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陆士清:灾难烛照的人性——以周励的灾难文学创作为例

2022-01-30 13:2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陆士清

何谓灾难,我没有查阅辞典、文献,只从直感理解。凡危及生命,损害健康、损毁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导至人们饥寒交迫,美好的亲情友情爱情被摧毀,尊严受侮辱的天灾人祸,皆可谓灾难。

小行星撞击地球,恐龙灭绝;火山爆发、地震、海嘨,死伤数以十万计;飓风、暴雨、洪水,江河决堤,干旱、蝗灾、人为饿殍;冰海沉船,绅士淑女吞于鱼腹;西班牙流感,欧洲人丧命两千五百万;鼠疫横行,旧中国东北尸横遍野;天花散布,差点将英伦一岛沦为地狱;当今的新冠疫情,确诊者两亿八千万,罹难者五百多万,如无现代医学,以及如中国和一些国家的科学管理,死于非命者何止千万……

这些可算是天灾或自然灾害。此外还有人祸。如加诸于国家、族群的战争,远的不说,就说帝国主义为争地盘,掠夺资源、收割财富,发动的一战二战,就有千千万万人命归黄泉。

灾难不仅伤害人类,也会伤害动植物。植物无声,只能因风呜咽;动物有声无文,无法传彔。万物之灵的人类,声文并茂,灾难传录,不绝于书。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战胜了不少灾难的历史;但是人类是否也会遭到如恐龙灭绝的灾难还很难说。所以人类要珍爱地球,要奉行我们先贤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哲学,保护生态平衡,珍爱和平,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

灾难的历史长长,灾难文学,诗歌、小说、影视,也经典频出。灾难文学,虽题材另有别裁,但仍是人的文学,仍是人学,仍要把一个大写的人字写好。

灾难文学要把人写好,首先要写好灾难本身。无论是自然的,还是人为的(包社会团体、民族、国家制造的)灾难,都必须揭示它的烈度,也即是揭示它对人的友谊、爱情、事业、理想和生命危害的的深和广度,以在突然发生的和长久的深深苦难中,烛照人性的样貌——文明的、正直的、高尚的;抑或是野蛮的、邪恶的、卑鄙的。在这方面,旅美著名华文作家周励有着杰出的表现。

2020年春,在新冠疫情席卷纽约、医院走廊摆满了包裹着橘色尸袋的罹难者遗体、形同炼狱时刻,她想起75年前的另一座人间炼狱——二战中太平洋跳岛战役血腥惨烈。疫情灾难和战争灾难,使她夜不能寐。她在曼哈顿寓所通宵达旦敲击字盘,写下《被遗忘的炼狱:跳岛战役探险录》,近十万字的战争灾难文学。包括《燃烧的太平洋:贝里琉战役与尼米兹石碑》、《太平洋的“诺曼底登陆”:塞班岛、天宁岛与关岛战役》、《寻踪穿越炼狱:冲绳岛启示彔》等六篇,辑录在三联书店出版的《亲吻世界》中。周励以史学家的精神和文学家的激情写下这场灾难的大叙亊。接着她又完成了灾难电影文学剧本——《南极大救援》的创作(刊于《中国作家》2020年3月号)

2013年12月24日,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在南极被厚冰围困,船上52名乘客和船员危在旦夕。航运在科考途中的中国南极科考船“雪龙号”离俄船最近,在接到澳大利亚和俄船的呼救信号后,船长王建忠毅然让雪龙号掉头,驶向俄船,投入救援。经过两天两夜的紧急航运,和十天的奋战,终于将俄船旅客安全转移到澳大利亚“南极光号”破冰船上。

