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恐龙博士”邢立达告诉你,喜欢恐龙的孩子今后可以做什么

澎湃新闻记者 徐明徽 实习生 李娇
2017-03-17 11:28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2016年年末,古生物学家们发布的一条消息震惊了世界:他们第一次发现了琥珀恐龙标本。在琥珀里,一段长6厘米、9900万年前、包含羽毛等丰富细节的恐龙尾巴第一次展现在人类面前。

该研究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邢立达博士与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皇家博物馆的瑞安·麦凯勒教授领衔主导,论文发表于《细胞》出版集团旗下的生物学著名刊物《当代生物学》。

邢立达博士(右)与瑞安·麦凯勒教授

一边进行学术研究、一边紧抓科普创作,邢立达成为了近年来最受读者欢迎的恐龙科普专家。如何基于化石证据研究恐龙,目前恐龙研究的进展如何?怎样写作恐龙科普读物?如何让孩子们提高对古生物学的兴趣?近日,邢立达博士接受了澎湃新闻的邮件采访。

打开琥珀化石里的恐龙世界

在邢立达发现的这枚琥珀中的恐龙,距今约9900万年前,属于白垩纪中期的诺曼森阶。小恐龙的尾椎被茸茸的羽毛包裹着。过去人们也曾在琥珀中发现过一些特殊的羽毛,但是不能够确认这些羽毛来源于什么动物。邢立达告诉我们,恐龙到鸟类的羽毛进化过程,是先有毛,再变成羽毛,再得到了飞行能力。科学界已经公认,恐龙的一个分支在大约中晚侏罗世的时候演化为鸟类。而这次琥珀里恐龙尾椎羽毛的发现,让科学家有机会深入了解羽毛的形态变化。

虽然恐龙化石也能够保存丰富的细节,但是琥珀中的标本直接来自动物本身,没有经过石化作用,几乎保持着和生前一模一样的状态。所以,琥珀能够提供比化石更为丰富的细节。此次,科学家使用多种技术手段观察这段尾巴,发现其中包含了至少八枚尾椎,而尾椎被羽毛包围。这项发现对现代鸟类以及羽毛进化过程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不少网友们好奇,是否可以像电影《侏罗纪公园》里那般克隆出恐龙?

邢立达表示,就目前以及近期的科技进展情况来看,通过DNA复活恐龙是不可能的。由于DNA的半衰期为521年,即便是在零下5摄氏度最理想保存条件下,DNA也只能保存680万年。而这次科学家在琥珀中发现的恐龙标本距今有9900万年。

来自9900万年前的恐龙琥珀

不过,科学家们仍在向前迈进。邢立达告诉我们,“运用分子处理技术,有科学家通过复制鸡的喙部生长过程,从而让鸡的胚胎长出了‘恐龙嘴’和上腭,这与小型有羽恐龙很相似。”

比起琥珀来说,化石是古生物学家们研究恐龙的老朋友。邢立达一度基于化石证据与古病理学结合,发现了永川龙肩胛骨骨折、中国龙牙槽愈合以及禄丰龙关节炎。

究竟如何从一块化石开启恐龙世界的大门呢?邢立达向我们解释,“因为骨骼有骨痂或异常,与人类或现代动物的情况类似。比如和平永川龙肩胛骨有骨皮质不连续、成角畸形、骨痂形成,这符合骨折后愈合的表现,而且从其病理特征看,病理性骨折的可能性很小,直接暴力所致骨折的可能性极大。其他的很多知识也都可以通过研究化石来获得。”

相较19世纪两派古生物学家为了争夺化石而引发化石大战(The Bone Wars),目前对于恐龙的研究不管从秩序上还是内容上已取得较为长足的进步,但邢立达亦表示,“其实我们现在对恐龙的了解还是非常非常少,比如恐龙的生理、习性、社会化,甚至饮食习惯、繁衍策略等等,很多时候是一无所知的,只能从现生动物去猜测。”

恐龙尾巴羽毛的细节

科普是让孩子们勇于怀疑、坚持探索

“从我个人来说,古生物的迷人之处就是‘神秘’二字,不断涌现的化石证据更新着我们的认知,这是一个探索不完的领域。”

