语言决定论”,认为语言决定思维,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就会具有不同的世界观;沃尔夫本人恐怕是持有这个观念的,而特德·姜无疑将其发挥到了极致。而目前的语言学界一般并不接受这么强的表述,但往往接受一个相对温和的版本,也就是“语言相对论”,即认为语言会影响思维,不同语言具有不同形式因而导致不同的思维过程。好吧,也许“往往接受”这样的措辞也会有人反对,但至少我是接受的。证据很多,我只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英语、法语、俄语、德语等印欧语系的语言中,时(动作发生的时间)和体(动作本身的状态)都是一种强制表达的语法范畴,也就是说,你一旦开口说话,就必须观察动作的时体属性,而对于汉语来说,时体并不是强制性的语法手段,只在有需要时才用时间词和时态助词标志出来。这样区别巨大的语言方式必然导致汉语使用者在观察世界时并不重视动作的时体特征,这不叫语言对思维方式产生影响还能叫什么呢?

华裔作家特德·姜

特德·姜是世界科幻界最著名的华裔作家,他并不高产,从1990年发表处女作《巴比伦塔》以来,只出版了14篇中短篇小说(没有长篇),却四获星云奖,四获雨果奖,三获轨迹奖,四获日本科幻大奖。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