周励崇敬极地探险英雄,斯科特、阿蒙森、沙克尔顿极地探险先驱都是她的偶像。她自己也是探险女杰。她四上南极,登南极点;三临北极,达北极点;三次登临珠峰大本营。她跳入北极冰海冰泳,可谓冠绝全球女作家。她与我国南极科考队结下了不解之缘。她四次登临雪龙号科考船,与南极科考领队杨惠根、船长王建忠、徐挺等结下了深厚友谊。她高度赞扬祖国的科考事业:“考察队举科学的旗帜考察南极,为祖国的科学事业续写新的辉煌。他们抢滩难言岛,一夜风中平楼起,五星红旗从此在罗斯海飘扬”“他们冰雪无阻,一往无前。今天的南极,虽已跨越英雄的探险时代,但他们依然英勇豪迈!”“ 雪龙号”感动世界的南极大救援,也深深感动了周励。在深入访谈的基础上,她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南极大救援》。剧本受到上海影视集团的重视,准备将之摄制成灾难片搬上银幕。上影厂专门召开了文学、影视专家坐谈会。与会者一致认为题材十分有意义,文学剧本已为电影制作打了坚实的基础。虽然拍摄极地救援有巨大的难度,但一定能拍出美丽、动人而精彩的影片。

中国雪鹰号救助52名俄院士号游客

人类南极探险史传奇人物阿蒙森、斯科特和沙克尔顿

周励以她的激情和才华,两涉灾难文学,成果斐然。极有意味的是,这两部灾难文学,对比鲜明。一部战争的,一部是极地自然的;一部是人类撕杀,生命死伤惨烈,一部是国际合作,英勇救援,避免生命和财富的损失。两部作品放在一起读,我再次听到了周励内心的呼喚。

且看她在两部不同的灾难片中,向人们展示了什么?.

在跳岛战役中,周励充分展示了战争灾难的慘烈。

首先揭示整个战役中总的生命损害。燃烧的太平洋,杀戮的跳岛战役,从1941年12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实际长达近4年。盟军(包括中国军人)超过400万人阵亡,2500万平民死亡;而轴心国超过250万军人阵亡,500万平民死亡。

第二,展示了跳岛战役逐岛争夺的艰难而血惺的过程。贝里琉战役美军原认为只需4天即可完胜,然而残酷激烈的夺岛整整延续了72天,海滩用脚一踩似乎就可以踩出血来。这一战,美军伤亡15000人。日军一万多人阵亡。冲绳战役,激战83天,美军阵亡2万多,伤7万多。日本军民为天皇“玉碎”24万多人。

第三,充分展示血腥的战争现场。一是呈现战场的实景。美军登陆科雷吉多岛,遇到日军疯狂抵抗。战斗到第10天,马林塔隧道的日军在猴子角附近引爆隧道地下弹药庫,集体“玉碎”。巨大爆炸造成美军 52人丧生,一辆谢尔曼坦克被炸,碎片击中离岸2000英尺的美军驱逐舰。一批伞兵降落科雷吉多岛,脚下则是躺在血泊里的年青伞兵再也唤不醒的遗体……二是透过想象,重抅战争现场的疯狂。“我仿佛看到被火焰喷射器击中的日军士兵如同火球般地一个个从黑洞里窜出来,疯狂地死死抱住美军士兵一起燃烧,还有粮绝弹、缺胳膊断腿的日军在跳崖之前组成伤残兵团,疯狂喊着“天皇万岁”用石头和木棍与美军肉搏。三是探视战争“尸骸”。帕劳海底有一个二战遗迹原生“博物馆”,周励如考古发掘者,潜入水底,搜寻举目皆是的那击沉于海底的舰船和飞机。她写道:“我脊背发凉,担心一个不小心触碰到日本‘神风特攻队’飞行员的骸骨堆!心儿颤栗、胆大如虎的我穿在一堆堆庞大锈蚀、鱼儿出没的战机、坦克、舰艇残骸之间,深感战争的惨烈与凄凉。”

惨烈的战争考验着人性,周励从三方面揭示了美军的人性光辉。  

首先是清算日本侵略罪行的正义感鼓舞起了美军的勇毅。

贝里琉岛、班塞岛、琉磺岛、冲绳……美军与日军逐岛的绞肉机式的争夺,杀得血流成河,但美军将士前仆后继,英勇冲杀,歼灭顽敌。在夺取琉璜岛的战斗中,美海军陆战队小分队员,两批次冲上琉璜岛折钵山顶,插上了美国国旗,在隆隆的炮声中,他们面露笑容围着国旗拍照。。

