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论】单车乱象:文明源于规则

2017-02-18 19:32
来源:澎湃新闻
社论 >
字号

满大街花花绿绿的共享单车,意味着这已成为一个国民现象级事物。据统计,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共享单车整体用户数已达1886.4万。或许和扫码支付一样,共享单车也将成为国人离不开的生活方式。

与此同时,共享单车乱象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私人加锁、拔胎、车座插针、被贴假二维码骗钱……各种奇葩事每每将问题焦点导向国民素质讨论。

共享单车刚出现时,有人质疑其商业模式。去年以来资本的热捧,证明了共享单车长期活下去的逻辑,接下来更重要的问题是,共享单车如何走向文明与秩序。

有人说共享单车是国民素质的照妖镜。但谈论素质不能脱离规则。有好的规则,素质差的人也得学好,没有好的规则,高素质的人也可能被带坏。

共享单车的规则分两层,一是单车平台为用户设立的规则,二是各城市政府为共享单车设立的规则。

发展初期,有些企业急于占领市场份额,而忽略规则的制定与执行。但市场会教育它们,没有规则便没有效率,成本也会难以控制。各家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大同小异,长远来看,成败决定于规则的竞争。

社会不能坐视各种颜色单车之间的竞争,因为竞争在马路上进行,有很大的外部性。乱停乱放的单车会阻碍通行,也会提高执法成本。城市政府应该为它们划定边界,以免多赢变成公害。

城市政府在管理时要增强服务意识。比如很多时候单车乱行、乱放,是因为当初道路规划时忽视了自行车的存在,骑行障碍是很多城市的通病。借管理共享单车之机,重新编制自行车道规划、完善基础设施,是必要的补课。

共享单车的发展,既是对国民素质的考验,也是对相关企业反应能力、执行能力的考验,同时还是对地方政府责任意识、响应能力的考验。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