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王蒙解读《孟子》:浩然之气就是文化自信

澎湃新闻记者 林夏
2017-02-21 14:51
来源:澎湃新闻
翻书党 >
字号

近日,著名作家王蒙推出了解读《孟子》的新作《得民心 得天下:王蒙说<孟子>》,并在上周日(2月19日)举行了新书发布会,与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王杰等嘉宾畅聊新书、孟子及其思想。以下内容根据讲座录音整理,未经讲者本人审定。

讲座现场

《得民心 得天下:王蒙说<孟子>》是王蒙的新作,对孟子及其著作《孟子》进行了精彩绝伦、睿智深刻的讲解与点评。

此前,王蒙也曾解读过老庄,有读者问,为什么会在80多岁的时候选择读《孟子》呢?王蒙说,他大约十年前写关于老子、庄子的一批作品,从他个人来说是一种学习。他读这些传统文化的老书还是上小学的时候,背过《大学》、《孝经》,后来别人鼓励他把《老子》和人生经验、生活经验、社会经验、政治经验结合起来,谈一谈会很好。而从他个人生活来说,他有参加革命的经验,有担任领导职务的经验,也有受挫折、打入另册的经验;有写小说的经验,有写诗的经验,也有做报告的经验,对于他来说,从来用不着把它们对立起来。而且,中华文化有它的整体性,我们一说“无为”,都认为是老子的主张,但是无为而治恰恰是《论语》的最后说虞舜往那儿一坐,南面而坐,各种事自然就搞好了,“这就叫无为而治,这就是行政理想。行政理想就是无为而治,各种事按自个儿的规则办,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预兆。马克思、恩格斯主张真正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国家要消亡,政党要消亡,国家机器要消亡,社会上需要的管理人员是统计人才。这就是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所以中国人很容易接受共产主义。天下大同,无为而治,这既是老子的思想,又是孔子的思想,又是孟子的思想。”

王蒙认为,孔子、孟子都拼命讲中华民族的初心,初心就表现在唐尧虞舜夏商周。孔子是集大成者,他代表的不是孔子,而是周公,是周文王,是唐尧虞舜。庄子就更激烈,他认为从黄帝以后都不行,他就到神农那儿,到炎帝那儿为止,因为到了黄帝就要争了。“这些地方,我觉得我们可以进入一个通的境界,老、庄、孔、孟也都是可以通的。”

现在还有一种说法,意思就是如果治国理政的话,多学学孔孟之道;如果调理个人的身心,包括养生,多学一点老庄。王蒙觉得这个说法也对,简单地说,如果你正担任领导职务,做大量的工作,有大量的任务,你每天在那儿研究老庄肯定不行——准备退休的另说;你要是在公安局工作,得多研究一点法学,政法这方面的。不同的经典满足各种不同的需要,对人都是有好处的,互相是不矛盾的。

就这一话题,他还深入地谈道:中华文化有一个特点,强调事物的整体性和统一性,什么事我们都希望最后找到这个“一”,天下定于一。孟子找的这个“一”,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性善。人性是善的,这是他的一个理念,是他的一个信仰:因为人天生就善,这是他的天性,一切的坏毛病都是后天由于环境不好造成的,相反的,他刚生下来那时候是最善的。不光孟子这么想,老子也这么想,他希望人最好的状态是和婴儿一样。

所谓良知、良能,我们到了民间还说良心,都是无条件的善。所以你的为政——过去的治国,不叫行政,叫为政——应该建立在善的基础上,就是你要爱民,要符合民意、符合民心,要让老百姓过得好,要让老百姓过上小康的生活。孟子提出来的小康生活是指什么呢?是要种多少多少地,要让50岁以上的人能够穿上丝绸的衣服,让70岁以上的人吃上肉——这些咱们现在实现得差不多了,实现不了的地方是极少数。这样用道德来治国,既是道德理想,又是政治理想,是超人间的信仰,因为他信的是天神,天是至高无上的,又是中国的概念神。

中国人认为这不是宗教——看你给宗教怎么下定义,西方的神学其中有一个定义,就是终极关怀,最终极的东西就是神,因为神也是看不见的——耶稣是有画像的,耶和华没有画像,圣母是有画像的,所以说天神就是一个概念。到了孟子这儿,就是性善,或者叫义。义是什么?是义理,不是讲义气,不是现在说的义。义理,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原则,他的哲学是性善论,他的仁政、王道是性善论,他宣传的一切为政的出发点也是性善论,他之所以强调民本,也是性善论,既然是性善的,那么老百姓的心意就是天心。

