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政知局:达康书记和巨贪赵德汉是怎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

杨文杰/微信公号“政知局”
2017-04-06 10:31
中国政库 >
字号

《人民的名义》最近太火了,有局友在后台点题说让说说。

电视剧没播之前,政知局(微信ID:bqzhengzhiju)就采访了原著小说作者兼电视剧编剧周梅森。

当然,局友再次点题电视剧,政知君乖乖领题说一说,这两天把原著小说看完了,所以不怕剧透党,也不剧透,只是先说说圈了一票粉丝的李达康书记和巨贪赵德汉是怎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吧。塑造这两位官员的演员现实中都没当过官,他们怎么做的“官”?

吴刚:带着贪官相 演活GDP书记

大热反腐剧《人民的名义》中市委书记李达康,简直要被网友玩坏了:“达康书记别低头,GDP会掉,祁同伟会笑”;“达康书记的笑容和GDP由我们来守护”;他的粉丝群有个洋气的英文名字叫“darkcom”,宣誓“守卫达康书记的双眼皮和保温杯”。

其实,原著小说对李达康这个人物着墨并不多,是吴刚的表演赋予了“达康书记”新的生命。周梅森(小说作者兼电视剧编剧)在看过样片后曾直言要写一篇《论吴刚的表演艺术》,并亲口对吴刚说自己的遗憾,“我要知道你是这么来演这个角色的话,我当时就应该给你多写点儿戏!”吴刚当时也充满惋惜,连说“来不及了来不及了!”

看领导开会视频找角色

政知局:李达康这样一个无法一眼看透的市委书记突然成了“网红”,是否也出乎您的预料?

吴刚:没有想到有这么多的观众朋友们关注这个戏。真的是不得了,其实我觉得大家还是喜欢这样类型的戏吧?大家一直都在问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其实大家心里面还是崇尚一种干净。

政知局:准备这个角色您都做了哪些功课?

吴刚:我会在百度里搜很多很多的领导,市委的、市政府的、全国的,他们开的新闻发布会啊,他们所有的视频,我都会调出来看一看。人家一举手一投足的瞬间,可能对我有所帮助的话,我都把它记在心里,这样可能在拍戏当中有所用。

政知局:小说中李达康的篇幅并不多,您是怎样理解和设计这个角色的?

吴刚:我提前三天进的组,跟造型师、导演一直在讨论这个人物应该是什么样的外形。其实我觉得在化妆开始的时候已经是在人物的创作当中了,外形是很重要的。我以前也演了很多的戏,这个外形上面我希望有一些变化,以前领导们都是背头啊或者是什么样的,我就想破它一下。

和编剧探讨官话如何说顺畅

政知局:剧中达康书记特别喜欢喝茶,水杯不离身,保护达康书记的茶杯是跟保护GDP上升到同一个高度的。这个细节也是您刻意为之吧?

吴刚:这个喝茶是我非常喜欢。无论是在剧院拍戏呀,或者是在外边拍电视剧、电影啊,必须得喝点水。我想拍戏也巨辛苦,而且这戏里面有大段的台词,那么这样儿呢把声音尽量保持有点磁性,就必须得喝点儿水。那个杯子就是我自己生活当中的杯子,我想把它设计在戏里面。

结果这戏拍到中后期,我的御用水杯不慎打碎了。正好赶上有一场戏,我就想这个戏要接戏怎么办?我就跟我的秘书说,赶快去把我的水杯给我拿过来。其实水杯已经碎了。我就暗示他说,水杯落在车上了,这样就对观众有一个很好的交代。很快,剧组的工作人员跑了四五家店,给我买了一个一模一样的水杯。

政知局:关于如何塑造李达康,您和周梅森有过哪些沟通吗?

吴刚:真正拍起戏来梅森老师还是时不时地到剧组到现场来看。我们有什么事也都会随时问他。很多官场的话,我们接触不到,心里边就有疙瘩,说这样的话能说吗?怎么这么别扭啊?我们得把这事调好了,还得在官场的情况下把它生活化。这样我们就跟导演、梅森老师,一起沟通。那个时候人家就得这么说,这是规矩,那我们得按照规矩来呀!所以还得把它整个调节好了之后,顺畅地说出去。

政知局:李达康能迅速在网络走红是什么原因?这几天您自己分析过吗?

吴刚:我真的没有想到,这个人物、这个李达康能够成为网红,我真的是没有想到的。其实我特别特别地感谢这些网友们,他们真的是下了很大的功夫。每一帧每一帧地来拍这个照片,把李达康的各种表情全都穿在一起放在网上。大家一起享受这个人物,我觉得这是对一个人最大的褒奖。其实我觉得大家喜欢他,是喜欢他的坦荡,喜欢他的执着,喜欢他的单纯。

“我想把这个人物动起来”

政知局:达康书记在戏里有好多俏皮话频频被网友拿来引用,是您的临场发挥还是剧本里赋予的?