第二,周励展示了美军将令对日军死亡将士的仁道和尊重。

塞班岛战役中,守岛日军斋藤义次将军,曾带着4千伤残士兵、举着刺刀、棍棒和石头,在凌晨4点突袭睡梦中的美军,致使美军的一个营溃散。可就是这个与美军疯狂拼杀了15小时斋藤,死后却被美军指挥官、号称美国两栖作战之父的霍兰德.密斯厚葬在塞班岛。一名19岁的神风特攻队员驾着自杀飞机冲到密苏里舰艇甲板,当场死亡,幸亏机载炸弹在海里爆炸,否则密苏里战列舰命运不堪设想,而美军舰长提议要为这位神风飞行员举行海葬,立即遭到反对,他差一点让我们都去海里喂了鱼!舰长讲:“他才19岁,为他的国家献身,视死如归。他也是母亲的孩子啊。”这里是令人动心的长者对孩子的怜悯。

最典型的是已被历史遗忘的尼米兹石碑的再发现。

碑文写道:

从世界各地来这里重温如烟往事的人们应当被告知:日本官兵在这场战役中是多么勇猛、爱国、顽拼死守贝里琉岛,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

——太平洋舰队司令切斯特.尼米兹。

如周励所写:“在败者面前,王者的谦虚、对失去生命的悲悯与对军事专业领域勇猛同行的敬佩,都放射着人格与教养的魅力光芒!”

周励发现贝里琉岛战役尼米兹石碑

美国大兵眼里的贝里琉岛战火(周励拍摄于贝里琉岛战役博物馆)

第三,周励通过对历史档案的搜寻,理清了琉璜岛六名插旗战士雕塑中有两名是否“冒名”的迷案。这六名战中,三名陈亡,幸存者之一的艾拉·海耶斯视名利如烟云。谋体釆访,他则大喊:“那三位阵亡的插旗手才是英雄!我不是英雄!”请不要纠缠我了!”艾拉在对战友心存歉疚中表现了他真正心存善良。

周励同时深刻地揭示了日军疯狂的狼性。

日本是个岛国,地域狭小,资源匮乏,心怀忧患意识的同时,又有孳生了强烈的扩张欲望。因先行工业化的成功而产生优越感,蔑视其他国家和民族,不仅不断地侵略中国,还妄想统治世界。在中国,日军大肆屠杀中国人民,投放毒气弹和细茵弹,实行三光政策,罪恶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日本侵略战争把一些人变成了“狼”,这里有“柔情铁汉”的栗林忠道,有奥运马术冠军西竹一。在琉璜岛战役中,西竹一率兵向美军作最后的反冲锋时,一只眼睛被炮弹击中受伤而开枪自杀。据说他死后一只手仍握着在奥运会上赢得金牌的马鞭,遗体和马鞭一起匆匆被掩埋。还有大西泷治郎,他从学者、诗人变成了战争狂人,是他组建了第一支神风特攻队,让年青的飞行员作自杀攻击,以一机換美军一舰,致使日本海军航空兵4000多名飞行员自杀攻击身亡,包括一千多名大学生成为自杀机的牺牲品,其中有不少东京大学和早稻田大学的学生。最为残忍的是,在冲绳战役中,日军“万岁冲锋”,并要求百姓为天皇“玉碎”,乃至将手雷弹发给百姓,让一个个家庭集体自杀。周励写道:日军的疯狂,让“美军和全世界再一次理解了恶魔二字的含义,最终在举世的惊讶与震怒之下,美国选择通过投放原子弹来结束战争。”周励深刻揭示了“以自然之美装饰战争之恶”的樱花美学对日本民族的危害。