到了姚雪垠的《李自成》里,他提出“民心就是天心”,这实际上也是孟子的主张。到了毛泽东思想里,“只有代表群众才能教育群众,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只有用90%的力量去给老百姓谋福利,你才可以用10%的力量要求老百姓干点这个,干点那个”,这些就全都统一起来了。

“你要是想清楚以后,用中国人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孟子打通了庄子的说法,道通为一,道必须是通的,什么事都能解决。他不但是政治理想主义者,也是道德理想主义者、哲学理想主义者、信仰理想主义者,而且这些他都彻底打通了,全世界很难找到这样的思想家,这样的理论家,这样的学问家。”

在新书中,王蒙还写道,读《孟子》的时候,觉得毕竟是2000多年前写下的文字,普通读者有时候会有一种隔膜感,而再读、三读的时候,又觉得他非常机智和可爱。那么王蒙觉得孟子这个人可爱在什么地方呢?有时候隔膜是什么原因呢?第一,因为他跟现在具体的处境、语境不一样,孟子一上来先要分清义和利:你不用跟我谈利,我不懂利,可是实际上我们要知道,那时候他谈的利跟现在说的利并不一样,我们现在讲的是人民的利益、党的利益、国家的利益;第二,孟子说话针对的大部分都是侯、王、君王、大臣,他没有和老百姓说过话,他说士怎么样、大丈夫怎么样,说的是社会上层这一批人物,这是他的针对性——你们治国,不能把你们的,尤其是不能把自己的私利放在前面。知道具体的状态,知道他和什么人在说话,就明白了,觉得他敢说,有些话说得非常尖锐,比孔子说得尖锐。但是在有的地方,他其实又非常灵活。

王蒙

讲座上有人提到孟子提倡的涵养浩然之气,对于“浩然之气”,王蒙给出的解析博得了全场的掌声。在他的理解,浩然之气就是文化自信。“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归根到底一个人的自信是文化自信,否则你自信什么呢?块头自信当然也很好,个儿跟姚明一样高,打拳跟泰森一样,那么这个人也有自信,但是那也是文化自信,那是拳击文化,是体育文化,是竞技文化,是搏斗文化。”

孟子为什么有浩然之气呢?就是因为这一切都是为了最大的道义,为了国泰民安,为了平天下,为了使人真正活得像个人一样,为了使50岁以上的人都穿上丝绸的衣服,70岁以上的人顿顿都有小炒肉,他当然有浩然之气。“而且我说的都是正义凛然的,没有一句见不得人的话,没有一句是摆不上台面的。所以孟子的浩然之气,我认为就是文化自信。”

如今现代人衣食富足,向往的是精神文化,因此更加在意传统文化的回归,那么传统文化对于当下人的意义是什么?王蒙回答说:一个精神、一种思想是活着的,他的那些语言、那些见解也是活着的。比如说《孟子》里面有这么一段很短的话:有的时候你不相信性善吗?你不是处处都表现出你的仁德吗?但是人们觉得你的仁德不管用,盖不住那些小人、品行比较不端正的人。我们现在也有这种叹息,好人干好事,反而被不好的人抓住辫子,挑毛病。孟子的分析非常好,仁德好比是水,不仁德好比是火灾,当火比较大,一车柴都着了,仁德的人就一个,他舀一小杯子水倒在上面,浇不灭这个火,并不是水没有浇灭火的力量,问题是杯水车薪,这种情况下,如果多找一点人,来一百个人,一个人挑一挑子水往上浇,早就浇灭了。因此,还是要用仁德去遏制,去扭转这个社会的不良风气。

孟子接下来有一句话说得很精彩,他说如果你看到一个人拿了一杯水去救火,没救好,就说仁德有什么用,还不如跟着一块儿不仁德呢,这就是世界上最大、最坏、最恶劣的不仁德。这个社会怎么完蛋的,就是这么完蛋的,当你救不灭火的时候,就多找点人来灭火,说救不了这个火,那我们放火吧,等于是自杀,把这个社会灭了,把这个国家灭了,把这个群体灭了,把人类灭了。这句说得非常感动人,而且就那么两三句,今天看来也非常有意义。

王蒙又提到《孟子》中的一处,他说他每次看到这儿就会乐,“孟子怎么研究得这么好”。孟子说人的眼睛管看,耳朵管听,心管想——他所说的心指精神。你要想就有所得,你要思考就有所得,你要不思考就无所得,光看、光听是不够的,因为光看光听只有感官上对外界的感受,还没有经过自个儿的分析、消化、选择,到时候你容易受蒙蔽,但是如果你有思考、有选择的能力,你就能够不受蒙蔽了。

