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块明代米万钟款供石15年前从日本回流上海的传奇

澎湃新闻记者 陈若茜
2017-03-13 17:51
来源:澎湃新闻
古代艺术 >
字号

3月17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举行的“第18届上海矿物化石展”上,一块曾经流落日本的中国古奇石——“锁云”将参展。据有关赏石专家介绍,它可能是现存为数不多的一件传承有序、有稽可考的明代名人铭文供石,铭文款署“万历丁酉春三月藏石米仲诏”,清代胡朴安《奇石记》中记载为米芾后裔明朝大文人米万钟之爱藏。“锁云”现在的主人周易杉前不久向“澎湃新闻”记者讲述了15年前“锁云”归国的传奇经历。

老坑灵璧石——锁云

“锁云”现在的主人周易杉是一位低调的藏石家,长期致力于矿物化石的推广。而他收藏奇石、矿物化石已长达三十余年。由于这块古奇石的名贵,2002年日本著名藏家佐藤观石赠予周易杉后,就被长久锁在保险柜中,鲜有露面机会。此次上海矿物化石展国际名品奇石特邀展上,它将与另外9块赏石界知名奇石一同展出。

中国的文人赏石艺术由来已久,有2000多年历史,《禹贡》上就有”泗滨浮磬”、“铅松怪石”的明确记载。历朝历代都有很多文人参与赏石艺术,如宋徽宗赵佶为建艮岳,劳师动众搜罗全国各地最好的石头;苏东坡写过《怪石贡》;米芾总结的相石四法——“瘦、皱、透、漏”至今仍被视为品评石头优劣的重要标准。然而经历王朝更迭、社会动荡,许多石头被砸毁遗失,得以流传下来的古石屈指可数。

周易杉介绍,“锁云”为一块灵璧石,外观微黑、略显暗红,状似环云披锁,下配紫檀木座。石背刻有“锁云”二字,款署“万历丁酉春三月藏石米仲诏”,阳篆印为万钟之号“友石”,另有阴刻印“万历进士”。

周易杉说, “锁云”原来的收藏主人为日本知名律师佐藤观石(Sato kanseki)先生(日本三大石协的创始人、会长)。上世纪60年代初,佐藤观石于东京一古董店购得,并在日本多届石展获过金奖。

周易杉大学学的是地理,又做过几年地质学教师,很早就涉略奇石和矿物化石的收藏。上世纪90年代初,周易杉曾在日本留学并工作,到日本之后,他曾被日本人对中国传统石文化的重视感到震撼。在一次工作之余,他问一位日本友人:“日本人崇尚中国的石文化,水石文化也是由中国流传过来,那日本应该不单只留有文化故事,应该会留下不少实物才对……他们听我这么问,就告诉我说,东京观赏石协会会长佐藤观石先生收藏有一块中国的古石,为米万钟旧藏,非常珍贵。我听说后就格外留心。”

周易杉(右)与佐藤观石(左)、锁云石合影

佐藤观石原名佐藤宏,在日本赏石界地位非常高,年轻时就创办了日本三大石协。因为喜爱石头,他把自己更名为佐藤观石。

周易杉后来跟佐藤观石多有交往,对他也十分恭敬。“起初两年里我对求购之事只字不提,只是加强联络并拜先生为师参加他的石道讲习班。第三年我曾旁敲侧击试探过,先生说多位石友早出高价,但无论多少价也不卖。这样也就封住了我的口。隔年,我又试探道:朋友委托我向先生求购锁云。回答仍是’不卖’。但却表明了在将来适当的时候,有意完璧归赵。 ”

随着交往增多,大约五六年之后,周易杉再次寻问佐藤先生,“先生听后也没说会给我,只说要转让就给中国人,看来很有可能要转让给你。”周易杉说。

2002年的一天,佐藤观石先生的一位好朋友、日本的一位汉学家、藏石家久保智翁先生去世。按照当时日本圈子里的规矩,人去世后,会举办一个他的藏品遗物展。“我就打电话给佐藤观石先生,我说:先生,您明天会去参加久保智翁先生的遗物展吗,他说肯定会去,让我也过去。后来电说他明天想跟我签一个合同,让我有思想准备。”

周易杉觉得佐藤观石先生说的事情可能跟那块石头有关,又不能确定,一整夜都很忐忑。第二天一早过去后,发现佐藤观石先生迟迟不来,来了之后也非常严肃,甚至对周易杉有点冷漠。

