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带一路”:“赶路”要紧,也要“感受路”

澎湃特约撰稿 赵明昊
2017-03-13 18:06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两会”记者会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外交部长王毅等都谈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下称高峰论坛)的筹备信息。3月10日,此次高峰论坛新闻中心的官方网站也已悄然上线,接受各国媒体的报名。5月14-15日召开的高峰论坛将是今年中国外交的一件“大事”,它也有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迈入新的阶段。

面对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暗潮涌动,尤其是特朗普治下的美国摆出一副“群主要退群”的姿态,“一带一路”势必会得到国际社会的“再审视”。如何以高峰论坛为契机,实现从“主场外交”到“主人外交”、从“倡议引领”到“理念引领”的升级转型,是中国需要面对的重大考

悉心办好“主人外交”

2013年,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国际社会总体上给予肯定。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对“一带一路”表达了积极支持和参与的态度,中国已同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

与此同时,各类政策沟通和项目落实机制日趋完善。2016年11月,中匈政府间“一带一路”工作组首次会议举行,这一创新性机制有助于匈牙利“向东开放”政策与“一带一路”的深度对接,也为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提供了示范。

联合国机构对“一带一路”加大支持,则是另一“亮点”。2016年4月,中国外交部与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签署“一带一路”建设合作意向书。9月,中国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签订合作备忘录,双方决定在“一带一路”和南南合作框架下,利用开发计划署具有的资源、网络和实践经验等优势,推动相关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减贫和治理水平。同年12月,第七十一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关于阿富汗问题第A/71/9号决议,决议明确欢迎“一带一路”重要倡议,呼吁国际社会为开展“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安全保障环境。

显然,随着参与者的增多,“一带一路”构想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实践经验得到丰富和完善,“一带一路”并不是一套静态的、一成不变的设计,需要为其注入新的内容和活力。如何真正落实“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如何协调好多元合作主体的利益,如何让“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变为现实,这些问题都有待更好的回答。

按照王毅部长的说法,“一带一路”是中国的,但更是世界的;“一带一路”版权虽属中国,但收益为各国共享。显然,收益和责任应该是相伴相随的,中国不会也不能“包打天下”,“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中国发红包、他国抢红包”那回事,而是需要设法激发和调动每个参与国家和组织的主动性。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国际发展研究专家安德鲁•艾莱克(Andrew Elek)认为,“一带一路”可以推动相关国家通过“富有创造性的新手段来促进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关键问题在于,到底可以使用哪些“富有创造性的新手段”。

此次高峰论坛将举办领导人参加的圆桌峰会,以及聚焦“五通”目标的高级别会议,还会专门安排智库会议,也就是以“1+6”的总体架构来实现高峰论坛的三个主要目标,包括总结各方共识、梳理重点领域合作和探讨共建“一带一路”的长效合作机制。与2014年北京APEC会议、2016年杭州G20峰会等“主场外交”不同,这次高峰论坛可谓“主人外交”。所谓“主人外交”,一方面是指会议的主题“一带一路”是具有“中国版权”的国际合作倡议,另一方面也是要促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各方参与者更好地发挥“主人翁”精神,做好“对接”、唱好“合唱”

精准把握“一带一路”内涵

办好高峰论坛,首先需要中国人自己对“一带一路”有更准确的认识。应当看到,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对“一带一路”的误读、误解、误判在国内和国际舆论中并不鲜见。国内有些民众认为“一带一路”就是一个外交上的事儿,跟自己关系不大。有的地方政府虽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但却是沿用过去从中央要政策、要项目、要资金的老路子,带来“一哄而上、同质竞争”等一系列问题。有人戏称道,“‘一带一路’成了筐,随随便便往里装”。

国外在看待“一带一路”时,则出现“朝贡体系论”、“新版马歇尔计划论”、“新殖民主义论”等等说法。美国知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曾刊文称,中国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向其他国家出口自己的发展模式,一场历史性的发展模式之争正在中国与美欧西方国家之间上演,“如果我们不行动起来,就有可能将欧亚大陆以及世界其他重要地域的未来拱手让给中国以及中国的发展模式。”

应该说,“一带一路”2013年被提出时仅仅是一个初步构想,并没有明确、细致、周密的设计。过去几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实际推进,中国自身对“一带一路”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之中。2016年8月,“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张高丽主持座谈会。如此高规格的会议,不仅显示出中国官方对“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视和投入程度,更透露出“一带一路”在理念和政策层面的核心信息。

首先,需要把握“一带一路”的“由内而外、内外兼顾、内外联动”性质。习近平提出,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着眼于我国“十三五”时期和更长时期的发展,逐步明确了“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3个大的发展战略。也就是说,“一带一路”对于国内改革和发展转型至关重要,尤其是为西部和沿边省份插上了“国际发展的翅膀”,让它们从“内陆腹地”变为“开放前沿”。

其次,“一带一路”是以经济发展为导向,需避免无限夸大和随意泛化。习近平强调,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开展跨国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本质上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很大程度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能合作、经贸产业合作区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三大抓手,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等“六大”经济走廊建设是“一带一路”的重点任务。

第三,政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扮演的是引导作用,政府“到位”而不能“越位”,要把“在商言商”和“践行正确义利观”结合起来。习近平指出,要注意构建以市场为基础、企业为主体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广泛调动各类企业参与,引导更多社会力量投入“一带一路”建设,努力形成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的合作模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民间促进的立体格局。

由此,两月后举行的高峰论坛成功与否,可能不在于又签了多少新的项目、又搞了哪些大工程,而是要让国内外对“一带一路”有更全面、更准确的认识,只有“凝心聚理”,方能“凝心聚力”,把“一带一路”到底新在何处、好在哪里、去向何方讲深讲透,让高峰论坛的参会者带走一些好理念、好故事、好模式。正所谓,“一带一路”建设,“赶路”要紧,更要“感受路”。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