一方面兢兢业业做恐龙猎人,另一方面邢立达也长期致力于恐龙科普。从2004年开始,邢立达陆续出版了《恐龙真相》《吉兽真相》《海龙大传》《翼龙大传》等数十本古生物科普读物。

在他的微信公众号上,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位恐龙猎人如何苦心竭力换得专用挖掘装备“金钢”,又如何用云南禄丰龙肋骨训练3个月大的金毛寻回犬寻找化石。在第一次野外目睹川街龙躯干中部压着一具近7米长的肉食恐龙化石时,邢立达写道,“究竟是埋藏所致,还是生命最后一刻的生死搏击,我不得而知,只知道这穿越时空的宿命在眼前重现着,展示着生命的壮美和残酷。”

近期,由邢立达写作的一套将恐龙元素与悬疑、推理科幻相结合的创意系列书《龙界历险记》由宁波出版社出版。搏击、斗争、生死……小学生洛克与恐龙专家星星博士在调查三角龙断角失窃的过程中触及时空之门,被带回恐龙时代变成暴龙,他们以自己丰富的恐龙知识化解重重危机并帮助恐龙们侦破一系列案件。

《龙界历险记》

那么,恐龙的世界跟人类的世界相同吗?

邢立达向我们讲述了古生物学家戴尔·罗素1982年提出的“恐人”假说。“戴尔·罗素以伤齿龙科在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中存活下来为前提,对伤齿龙的演化过程进行推断,发现伤齿龙属的动物会进化得相当聪明,并且认为其中一支将拥有类人类外形。因为伤齿龙已有相比其他恐龙更加灵活的手部。戴尔·罗素认为,‘恐人’也会进化出能够灵活使用工具的拥有三根手指的手,并且第一根指拥有与其他指不同的活动方式。”

而对于邢立达自己,在写作《龙界历险记》这类故事性的科普读物时,又是如何兼顾其中的科学性与故事性?邢立达表示,“主要是细节处理上要充满古生物学特性,比如基于化石证据的某种恐龙的群居性,以及恐龙的足迹特征。我们基于化石证据,尽可能的使我们描述的故事细节充满科学性,并在科普插页中再次介绍相关知识,让有兴趣进一步了解的小朋友有一个了解知识的窗口。此外我们的故事强调了勇敢、勇气、信念、友情等,三观很正。据我所知,国内没有这样的同类书籍。”

除了自己书写古生物科普读物外,邢立达自2008年开始也陆续翻译出版了数十本国外恐龙图书。国内外的恐龙科普有何差异?邢立达表示,“中国没有美国、日本那种固有的恐龙情节,具体操作起来要更难一些。具体来说,目前美国和加拿大是世界上恐龙产业最发达的国家,它们借助自身‘恐龙大国’的资源优势,开发与恐龙相关的文化产品,建立了立体的恐龙经济模式,比如建造博物馆和主题公园,融入娱乐元素,增加孩子的兴趣。让恐龙文化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而日本,虽然没有大量的恐龙资源可以利用,但也依然依靠恐龙文化基地作为基础发展。”

“我们国家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恐龙大国之一,但受制于相对薄弱的文化产业,中国的恐龙经济却一直发展得不温不火。这几年,我们也发展了自贡恐龙博物馆、常州中华恐龙园、云南禄丰世界恐龙谷这样的模式,希望能够推动恐龙经济的发展。”

因为科普读物,孩子们认知到暴龙、镰刀龙、三角龙等各类形态各异的恐龙。他们也会凭借某种简单的情感联系说我喜欢某种龙。怎样引导孩子从感性的认识转变为科学的哲思呢?

邢立达说,小朋友会因为某种特征而喜欢某种恐龙或动物,这很正常,没有必要去刻意引导他们进一步了解更多什么的,因为下一步就是比较枯燥的知识。 “可以继续铺垫古生物的传奇故事,包括曲折的发现故事、物种的奇妙之处。像《龙界历险记》这样用讲故事这种最不枯燥的方式来传递古生物学科的信念。对于成年人来说,也是如此。科普要有兴趣才能接受。让对古生物没有兴趣的人或忙于生计的成年人去关心恐龙知识,是不可能的。而我认为科普最大的目的与其说是输入知识,不如说是培养孩子们勇于怀疑、坚持探索的精神。”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