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李欣蓉代表:应建立信息互通机制救助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

澎湃新闻记者 李延兵
2017-03-08 15:33
来源:澎湃新闻
直击现场 >
字号

“部分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缺乏抚养保障,急需社会救助、帮扶”,全国人大代表、中华明尚公益基金秘书长李欣蓉3月8日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应建立信息互通机制救助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

在广西来宾市忻城县马泗乡马泗村做了6年大学生村官后,李欣蓉放弃了事业编机会 ,投身公益项目,关注儿童安全和助力儿童成长。在对贫困学生家庭走访时了解到,一些服刑人员子女缺乏抚养保障的情况,经过与有关部门的了解,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

李欣蓉和志愿者在走访调查中了解到,司法机关在执法办案工作中,通常都会掌握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身份、生活等详细信息,因司法机关没有针对服刑人员子女的救助资金,难给这些未成年人予以有效救助,导致大部分未成年人缺乏家庭抚养保障,而实践中民政部门等负有救助职责单位,却找不到适合救助的对象。

李欣蓉认为,出现这种状况,主要原因是相关信息没有得到有效传递、整合及利用。为解决救助信息不畅、助人无门等问题,有效帮扶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中缺乏抚养保障者,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李欣蓉建议整合相关部门职能,建立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救助机制。

在调研期间,李欣蓉发现在广西钦州就有帮助服刑人员未成年人子女成功的案例,广西钦州检察机关建立了《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救助保护机制》,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救助保护工作成效明显。

2014年,广西钦州市检察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工作中发现因母亲被害、父亲服刑而家中未成年子女无人抚养的个案,遂向民政部门提出对这类未成年人进行救助的建议。检察机关联合当地民革、民政部门开展调研,发现刑事案件涉案家庭未成年人需要救助的情况大量存在。以钦州市2014年数据为例,需要救助的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245名,其中仅有89名纳入城乡低保,5名纳入五保供养。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条件、生活状况令人担忧。

2014年,广西钦州市检察机关联合当地民革委,向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提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救助保护机制》的项目申请,并通过了出资方的审核,获得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90万元(分三年期)的资金资助,用以构建一个信息互通机制,使上述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能够及时得到有效的救助。

针对部分服刑人员未成年人子女救助信息不畅通的问题,李欣蓉建议,在现有的法律、制度、各职能部门的职权框架内,整合司法、民政、团委、教育等多家单位的业务信息,降低救助部门为获取信息而单独付出的成本,使救助信息能在各职能部门间互通,解决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救助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的问题。

如何使救助工作体系化、管理动态化,李欣蓉建议,需要协调司法、行政和社会力量,整合救助资源,各司其职、相互配合,通过联席会议、会议纪要等多种形式建立一个救助信息互通、共用自动流转的协调机制,作为一项民生配套工程确需救助的未成年人在不同阶段得到不同程度的救助。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