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水与泥

2022-01-06 11:5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李银河

本文图片来源于影片《隐于书后》

有些俗语话糙理不糙,属于民间智慧范畴。举个例子。俗语说:有多少水和多少泥。这句话揭示了两重道理:一,有多少水才能和出多少泥,和不出泥是因为水不够多。二,有多少水才该和多少泥,水不多就不要强和泥。一是实然,二是应然。一是是怎样,二是应怎样。一影响实效,二影响心情。

从做事的效果看,一定是有多少能力才能做成多少事。一个有写作才能的人才能写作。写作才能弱小的写得差;写作才能强大的写得好;写作天才写出传世之作。正好应了王尔德为写作的分类:一般人以为文学有很多门类,王尔德却说文学只有两类,一类是写得好的,一类是写得糟的,而他自己是写作天才,所以全世界的人直到今天还在读他的小说。套用前述俗语,那个写得好的就是水多的,他和出来的泥就多;那个写得糟的就是缺水的,和不了多少泥;没有写作才能的等于没有水,根本和不出泥,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有的人原来是有写作才能的,后来枯竭了,就写不出来了。那个年轻时写出过《雷雨》《日出》的曹禺,晚年虽然发狠说出“我要写出一个大东西才死”这样的心愿,但最终也没写出来,凄凉死去,令人不胜唏嘘。

从对心情的影响看,安于有多少水和多少泥的人容易得到好心情,没有水强求和泥的人容易把心情搞坏。在每一个行当,人们的能力是一个光谱样分布,在光谱低端的人要强行去做,不但事情做不成,还徒然把自己的心情搞坏,甚至陷入自信丧失精神崩溃的境地。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没有艺术才能的人硬要去搞艺术,不但搞不成,搞不好,还会把自己搞崩溃,因为无论如何努力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受到人们的差评和嘲讽,把自己平白无故搞到生不如死的境地,悔不当初。如果根本没有动过这个念头,去做点别的,也许反倒活得好些。同做一件事,有才能的人可以事半功倍,无才能的人却事倍功半,二者的心情无法相比。没有水硬要和泥的人不但比不上有水和泥的人,从心情上看,连根本没想去做、自始至终无所事事的人也比不上。人家虽然得不到成功的快乐,但是至少还落得一个心平气和,没有把自己搞到气急败坏万念俱灰的境地。

有多少水和多少泥,短短一句糙话,其中却包含了不少民间的哲理与智慧。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