在美国国家档案馆周励手持密苏里战舰九二受降原始照片

与跳岛战祋不同,《南极大救援》写的是自然灾难。是人与自然的矛盾,是人类在极地灾难中遭遇的,本质上是认知和战胜风险的过程。所以同样是自然灾难电影,《泰坦尼克号》和《威尼斯之死》等演绎的是悲剧,《南极大救援》则是可能成为悲剧而通过人类的共同努力,而成为一曲战胜灾难的凯歌。要把凱歌奏得嘹亮,也必需将灾难的烈度充分展示。《南极大救援》电影文学剧本,正是极尽笔力,用文字构成的镜头,展示了救援的危急与艰险。

首先是作者周励将极地美丽风光与艰险环境并置,揭示了美与险的哲理;她将人类百年探险英勇牺牲奉献的历史,有机地融入了现实的极地救援中。剧本的第一个镜头,就是遗世独立仙境似南极极地,竖立着高耸入云的橡木十字架,上面刻着《尤利西斯》的名句:“勇于拼搏,勇于探索。勇于发现,永不屈服”。字幕:1912年斯科特南极点探险队五位罹难队友的墓碑。

第二,呈现救援事件本身的突然性。晨曦微露中的“雪龙号”,正航向罗斯海维多利亚极地,勘察将建第五科考站的地貌,船长汪建还在睡梦中,值班大副突然接到澳大利亚海上搜救中心卫星电话呼叫。(OS):“雪龙”!“雪龙”!俄罗斯船“绍卡利斯基院士号”被浮冰围困,船体受损!位置在南纬66度52分、东经144度19分,两座冰山正向俄船漂移,情况危急,请你们立即前往救援!同时,“雪龙号”接到俄船“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发出的最高等级求救信号:Mayday!Mayday!俄船在危急中,俄船52名乘客的生命在危急中。

第三,揭示了“雪龙”号上船长等的沉重心理压力。时任船长王建忠坦陈:我的责任是带领百多位科考队员完成科考任务,并把他们安全带回家。投入救援,闯入险境,我们的船会有巨大风险。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时说:“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全人类的一大步”我和极地研究中心杨惠根主任也常对科考队员说:“我们在南极迈出的每一步,都可能是人类的第一步,但也许也是科考队员的最后一步”。"今天去救援会是最后一步吗?不好说。

第四,揭示了救援的紧张与艰险。与雪龙号奔赴灾难地的同时,不顾自身燃油所剩无几的法国“星盘号”、将燃油重新抽回到船体的澳大利亚“南极光号”,他们毅然决然追随“雪龙号”前往俄船遇险冰区,但法船主力发动机损坏,自身难保,已经被迫放弃救援,退回清水区。澳船也被厚冰阻隔在9海里之外,无法靠近俄船,雪龙号独探险区,被浮冰隔在俄船的六海里外,无法靠近直接施救。雪龙号有直升机,但只能货运,不具备悬空救人设备。要救俄船乘客,必须停在俄船旁的浮冰上。难呀!险!剧本用密集的电影镜头,展示冰险吞噬生命的场面。

1924年圣诞节,发现南极磁点的澳大利亚探险家莫森,在冰原拖着雪橇行走,突然发现他前面的两位伙伴不见了——他们在瞬间踩空,掉进了冰裂缝!

2000年7月,南极极夜。日本科考队员被南极飓风席卷而无影无踪!

2005年圣诞节,智利站三位科考队员掉人冰隙缝深海,当场遇难。

2009年11月,中国第25次科考队奔赴南极建立冰穹A昆仑站,“雪龙号”被五米厚层层浮冰围困了整整二十天!从船上卸运建站物资的过程中,南极内陆运输队长徐霞兴带领雪地车队在冰原推进时,他突然连人带车掉人冰隙缝,海水瞬时灭项!九死一生。

美丽南极危机四伏!

