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静观欧洲|欧洲防止“独狼式恐袭”任重道远

邱静/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2017-03-23 11:10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当地时间2017年3月22日,英国伦敦市中心议会大厦附近发生恐怖袭击事件。 视觉中国 图

2017年3月22日下午,伦敦雨后初霁,阳光明媚。我在房间里看书,窗外不时警笛高鸣,一阵高过一阵,接下来空中更是出现直升飞机盘旋。我心生不祥之感,伦敦怕是出事了,于是打开电视,所有新闻台都是铺天盖地的报道,伦敦的“政治心脏”,议会大厦遭到“独狼式恐袭”。

事情大概是这样的,下午2点40分左右,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桥靠近议会大厦附近,一名中年男子驾驶一辆灰色的现代越野车冲上人行道碾压行人,撞倒数人,引起人群恐慌逃散。在撞上议会大厦铁栅栏后,男子弃车,手持长刀冲向议会大厦的议员入口处。因为是周三首相问答时间,梅首相和众多政界要员都在议会大厦。经过一番搏斗,男子刺死一名警察后被击毙。目前此次恐袭事件已经造成5人死亡,40多人受伤。

目前关于恐怖分子的身份和恐袭背景还是众说纷纭,尚未有证据能证实此次恐袭与伊斯兰极端势力有关。但据德国之声报道,一名欧盟安全事务官员表示,英国周二宣布对穆斯林国家入境航班执行电子产品禁令后,监控人员就发现伊斯兰圣战组织内部的网络聊天活动明显变得频繁。

其实在过去的一年中,关于英国将遭到恐袭的预言就像“狼来了”一样不断地被英国警方高官、军情六处的主管、反恐立法独立监察等重复着、警告着。自2013年6月以来,英国的情报和安全机构已经破获了12次恐怖主义阴谋。尽管拥有世界一流的情报机构,英国政府也相应加大了资金投入,但依然阻挡不了“独狼式恐袭”。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在一年前的今天,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遭遇恐袭。今天(3月22日)上午,布鲁塞尔刚刚举办了纪念恐袭一周年活动,比利时国王菲力普和王后玛蒂尔德带领民众哀悼受害者。不料下午伦敦又发生新的恐袭,算上法国前几天遭受的邮件炸弹案和枪击案,最近欧洲又遭遇频繁恐袭的困扰。

据统计,近两年在欧美发起的和破获的恐袭案件大大增多,尤其是“独狼式恐袭”,2015年至2016年间“独狼式恐袭”的数量是2011年至2014年的两倍。这似乎与“伊斯兰国”节节退败有关。在各国共同加大对“伊斯兰国”打击之下,恐怖组织成建制的力量被打散,不得不分散发展,呈现“细胞化”态势。“伊斯兰国”在叙利亚阿勒颇的发言人阿布·穆罕默德·阿德纳尼曾鼓励“伊斯兰国”的信徒们因地制宜地发动“独狼式恐袭”,“你们不用专程赶过来,和我们这边巨大的军事行动相比,你们只需在敌人心脏地带采取一个小小的行动,打击效果就会更加有效,更加致命”。

欧洲就是这个心脏地带之一,尽管在防止“独狼式恐袭”上投入颇多,但欧洲对“独狼”防不胜防,收效甚微。现实地看,“独狼式恐袭”能在欧洲不断得手是由其自身特点决定的。

第一,难发现。“独狼式恐袭”由极少数人直接发动,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传统的集体式恐怖活动由于涉及人员较多,需要思想动员,组织协调,沟通准备,通常耗时较长,事前容易留下蛛丝马迹,被发现的概率相对高很多。“独狼式恐袭”因其隐蔽性较强,成功率高,日益受到恐怖分子的青睐。这也是全球加大反恐力度后,恐怖分子进行“合理进化”的必由之路,选择更易得手的地区,选择更易成功的方式。“独狼式恐袭”便是这种“化整为零,独立作战”思路的体现。

第二,成本低。互联网社交媒体技术的兴起,极大地降低了恐袭的成本。过去传播宗教极端思想,需要组织出面“洗脑”,而且一定时期内只能针对有限受众,也无法判断受众被洗脑的效果。而借助于网络社交媒体,宗教极端思想可以实现高速传播,并能对受众进行精准选择,大大提高洗脑效率。接受洗脑的受众基数巨大,一旦有成功的,便会自觉行动,不用耗费组织资源,也将行动成本降至无限低。而对欧洲安全机关来说,预防恐袭的成本大大增加,因为一个正常的人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可能突然转变成恐怖分子。像极了《生化危机》中的桥段,细思极恐。

