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南科大校长陈十一:大学需要不同文化的碰撞

澎湃新闻记者 张宁
2017-03-09 16:06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智库 >
字号

主讲人:陈十一(南方科技大学校长、全国人大代表)

主题:两会议案座谈

时间:2017年3月8日

主办: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

【编者按】

3月8日,南方科技大学校长、全国人大代表陈十一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

两会沙龙上,介绍了他在今年两会上的议案,并表达了对当前中国大学建设及体制的看法。

据悉,今年两会陈十一的议案是“关于构建汲取全球人才体制机制的建议”,陈十一指出,现在中国整体上已经到了一个在全世界范围对于人才都非常具有吸引力的阶段,但是囿于当前一些体制、机制,中国与真正吸引全世界的人才,特别是那些真正的国际顶级专家来中国创业、教书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

陈十一表示,现在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很多人去美国不太容易。而中国恰恰相反,中国正在成为全世界非常开放的一个国家,不仅仅要走出去,而且要吸引全世界英才来中国。

他认为,美国领先世界很多年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在过去吸引全世界人才。随着国家快速开放发展,中国人民越来越有信心,国家越来越有信心了,所以我们应该在全世界70亿人中选才,希望在体制机制上、政策上慢慢的跟上,真正吸引全世界人才到中国服务。

国内大学建设方面,陈十一认为,双一流的建设是中国政府支持中国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很重要的战略措施。

以下是澎湃新闻对陈十一演讲的摘录:

出席今年全国两会还是非常有收获,首先大家都知道,总理报告非常接地气。在国家经济形势比较复杂的格局下,2016年中国打了一场胜仗。2017年的工作部署,我学习了以后很振奋,昨天的小组讨论会上,我就三个问题做了讨论和发言,第一个是政策问题,第二个是教育问题,第三个是人才问题,引进国际人才。

我这次两会议案是围绕人才问题,题目是“关于构建汲取全球人才体制机制的建议”。

我觉得现在中国整体上已经到了一个在全世界范围对于人才都非常具有吸引力的阶段。但是跟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体制机制还有待加强。日本在2008年就提出接受30万留学生计划,日本留学生的数量居全世界第三;德国2007年设立了“国际研究基金奖”,用来引进优秀人才;法国在2006年提出近三十项计划;美国更不用说了,在美国,博士生、包括博士后,如果你有推荐信的话,立马可以得到相应的资金支持。

这次总理在报告中讲道,体制机制创新体现在人才的吸引上,希望吸引全世界的人才。但是我们国家的政策还需要跟得上。很多政策还有待完善,比如说我们的研究环境,要真正吸引全世界的人才,特别是那些真正的国际顶级专家来中国创业、教书,来像南方科技大学教书,现在是还达不到的。

我还在北大当副校长的时候,有一次我碰到一位斯坦福大学的生命科学家,我问他,在斯坦福大学做学问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告诉我说是文化的碰撞。大学环境中,不同文化碰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现在无论是我们的国力,还是我们领导人的思想,都已经具备了开放吸引全世界英才、集天下英才来中国创业做研究的条件,但是在体制机制上,就得像总理讲的,我们还要继续做好。

我们跟其他很多国家比,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比如我们的健康保险,在美国,一个人工作的话,全家都可以获得政府的保险,如果夫人没有工作,保险也不会有问题,孩子也是。但在中国,这套体系不太成熟。我们的五险一金、年金,甚至一般的情况下,60岁以上就基本上没有这些东西了。南方科技大学现在有36个国外的教授,他们都是世界各个方面的人才,但这些教授能不能安心在这?会不会到60岁什么都没有了?

所以说,如何改变我们体制机制的问题,如何创造一些比较好的政策吸引国外的优秀人才留下来,让他们静心做研究、安心做研究,各个方面的政策还是需要加强。

现在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很多人去美国不太容易。而中国恰恰相反,中国正在成为全世界非常开放的一个国家,不仅仅要走出去,而且要吸引全世界英才来中国。美国领先世界很多年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在过去吸引全世界人才。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讲过一句话,中国在13亿人中选才,美国在全世界70亿人中选才。随着我们国家快速开放发展,中国人民越来越有信心,国家越来越有信心了,所以我们应该在全世界70亿人中选才,希望在体制机制上、政策上慢慢跟上,真正吸引全世界人才到中国服务。

反观目前我们国内的大学建设,双一流的建设是中国政府支持中国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很重要的战略措施,我觉得全国的高校都在努力争取成为或者是世界一流大学,或者是一流学科,这是非常好的,对教育来说这是今后十年、二十年非常重要的一个战绩。

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有不同的标准,在不同的国家也有不同标准。所以要关心培养什么样的人,学科能不能真正地在世界上领先,同时服务于国家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我希望南科大成为世界或者中国一流的大学,这里面很重要的背景是,深圳是中国的硅谷,技术的需求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中国起到排头兵的作用,所以如何持续地支持深圳的创新驱动发展,对我们南方科技大学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学术做得好,学生培养得好,就是支撑我们深圳、广东甚至全国的发展——这在我心目中是一个一流大学的一个重要标准。

(演讲内容由澎湃新闻记者现场记录整理,未经演讲者及主办方审阅)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