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谁说“过年”没意思?这个神仙展览,逛完了我还想“二刷”

2022-01-11 07:4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朵朵编辑部 耳朵里的博物馆

你好呀,我是朵朵~

这腊八一过,过年的气氛也越来越浓了!

腊月里,大人们买来祭祀灶王爷的糖瓜,你有没有偷吃过?那种甜到心窝里的滋味你还记得么?

小时候,你是不是也盼望着,和爸爸妈妈一起赶年集、买年画、备年货?

因为在集会上,不仅有各种好玩的,好看的,还有一大堆好吃的,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到处都是热热闹闹的。

吃到糖葫芦的那天,你甚至还激动的写了一篇日记

这些温馨、美好的童年画面,都藏在首都博物馆新开的一个展览中,昨天朵朵刚刚去现场体验了一番。

看完之后只想和娃说,我的童年没有手机,没有ipad,但照样很精彩、难忘、美好!

“四时风物岁华中”之“日下春和”

北京岁时节令文化系列展

2021年12月31日

首都博物馆地下一层A展厅

免费,需预约

「这个展讲了什么?」

当然不止是过年的习俗!

正月观灯,二月踏青,三月赏桃,四月流觞…这场展览通过121组文物,以春节、立春、花朝、清明等时节为序,详细介绍了京城春日里的节令习俗、文化活动等。

整个展览分为3个单元:

燕京岁华。介绍了时令意识出现和北京岁时文化的产生。

祥源肇岁。介绍了北京“岁首”,也就是春节的习俗。

瑞启春台。介绍了北京春日里的节令活动及丰富遗迹。

值得一提的是,“四时风物岁华中”是一个系列展览,这是首博全新推出的京味儿文化展,讲的就是各个季节最有代表性的岁时风俗~

代表“春天”的“日下春和”展,当然就是这个系列展览的开篇之作了!

「带娃去这个展能看到啥?」

1

和娃寻找真正的年味

每到春节,总会有人说:“过年越来越没意思了,年味越来越淡,不像小时候了。”

想来也对,好不容易团个圆,大家也是聚在一起玩手机、打游戏。这样的场景,孩子们很难体会到传统节日的乐趣。

为什么我们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了,年味却越来越淡了呢?

走进这个展览,它会告诉你答案——不是“年”变了,而是我们变了。想一想,古人是如何过春节的?

腊月里人们打扫、祭祀灶王爷,繁忙地采买准备。

家家户户都要张贴门神画。从早期的“神荼”、“郁垒”,到唐代的“秦叔宝”、“尉迟恭”,这些“武将”成为人们心中守护家宅的最佳人选。

新年之际,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燕京岁时记》载“以彩绳穿钱,编做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

比起今天,我们直接给红包,甚至是用手机发红包,这样的“压岁钱”显然更能给娃惊喜!

你看,古人的“年味”是怎么守住的,靠的就是这一件又一件充满了仪式感的活动!

还记得那个顺口溜吗?

二十三,糖瓜儿粘;

二十四,写对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炖猪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儿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如果你和自己的家人一个个照着做,绝对会收获一个不一样的年

反思一下,我们都曾是这份仪式感的守护者。后来,生活变好了,选择变多了,我们放弃了这些看似繁琐,却充满意义的“仪式”,却还要抱怨“年变了”。

所以是时候,带娃来到这里,去找找真正的年味了!

2

超适合打卡的展厅设计

首博的布展,从来都没有让我失望过

这次的展览,光是这些“艺术装置”一般的设计,就值得去打卡,还能吸引住孩子的目光。不信,你看第一单元入口,这幅气势磅礴的星象图,梦幻般的蓝色将人瞬间带进夜晚,引领你去仰望,古人探索过的星空。

介绍春节这一单元,则是直接把庙会“送”进了展厅里,糖葫芦、拨浪鼓、竹风车…再加上头顶上传统花灯,空气里都洋溢着喜庆的味道。

不用怀疑,这里是娃见了,都迈不动腿的区域

展厅里大量的食物、玩具,甚至是家庭场景的再现,不仅能够辅助文物,方便你了解过去的习俗、文化,而且也营造出了一种节日的气氛,令人沉醉其中~

特别值得单独拿出来说的,是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之间的“转场”设计。展览对已经消失了的“金鳌玉蝀(dōng)”桥进行了小小的“复原”。

这座桥原本是北京市中心的北海大桥,古代每逢元宵节,皇宫在三海燃放烟花,这里都是最佳观赏处。

讲完“元宵节”,春节也就正式落幕了,但生机勃勃的春天,正透过严寒,向你奔来。

在这些场景中,孩子们可以近距离的观看庙会上美食、玩具,感受节日的气息,还可以学习到贴春联、贴窗花、挂灯笼的方法,了解到灶王爷、饺子的故事。

在观展的过程中,更懂传统文化、更爱中国年。

3

领取一份北京春游指南

这个展除了能够帮助我们找到年味!还能为我们提供了一份文艺的「北京春游指南」,那些古人见识过的风景,还有一些保留到了今天,你也能够见到。

春节期间,古人都特别爱逛庙会,最有名的是号称“北京八大庙会之首”的厂甸庙会。

厂甸,就是今天的琉璃厂。从明朝开始,这里就是一个集中售卖文房古玩,兼有百货的“文庙会”。

到了二月,草长莺飞、万物生长,又到了赏花的季节。大觉寺的玉兰、法源寺的丁香,这些古人公认的赏花胜地今天还在,等你去一览春华。

那些消失的美景,也在古人的字画里留下了痕迹,比如崇效寺的牡丹。

古人有花朝节,每逢节日,古人要去花神庙祭祀花神。还要在花枝繁盛,追逐蝴蝶,这一习俗叫做“扑蝶”,花朝节因此也叫“扑蝶会”。古人真的很会玩

这个被我们遗忘的节日,也可以和娃“过”起来,复兴了我们爱花、爱美的传统。

三月有上巳节,古人要到郊外水边进行祭祀,驱除一年的污垢。魏晋以后,这个风俗就逐渐演变为文人临水流觞、赋诗抒怀的雅集活动。

明清时期历代修建于宣南的佛寺、道观成为北京文人雅集的去处,清代“江亭”文人雅集活动频繁,产生了一批“江亭文人”,这个“江亭”就是今天的陶然亭。

紧接着是清明节,是人们缅怀先人、戴柳踏青的节日。

作为一国之都,北京的清明,追远的意味更加深远一些。袁崇焕祠、文天祥祠、于谦祠,这些祠堂,依然是我们对于这些乡贤忠义之士最好的缅怀场所。

原标题:《谁说「过年」没意思?这个神仙展览,逛完了我还想“二刷”(文末福利)》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