第三,目的单一。传统恐怖主义行动目的多元化,大多会劫持人质,提一些诸如要求政府释放人犯、撤军等要求。这些恐怖主义行动有个好处就是可以谈判,可以拖延时间,充分发挥反恐小组、特警部队的作用。“独狼式恐袭”没有具体的可谈判的目的,主要就是通过杀人来制造恐慌,因此很难有谈判空间,而传统的反恐特警、谈判专家、营救小组等也就没了用武之地。

第四,“前仆后继”。拜互联网社交媒体技术所赐,原本只是极少数人信奉的宗教极端思想经过包装和营销后竟成“显学”。不少人在现实的“他者”社会中失意,但在极端思想虚拟的圈子中却能找到“同道之人”。“独狼式恐袭”带来的破坏性震撼效果经过大众媒体快速传播,既增强了极端思想组织的影响力,对民众产生巨大心理冲击,同时瞬间放大了在异质文化中无比微末的个体价值,其“光环效应”帮助亡命之徒找到了归属感,鼓励其采取相同手段去获取“光环”。更多对社会绝望的人为了彰显个体的社会存在和巨大力量,哪怕是破坏性的力量,纷纷走上了邪路,甚至乐意去想像去享受人们的谩骂,“死后不怕洪水滔天”。

因为上述特点,要想完全阻止“独狼式恐袭”恐怕“难于上青天”,但采取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独狼式恐袭”发生的概率。

首先,阻断宗教极端思想的传播路径,加大对社交媒体的管控。“伊斯兰国”在传播意识形态、招募志愿者方面严重依赖社交媒体。欧洲情报机构可加大对社交媒体上有关讨论区的跟踪,尽早识别宗教极端思想传播群体并及时干预,尤其应关注受极端思想影响的年轻群体,防其受蛊惑而临时起意。有智库认为,情报机构不能只是被动收集情报,也应主动出击,尤其对有潜在危险倾向的群体,要尽早打入内部,释放假消息来“引蛇出洞”,最终一网打尽。

网络巨头在信息传播上也应负起责任,如果放任极端思想肆意传播,“独狼式恐袭”只会更加严重。日前,谷歌旗下的YouTube不仅提供极端视频链接,还在其旁边展示广告,此举已遭到英国各界批评。英国政府、《卫报》、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伦敦交通局和第四频道等机构已中止在谷歌上投放广告,希望此举能引起更多网络巨头的自省、自律。

其次,加强做温和穆斯林的工作,赢得主流穆斯林团体的反恐支持。“独狼式恐袭”还有个不可告人的目的,就是将穆斯林“污名化”,破坏穆斯林与非穆斯林群体的关系,加剧族群对立。遗憾的是,一次次的“独狼式恐袭”加重了欧洲的“伊斯兰恐惧症”,整个社会洋溢着对穆斯林的不信任感,民粹主义打着反穆斯林、反移民的旗号大行其道,进一步恶化欧洲穆斯林的生存空间,制造出更多社会“失意群体”。只有建立良好的族群关系,加强社区合作,共同维护公共安全,才会减少“独狼式恐袭”的动机。

此外,欧洲应同仇敌忾,全民共同应对“独狼式恐袭”。要认识到“独狼式恐袭”威胁长期存在,人人都难幸免,既然“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那就应积极应对,反恐防恐,人人有责。既要从战略上藐视恐怖分子,不过分炒作恐怖主义行动,降低其光环效应,防止更多“后来者”效仿。当然更要从战术上重视“独狼式恐袭”,提升个人反恐意识,加强反恐能力和逃生手段的训练,更好地寻找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平衡点,积极配合政府的情报工作,必要时让渡部分公民权利。

梅首相晚间刚刚召开了紧急内阁会议,并发表了讲话。她称赞了英勇的警察和见义勇为的民众,并将英国恐怖威胁等级维持“严重”级别不变。梅首相说,病态而堕落的恐怖分子今年下午攻击了我们的首相,并故意选择在议会大厦实施恐袭,试图以暴力方式破坏世界最古老的议会,摧毁英国民众信奉的价值观,这种企图注定要失败。明天,太阳照常升起,伦敦人将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一道,继续生活在这座伟大的城市,照常迎接新的一天。

就像当年伦敦遭受纳粹狂轰滥炸之时,伦敦人依然乐观从容地追求着生活,残砖碎瓦的废墟之中也要优雅地喝上一杯下午茶。也许这就是英国人的对策,面对“独狼式恐袭”,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该干嘛就干嘛。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