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冬奥周边游 ② “诸村之模式”,还埋着位模范太监

2022-01-28 09:1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黄哲

俗话说,江南秀才山东将,陕西黄土埋皇上。其实北京的“坟”比另一古都西安还多。毕竟这里是近八百年中大部分时间的首都,成千上万的皇亲国戚、达官显贵生前居于此,自然也为自己在这里留下了“永远的家”。

田义墓 本文图片均由 黄哲 摄

有人戏称,北京人每天的生活就是不停地从这“坟”到那“坟”,就连“神州第一街”长安街都是左拥八王坟,右连公主坟。

不过随着城市发展,这些坟墓大多早已名不副实,但位于冬奥核心区首钢园不远,却有一处例外。

除了首钢东边的八宝山革命公墓,首钢以北的模式口村村西还有一处田义墓。在北京现存的古代墓葬中,田义墓算是历史、艺术价值极高、保存最完好的之一。

田义是谁?

田义墓还有个特殊身份——北京乃至国内少有的、近乎完好保存至今的太监墓。

北京城居住讲究“东富西贵南贱北贫”,作为身后的居所,墓葬的选址在老年间同样也有学问,不过和住活人的有同有异。

东面一马平川,多是富商巨贾下葬之所,“东贵”依旧。南面土地贫瘠,又处在下风口,多是些普通百姓的坟岗。“南贱”也依旧,但“北贫”可不适用于坟地——北京的北面可是上风上水,从明朝的十三陵到清朝的亲王坟,大多选址于此。

最独特的就是这西面,在明清两朝多被一类特殊的人群选择为死后安身之所,说贵也贵,说贱也贱——太监。明清六百年,大部分的太监作为皇家的奴隶,那是饱受人世辛酸,死后席子一卷送到义地,埋的是谁都不知道。

今天中国的智力高地中关村,当年是最大的“中官”乱葬岗子村。田义墓却是例外。

历史实在是很会开玩笑:香火绵延的王公贵族,阴宅王府也难逃在城市建设中被夷为平地的命运。倒是如无根浮萍的太监,却落得个基础万年牢——模式口大街西段,一处不大的开门内,“石景山区石刻文物园”的牌子后,低调地藏着一整座墓园。

从还算喧闹的模式口大街一步跨入第一进院落,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青石制作的石门。门道不宽,雕琢亦算不上太精细,只是粗粗地刻画着些纹饰。

一尺见宽的门楣上,刻着“司礼监掌印太监田义之墓”,每个字都只不过拳头大小。如不细看,根本难以辨识。

是墓主人避人口舌,还是本身亦不觉得自己的“工种”有何光彩?我们不得而知。能够知晓的,只有墓主身后也如生前的人生态度:低调,要低调。

门楣上刻“司礼监掌印太监田义之墓”,字号和入口一样低调。

这恐怕还要从墓主的身份说起。田义,陕西省华阴县人,9岁时被净身送入宫中,因为聪明谨慎,不久被选送到专门训练培养宦官的内书堂读书。一苦孩子能进“太监大学”,可谓福分不小。“毕业”后没有让他做粗活,而是直接分去管理内廷档案。

万历皇帝登基后,发现这个档案馆的小秘书十分能干,就把他提拔到文书房当管事,其职责相当于现在的机要秘书。田义历任要职。到了明万历二十四(1596)年,62岁的田义迎来了他人生权力的巅峰,任掌司礼监印兼掌酒醋面局印,与当时明朝文官的首领内阁首辅可谓平起平坐,无宰相之名,而有宰相之实,满朝文武,都怕他三分。

明代太监里不乏权倾朝野的“成功人士”,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但和那些权奸相比,田义称得上是少有的模范太监。

田义在宫中63年,历事嘉靖、隆庆、万历三帝,虽备受宠信而不仗势为非,为此万历皇帝大为赞赏,多次赏赐蟒袍,并赐禁地骑马的特权。但更难能可贵的是,比起其他宦官,田义十分有正义感。对于皇帝的错处他也敢据理力争。

当时明朝的矿税十分苛刻,百姓深受其害。一次万历皇帝生了急病,眼看就要不行了,可能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万历皇帝在拟好的遗旨中声明以后废除矿税。但命不该绝,万历皇帝于当夜病情大为好转。出了“重症监护室”,这位贪财皇帝老儿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追回废除矿税的圣旨。

田义则跪下死谏,要求皇帝不能出尔反尔,把万历皇帝气得恼羞成怒,而田义则也留下了死谏的美名。   

万历三十三(1605)年,七十二岁的田义因病去世,万历皇帝十分伤心,特为他辍朝三日,赐葬京西磨石口村。

早在模式口成为模范村前三百年,这位中国历史上传奇的模范太监,便选中了这里作为长眠之所,并且在四百年后依然奇迹般大部分都完好无损,“模范”选中“模范”,实在是“缘妙不可⾔”。