“这放在今天也特别好。今天的多媒体特别方便,很多人不爱看书了,看书干什么,看一段视频节目就完了,原来说《红楼梦》的人都是看了这本书的,现在说《红楼梦》的人都是没看过《红楼梦》,顶多看过电视——当然电视也非常好。但是,孟子提倡思索,提倡思维,提倡多用脑,多用心,这个对书业关系特别大,《孟子》这一段是能够促进书业发达的。”

两年前,王蒙在谈天下归仁的时候,就引用过孔子的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你的水平和网虫、网瘾的人一样,你知道的事非常多,但是你没有头脑,你是网虫。思而不学是什么呢?思而不学,你没那么多知识,整天在那儿胡思乱想,可以视作英文:You Zuo you die,Who Zuo who die,No Zuo no die。”

孟子虽然有自己的坚持,但他也有特别灵活的一面,有时候还很有幽默感。比如齐宣王跟他聊天,孟子就说,公卿大夫,就是大臣,有责任要不断给君王提意见,要敢于给上面提意见,如果这个大臣本身也是贵族,君王又糊里糊涂,一意孤行,可以把这个君王换掉。结果,这句话捅了篓子了——孟子敢这么说话,他也作上了——齐宣王脸一下就变了。齐宣王就问他,如果你不是贵族,压根就不属于这个圈子的,你提了意见,君王不接受,你怎么办呢?孟子回答,不接受就把铺盖卷起来,写封辞职信,从这儿走人。“这简直是太可乐了。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孟子并不胡来,并不是跟你玩硬的,你不接受,我就一脑袋撞过去,那叫什么事啊,对国家没有好处,对个人也没有好处。”

孟子还不断宣传,圣人是各式各样的,有的清高,清高的人让你长廉耻,长志气,也长勇气,有些原则我死都不能放弃;还有一类是专门干活的,倒霉的时候努力干活,受信任的时候也干活,“你不信任我,我为了家国,为了老百姓的好处,我也得干活,所以他是胜之任之。”

最后,有读者提出疑惑,这几年国学比较热,很多人出书谈自己对经典的解读,却很少有人读《共产党宣言》,作为一名党员,王蒙怎么看这个现象?

王蒙援引王杰教授的文章说:我们这个国家有时候做什么事都是一窝蜂,比如说现在提倡传统文化,如果你要是以为用传统文化可以代替马克思列宁主义、代替现代文化、代替现代科学,那完全是荒谬的。就算提倡传统文化,也是在于能够把它打通,把传统文化和马列主义打通,“我刚才讲到的大同,讲到的无为,还有性善,也是要打通的地方。”因为欧洲的很多思想观念,是建立在准性恶论基础上的,讲人有原罪,美国的政治——理论上讲,做得怎么样再说——讲权力的制衡、分散,也比较倾向于性恶。但是,马克思是倾向于性善的,因为马克思认为,人的自有观点是由于私有财产制度所造成的,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可以各取所需,按需分配,这些地方都说明了我们的传统文化特别适合于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这一点。

当然王蒙也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他觉得《共产党宣言》即使作为抒情散文来说,也是他见过写得非常好的文章,“一个幽灵在欧洲的大陆上徘徊,共产党失去的是无产阶级,在未来的革命中失去的是锁链,得到的是全世界,能不让你热血沸腾吗?”和这个有得一比的是季米特洛夫在德国接受审判时自己的辩护词,他最后说共产主义是不可战胜的,你即使把我处死了,地球在转动着,它在转动着。他底下又说,在未来的搏斗中,不做铁锤,就做铁针,意思就是我该和你斗就得斗,我不斗的话,让你一锤子把我打烂了可不行。“真是厉害,讲政治激情,到现在为止没有人能跟共产党比。”

“但是我们需要有科学的态度,也需要有对自己文化传统的尊重。马列主义一直在那儿发展,有毛泽东思想,有邓小平理论,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科学发展观,有中国梦,马列主义也是在不断发展,发展当中也接受着大量的所谓本土化、传统化、经典化、生活化,现在还提出来一个大众化。这些事您也是把它往通了想,别较劲,较劲就整麻烦了。”

《得民心 得天下:王蒙说<孟子>》,王蒙/著,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6年12月版。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