面对艰险,周励以宏阔的视野,揭示了这场危机对救援主角“雪龙号”、“雪龙号”人,乃至人类的考验,突显了人性的光辉。

首先是突现“雪龙号”船长和“雪龙号”这个集的勇毅和力尽国际义务的担当精神。紧急求救喚醒睡梦中的汪建船长,他几乎未作任何考虑,立即命令“雪龙号”掉转船头,驶向遇险俄船那片陌生的海域,冒险营救。汪船长有勇毅担当,但他也有.“柔弱”的一面。当“雪龙号”被浮冰阻隔在离俄船6海里之外,海况气象不具备救援条件,可能被飘移而来的冰山碰撞而导至船毁人亡时,他曾哭着提议暂时撤至清水区。他考虑的不是个人安危,而是“雪龙号”和100名科考队员的安全。他说我可以死一千次,救援重要,大家的生也重要。英勇的“雪龙号”集体理解船长的心情,但没有接受他的提议。英勇探险的南极精神和国际人道主义鼓舞下,“雪龙号”坚守原地,即使有时船身有时被厚达5米的浮冰挤压到倾斜,仍在所不顾,决心舎己救人。

第二,突现对救人者和被救者的生命负责的精神,实施安全施救。“雪龙号”有货运直升机,不具备悬空救人设备,必须停泊在俄船旁的浮冰上才能转移俄船乘客。另外,“雪龙号”自陷险境,俄船乘客只能转移澳大利亚的“南极光号”上。“南极光号”没有机降平台,直升也只降落在浮冰上。直升机降落浮冰,想想都会背脊发凉。但英勇的“雪龙号”科考队员不惧艰险,他们组成直升机救援队,由领队刘森组长许挺组长负责。船长和领队亲自登机,飞到俄船澳船旁察看浮冰情况,为安全施救作准备。救援窗口期一到,他们就用木板在俄澳船旁的浮冰上铺设机降平台,实施救援。经过10个小时9架次险象环生的飞行,终于将俄船52名乘客救到澳大利亚“南极光号”上。

第三,突现“雪龙号”船长、领队和船员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俄船乘客得救了,“雪龙号”却身陷险境,厚冰围困,两座大冰山飘移而来,一座紧擦船身飘过,船擦得格格作响,所幸船无大碍,而另一座高如层楼的冰山又冰飘移而来,“雪龙号”逃无可逃,眼看要船毁人亡时,刘森和许挺互相交代后事:

许挺:队长,如果我死了,你活者,请你告诉我老婆一声:我爱她 ,让她别哭。我会在梦里来看她。能嫁人就嫁吧。

刘森以一字不差的话回应许挺,如果我死了……

船长汪建驾驶“雪龙号”远征南极20年,“雪龙号”已融入他的生命。他告诉大家,“这次南极百慕大漩涡要吞噬我们了!我打算与“雪龙号”同生共死.....兄弟们可以沿网绳爬出船体。我死也死在“雪龙号”上!他抓起电话,忍住啜泣告诉妻子:“老婆、前后冰山夹攻‘雪龙号’,情况不好。我会尽力。”

船长领队,“雪龙号”人,舍已救人,视死如归,高尚情怀,感动天地!

当然,“雪龙号”也没有坐以待斃。在船长王建忠英勇果敢驾驶破冰下,围冰竟然崩裂,“雪龙号”终于突出了重围,离开险地!他们受到全世界的祝福和赞扬!

俄船从船长到船员,也没有一人离船避险,而且抓住突围窗口,脱离了险境。

上海电影集团灾难题材创作暨周励《南极大救援》剧本研讨会,主席台上就座的有上海电影集团副总裁徐春萍,2014南极大救援。
​​雪龙船长王建忠, 海冰救援组长许挺。

作者陆士清教授在《南极大救援》剧本研讨会发言 

第四,突现了人类不可遏止的探险极地这个未知世界的欲望和梦想。

剧本还展示了另一个群体,那就是俄船船长船员和乘客。在受困之初,大家焦躁不安,船长与澳大利亚领队还发生了争执,但在麦克、法国女孩凯蒂站出来安抚大家之后,乘客们情绪就定下来了。他们组成应急小组,应对营救。看到了远处红色的“雪龙号”,更增添了脱险的信心,乐观地迎接元旦的到来。在麦克的带领下,下到船旁的浮冰上,将积雪踩实,以备“雪龙号”的直升机降落。灾难中表现出了他们的乐观、坚强和团结。

麦克和凱蒂都是极地追梦人。麦克,剑桥大学历史系教授,是完成了攀登过珠峰、南极文森峰、非洲乞力马扎罗等七大洲最高峰,抵达过南北极点的探险家,他的妻子白雪也是南极探险爱好者,因为怀孕取消了这次南极之行。

凯蒂多才多艺,是中晚期淋巴癌患者,南极一直令她魂牵梦绕,这次来南极是来实现遗愿清单的。她说:人生太短暂了!我要和死神拥抱了……四个小时里那些可爱的企鹅、喷着水柱的鲸鱼、 微笑的海狮和远远近近的绚丽冰川,是上帝赐给我生命中最美妙的礼物!