田义墓墓室内景。除了棺椁,田义墓几乎保留完好。

二进高贵,不看别的就看石刻

封建等级制度之所以森严,不仅在于不得随意超标,也不是你想低调就能随便低调的。高了,那是僭越之罪好理解,低了,那也是不尊品级,同样是藐视皇权。

因此,别看田义本意低调,但按照他生前所居高位,其陵园的宏大气势,却不是那座小小的石门可以关得住的。

火焰棂星门由石狮子在冲天柱头位置把守,恐怕就能看出主人地位不凡。走进棂星门,是一对比天安门那对矮不了几分的华表,而后伫立着三米高的一对翁仲——就如同在金銮殿一样,文官在东,武官在西,代表着文武两班大臣,几百年来生生世世为田公公守灵默哀。

一位皇帝家奴,由通过科举正途的国家官员守灵,可谓是生哀死荣的极致。

再往前,是万历皇帝钦赐的三座碑亭,里面的三通石碑,记载着皇帝以及大臣对于这位田公公的赞扬与哀思。碑亭后为石制享殿的残垣,仔细辨认殿中的石碑,竟然是清康熙帝的御批。

历经数次改朝换代,非但没有被毁坏,还被新朝皇帝下旨保护、并广泛推广“田义精神”。不禁让人感叹: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碑亭侧脊的戗兽数量就能看出田义的地位——三只。

站在碑亭这一中心点,环伺6000平方米的整个墓园:坐北朝南,牌楼、享殿、坟冢、祭器一应俱全不说,还多系汉白玉石。如此的庄严华美,即便说是王爷坟也完全可信。而作为太监墓,更是举世无双,能躲过多次战乱浩劫历经四百年保留到今天,则更是个奇迹。精巧细腻,惟妙惟肖。

园区最后一部分则是核心区,田义及其他四位太监的坟冢就安于此处。但和之前的高规格大相径庭的是,眼前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兼掌酒醋面局印渭川讳公之墓”竟然光秃秃的,坟包的材质居然是石头的。要说比老百姓的“土馒头”强点,也就是强在高大些。

但包子有肉不在褶上,这处墓葬的精华,牛就牛在底座上。

精美异常的石刻,甚至不输皇陵。虽然历经四百年风雨蚕食,但人物仍然栩栩如生。从儒、释、道三教典故的刘海戏金蟾、八仙齐过海传说,到“双鹿争春”、“松竹梅”,以及蝈蝈、蝙蝠、荷花香草等表示祥瑞的图案,可谓应有尽有,难怪都说“法海寺的木工,田义墓的石工”。

这处墓葬景点挂牌“石刻园”,虽然初衷有避邪的成分,但石刻也的确是全园艺术成就最高的部分,也算名副其实。

那为什么把人力物力不下在别处,而是都下在石刻上了?

原来,太监们哪怕生前再显赫,毕竟也没有子孙继承他们的财产,那干脆倾其所有、将银子下在“石”来运转上——与其说是为了营造恢宏奢华的视觉效果,不如说拿雕刻些美好寓意的墓石,来祈求来世轮回转世,拥有一份平凡而老有所依的正常人生。

说起来,这处墓园和奥运还有点关系——除了田公公等五位原住户,还有一座墓葬系兴建老山自行车射击场时迁葬于此。2008年,老山也是中国自行车和射击健儿披金夺银的一片福地。

昔日“坟寺”宦官建,今天馆陈说宦官

据当地老人说,田义墓其实是这些年名气才大了起来,从前在模式口,提田义墓未必尽人皆知,但说“吉祥庵”“积香庵”或“石香炉庵”却不会。其实,这庵,就在墓地的侧面。

巨大的石香炉,规格很高。

这还得从明清时的“坟寺”风俗说起。

许多大太监趁着自己有权势,在景色秀丽的地方先盖别墅,再建寺观。生前在此侍佛静养,死后就葬于此。

田公寿域旁的积香庵也是如此,因庵前有一巨大的石香炉,又被称为石香炉庵。虽然昔日的“坟寺”如今由四进院缩为两座,但依然是北京几乎仅存的唯一“坟寺”。

虽说近年来随着清宫戏的热播,今人对太监的形象并不陌生,但也因此产生了不少误解和想当然。不过,坟寺今天的用途,依然“忠于”昔日的主人——不敢说是绝无仅有,但确实是国内最早的宦官文化主题陈列。太监生前的生活用品看得人心酸,阉割刀具看得人后脊发凉,直到走完六个展室,从太监的来源、阉割、机构设置乃至太监的信仰、养老和墓葬,才算将一个古老职业的来龙去脉完整地摸了一圈。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