作为律师的佐藤观石先生当天拟了一个合同,合同上注明三年之后将那块古石转让给周易杉……“转让是无偿的,就是赠送,佐藤观石先生直到现在都没跟我谈价钱。”周易杉说,“而且不是当时就转让给我,白纸黑字三年之后。”他直到后来知道,佐藤观石先生当天的冷漠表现,是因为他真的舍不得那块石头,像嫁女儿一样……

当时周易杉正好接到了母校南京师大邀请参加百年校庆,并让准备与会介绍赏石文化,周易杉想将这块奇石请到学校来,让师生们也欣赏一下,就斗胆跟佐藤观石先生提出说,有没有可能提前让我把奇石带到学校展出,并保证展后还回去。没有想到佐藤观石回答说,既然有这样的事情,那就提前转让给你吧。

“他当天转让给我后,我当天就买票,第二天就把它抱了回中国,那激动是没法形容的。”周易杉说。

这块奇石回归中国后,2003年在上海多伦国际名家邀请展上首次亮相,当时佐藤夫妇还专程应邀出席。

此石也曾在CCTV《国宝档案》播放过,回国15年也极少公开亮相。这次与这块古石一同亮相的还有奇石“米芾拜石”、“较量”、“泼墨仙人”、“真牛”、“马上封侯”“春江水暖”等著名奇石藏品。

上海博物馆藏米万钟草书

————————

延伸阅读

文人与赏石

赏石文化兴盛于唐宋,成熟于元明,其后不断发展至今。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出现了白居易、牛僧孺、李德裕、米芾、杜绾、林有麟、沈心以及陈元龙等,他们赋予了赏石高度的精神内涵与人文情趣。

魏晋南北朝时期,相传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宅边的菊丛中,有一块心爱的石头。每当喝醉酒就在石头上睡一觉,还给它取名为“醒石”。南朝萧子显撰写的《南齐书》有记载,南齐武帝长子文惠太子的玄圃内,“起出土山池阁楼观塔宇,穷奇极力,费以千万。多聚奇石,妙极山水。”

顾文彬款赏石
魏晋南北朝时期,相传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宅边的菊丛中,有一块心爱的石头。每当喝醉酒就在石头上睡一觉,还给它取名为“醒石”。南朝萧子显撰写的《南齐书》有记载,南齐武帝长子文惠太子的玄圃内,“起出土山池阁楼观塔宇,穷奇极力,费以千万。多聚奇石,妙极山水。”

发展至宋元年间,把玩石头的文人雅士不在少数,引领着时代审美趣味的风气之先。北宋杜绾《云林石谱》中,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汇载了116种石品。北宋书法家米芾提出的“瘦皱透漏”相石四法,影响至深。他是一位著名的“石痴”、“米癫”,见石感动跪拜,称兄道弟。他觅得研山奇石后,竟爱不释手到“抱之眠三日”的地步,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曾特作《研山铭》以赞美其灵性。晚年时因失去它而终日神情恍惚,最终抑郁而终。另有苏东坡、欧阳修、吴允及宋徽宗等人,借此抒发心中对于寄情山水的渴望。而元时的文人士大夫秉承宋人遗风,博雅好石之风不减。

清代文人供石之英石

明清两代是传统审美的又一高峰。尤其是明代,在宋元美学精神的影响下,赏石风气日盛。日益壮大的文人阶层也灌输了特有的审美情趣,赋予其全新的文化内涵和创新意识。

明代文学家张岱在《陶庵梦忆》中,点评仪征汪园峰石,“余见其弃地下一白石,高一丈阔二丈,而痴,痴妙。一黑石阔八尺高丈五,而瘦,瘦妙。”痴妙、瘦妙以作石铭,名人品石用辞,真真匪夷所思,妙言高诣,庸夫俗子岂可品得此中三眛。

明代藏石大家,《素园石谱》的作者林有麟“青莲舫”藏石,只只奇妙,虽皱、透、漏、瘦未可尽其佳妙,林有麟藏有多只祖传遗石:玉恩堂研山、青莲舫研山、敝庐石、玄池石……清供雅玩,终老一生。林氏一门官僚文人世家,有鳞固登高能赋、作器能铭的一代俊彦,曾于其祖父得于元代道士贞居子所蓄玉恩堂研山,高可径寸,广不盈握间奏刀刻铭:“青云润壁,是石非石。蓄自我祖,宝滋世泽。”此外如沈心《价怪石录》,陈元龙《格致镜原》,胡朴安《奇石记》,梁九图《谈石》和谷应泰《博物要览》等,准确、直接地反应赏石的盛况及文化水准。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