吴刚:戏里边很多俏皮话呢,剧本里边有一些,后来我又给他加了一些。我想让这个人物更加生活化,更加贴近老百姓。其实说到人物,五十集的戏,这个人物又没有什么特别大的亮点,什么都在开会,所以我想从细节入手吧!看看多一些的手段让他这个人物更加丰满。

政知局:有达康粉丝团的粉丝观察到,在第12集中,即便下属赵东来到您办公室,您也是自己接水的。

吴刚:哎哟,观众看戏太仔细了!对对对,我现在想起来,当时拍戏的时候,我想把这个人物动起来。你想在办公室,除了坐那儿就是站着,那多没意思啊,观众也觉得没劲。坐着就说呗,你要说得说出点好东西来,说出点有意思的事儿来。到了现场我跟导演还有我们的摄影指导,一直说怎么把这场戏给玩好,弄得不一样。其实每次出场我都希望让他有所变化,因为人就是这样,你每天的情绪带动你的进门、出门,这一定是不一样的。其实我想每场戏,我追求一种准确是应该的,这是做一个演员必须的。但是做到精准,这是我对我自己的要求。

政知局:您跟太太岳秀清在剧中依旧扮演夫妻。这次太太演银行行长被网友封为“实力坑夫”,能透露下这次合作是怎么促成的吗?

吴刚:其实这次我跟岳秀清再次合作,还是感谢导演李路。因为岳秀清跟他合作过,这回李路说,正好李达康有一媳妇儿还得让岳秀清来啊!这样我们俩是二度合作。其实我跟岳秀清合作还是挺快乐,因为相互的了解、相互的默契,在这个戏里边其实还是挺关键,尤其是演夫妻。如果说一个外人,我们得尽量地多聊多接触多感受,这样在戏里面才可能减少一些陌生。

侯勇:揣摩贪官心态 何用“反腐”书籍

军人出身的侯勇气质朴实,一脸正气。过去的荧幕形象也都顺着天然条件来,很少演反派。但是在《人民的名义》中,仅出场两集、只有三场戏的他,却让一只“巨贪”的“苍蝇”活灵活现,成为观众对该剧第一个津津乐道的谈资。

剧中,侯勇扮演国家某部委某项目处处长,从亮相到消失,每一个表情、每一句台词全都戏味十足,信息量巨大,值得玩味。侯勇的三段式表演层次也异常清晰:在家里云淡风轻,插科打诨,满口党和人民;在办公室有些惊慌,但强自镇定,甚至反咬一口,企图变被动为主动;在秘密别墅,下车的时候就已经脚软了,惊慌失措,语无伦次。

观众赞扬侯勇实力演绎了什么是“官场如戏,全靠演技”。动图说话↓↓↓

“反腐题材的书籍和资料我觉得这用看吗”

政知局:你是如何揣摩贪官心态的?

侯勇:我不认为面对检察人员时贪污分子一定是脸谱化的。作为一个颇有阅历的中年人,淡定是生活给予他的资本,面对搜查他自然想到的就是掩盖,淡定地掩盖。这个角色的心理素质特别好,我觉得一个中年官员在面对调查时,那种紧张不应该是外露的,不应该太过脸谱化。可能这也是导演找我来演的目的,我以前的角色都是正面的硬汉形象,观众想象不到我能演一个这样的角色吧。

政知局:您之前看了反腐题材书籍或者资料吗?

侯勇:反腐题材的书籍和资料,我觉得这用看吗?新闻里每天都伴随着我们有一些披露,老百姓经常有谈论这样的一些事情:某某高官落马、某某高官又落马、 落马的原因是什么,腐败、腐败、怎么腐败,权钱交易、权色交易、钱色交易。老百姓其实已经知道的很多,通过一些新闻、通过一些网络,包括社会传闻,知道得太多了。这个戏能够客观的、抽丝剥茧式地展示给观众,就是这个戏的特质。

“他如果不贪,就可能会‘危害’整体利益”

政知局:赵德汉塑造之成功,竟然让很多网友评价说为之动容,甚至同情这个人物。

侯勇:一个人的贪腐行为有他的理由,有社会滋生腐败的平台和土壤。我们来想象这个人物,他通过自己努力从农村考上大学,刚开始走上工作岗位时他不一定是这样的人。但后来环境到了那一步,甚至他如果不贪,就可能会“危害”整体利益,他是被裹挟到漩涡里了,做了一开始不想也不敢做的事。久而久之就成这样了。

中国老话讲,“手莫伸,伸手必被捉”,还有“做贼心虚”。首先,赵德汉是有是非观的,他知道这不是一个好事,只是上了道就下不来了,久而久之就形成惯性。人物在戏里的状态,需要演员的二次创作,因为剧本里不会写“一下车就腿软”,“打开冰箱瞬间就崩溃了”,他心里知道冰箱里都是钱嘛,知道最高检掌握的线索是确凿的,所以肯定腿软。

“‘我是农民的儿子’也是有感而发”

政知局:戏里有一段“我是农民的儿子”的哭诉,让赵德汉这个贪官形象最终“立住了”。这段台词在表演的时候您有什么触动?

侯勇:周梅森老师这段戏的台词写得挺好的,说我是农民的儿子,陆毅回了一句农民怎么会生你这样的儿子,他确实是个贪官,被大家所不齿,但是其实中国人啊,城市化进程也好,建国以后也好,往前数三代五代其实每个人都是农民的后代,说这样的话,也是有感而发,也是他心里想表达的意思,但是观众听呢,怎么说呢,就是很痛心吧。

政知局:观众评价您实力演绎了“官场如戏,全靠演技”,您自己怎么看待?

侯勇:这种生态也可以放大到社会中,现在人与人之间说真诚面对却变成了一个笑话, 假的把它当成真的,真的当成假的, 黑白颠倒非常可怕,需要重塑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这不只是你我之间的事儿,是全社会的事儿,也不是三五年的事儿。我们不光在文艺作品里回答这些事情,这是一个社会现象,我们共勉。

(原题为:借着《人民的名义》,他们怎么做的“官”?)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