麦克妻子白雪虽不是现场人物,但她与这场救援命运紧密相联。不仅丈夫在被困的俄船上,而且“雪龙号”船长汪建、上海极地中心总指挥欧阳,还有已献身南极科考亊业的前夫方鹏和她,都是大连海事学院的同班同学,他(她)们都有一个极地探险梦。她曾在校园朗诵着《海燕》,牵着他们的手飞奔.呼喚:“方鹏:奔跑吧,高尔基!奔跑吧,海燕!南极!我们来了!”

不幸的是,1994年11月11日,“雪龙号”在穿越德雷克海峡魔鬼西风带时,方鹏被恶浪巻起撞击船体头颅重伤罹难。。白雪继承方鹏遗志,研究人类探险史,孤身十年后,在英国剑桥大学与探险史专家麦克相爱。这次,她留在耶鲁大学教学生南极探险史。她告诉学生,如今“雪龙号”和“院士号”的处境,和100年前“坚忍号”船员们几乎一模一样。被漫天浮冰围困的“院士号”,与中国“雪龙号”遥遥相望。她牵挂麦克,牵挂前夫为之献身的“雪龙号”,还有老同学汪建船长和朋友们。她还直接与上海极地研究中心领导、老同学欧阳通话,关心救援进展,她是南极大救援的场外参与者。她把方鹏和她的儿子,培养成了极地科考人员,以继承方鹏的遗志。在白雪这个人物身上,体现站起来的中国人的国家情怀,高远视野和追逐星辰大海的时代精神!

追逐极地探险,是人类的梦,极地的艰险,是阻当不住的。

极有意思的是,剧本写了一场“绝境柔情,地狱玫瑰”的爱情。凱蒂被麦克的才华魅力所吸引,深深地爱上了他。她向麦克深情表白,希望麦克给她享受一次人间溫暖。麦克欣赏她,理解她,也爱她。他们相亲相拥,情焰熊熊,但麦克没有越过底线,因为他热爱妻子白雪,他不能辜负白雪。凯蒂也从梦中醒来,她尊重麦克,把爱藏在心里,而把自已所有财产交给麦克处理。她回到巴黎两个月后就告别人世。她的墓地是麦克和白雪精心选择的。墓碑刻着泰戈尔的著名诗句:“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麦克将她的财产,一半转给了遗弃她的父亲,一半捐给了英国剑桥大学。剧本赞叹这种人性美:冰原之光,情可问天!

第五,突显了灾难面前人类命运与共

南极大救援,受到中国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以及管理部门和人民的高度关注,也受到了世界的瞩目。剧本通过各国谋体的密集报导所展现的世界人民的关心、祈祷,揭示了人类是心灵相通、命运与共的共同体,要合作、至善至助,和平相处。实际上这就是周励内心所欢呼的。

疾风知劲草,患难见真情。周励的灾难文学将灾难写得强烈,人性的邪恶和善良也挖掘得深刻,读来感人肺腑, 引人深思。不愧是海外华文文学的新标杆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亲吻世界——曼哈顿手记》周励著  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作者简介:

陆士清,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复旦大学台湾香港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名誉副会长,香港世界华文文学联会副监事长。主持编写了我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中国当代文学史》(三卷本),主编出版了《台湾小说选讲》《台湾小说选讲新编》《白先勇小说选》。著有《台湾文学新论》《三毛传》(合著)《曾敏之评传》、《探索文学星空》《笔韵》《血脉情缘》《品世纪精彩》等。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