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观中东|“化武风波”再袭叙利亚,谁会动用“致命毒药”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千里岩
2017-04-06 12:10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防务 >
字号

4月5日,叙利亚大马士革,人们集会抗议叙利亚政府使用化学武器的行为。东方IC 图

4月4日叙利亚战场上再次传出消息称,该国西北部伊德利卜省反对派控制的一个城镇发生了化学武器袭击事件。目前,死伤人数巨大且仍在上升,并且抢救伤员的医院也遭到火箭弹袭击。4月5日,美英法等国已经向安理会提交了一项动议,要求严惩叙利亚政府使用化学武器的行为。叙利亚政府则辩称,此次化学袭击事件很可能是因为政府军空袭了反对派的军火库,结果引爆反对派存储的化学武器所致。

“穷人原子弹”

化学武器、生物武器和核武器并称人类工业化之后的三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作用范围大、持续时间长、杀伤对象具有高度的不可控性,因此被认为是“过于残酷和容易不分皂白杀伤平民”的武器,一直都是联合国积极推动全面禁止的武器类型。目前,除了核武器因其特殊的战略价值而得以发展外,国际社会对禁止其余两项武器的发展、制造和使用基本取得了共识。

核武器因其制造、存储和使用的技术难度高且耗资巨大,一般国家难以进入这个“门槛”。生物武器制造周期长,杀伤效果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后效也难以把握,且很容易让使用者自受其害。因此,除了当年旧日本军队如731部队之类的尝试之外,以后即便是有国家暗地研发,也会更多采用基因工程支持下的模式,同样存在较高的技术门槛和耗资巨大的问题。

化学武器因为制造成本低廉,使用形式多样简便,一直被称为“穷人原子弹”。只要具有基本的化工生产能力(例如农药厂,甚至小作坊式生产条件也可以,日本邪教组织奥姆真理教就曾经自产沙林毒剂发动了“东京地铁毒气袭击”事件),就可以依靠随处可见的普通化学品制造。正是这些特性决定了,化学武器其实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中最容易出现在战场上,也是对人类生命威胁最大的武器。也正是因为这个特点,化学武器目前在国际政治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若从形态分类上加以区别,化学武器主要有气溶胶(跟雾霾同理)、油状液体、气态和烟态,不同的形式适应于不同的作战目的和使用地形。一般说来,气溶胶形态最为常见,因为受攻击者接触面积最大,见效最快,而且其相对较快的消散不会严重妨碍后续的占领行动,所以多用于进攻作战。油状液体更多的用于林地、灌木和沼泽等处,容易形成稳定的沾染地带,能够有效阻滞敌方活动,更适于防御作战,此外在攻击坑道工事或者阻断敌人后方运动等时候也有作用。气态战剂因为过于容易消散,因此只能在适合的气象条件和特定的地形下使用,如在无风条件下针对低洼地带可以形成一定的沉积。烟态类似于气溶胶形态,只是扩散速度相对较低,也更容易沉降地面。

若从毒理分类,化学武器可分为神经性(基本是有机磷类,如沙林、梭曼和VX等,其毒理机制跟1605农药高度类似,目的在于阻断人的神经系统活动,最后造成大脑和呼吸循环系统停止运作)、窒息性(氯气、氯化苦、光气等,其毒理机制是被人吸入后,在肺泡内与水分化合形成盐酸,造成严重的机体损害,且大量的液体阻止了肺泡与氧气的接触,形成一种类似溺水的后果)、糜烂性(以芥子气为代表,毒理机制是快速损害皮肤、粘膜等体表组织,形成水泡和溃烂,严重时候也会致人死亡)。此外,氰化物能够造成人体血液失去供氧能力,也曾经被用作化学战剂,但因其主要为气态,受作用范围、持续性和布撒难度等因素限制较多,所以已不多见。

化武疑云的军事视角

在这次事件中,从中毒者的体征来看,大量人员出现瞳孔缩小、口鼻处大量白涎等症状,因此作用毒剂应当是气溶胶或者气/烟态的神经毒剂——这显然是一种追求短时间内快速杀死目标对象的战剂。考虑到受袭击的小镇中当时确实发生了空袭和爆炸,因此应当可以排除巴沙尔政府军使用了航空布洒器,应当是爆炸抛射出了大量的战剂。

那么,空袭所使用的弹药会不会是化学弹药呢?这就未必了,因为根据巴沙尔方面的解释,如果反对派武装的弹药存储地里有化学武器存在,那么其在被引爆后也可以产生化学战剂的气溶胶或者气/烟态形式。这一点的确不能排除。

该小镇距离巴沙尔政府军尚有几十公里的距离,从作战的角度来说,如果使用化学武器基本只能攻击平民而非一线作战人员。当然,大量的人员伤亡可以对一线人员造成心理震撼等效果,但内战前期政府军惯用的“油桶炸弹”同样可以达到类似效果。

如果是出于阻滞敌方调动支援前线作战的目的,使用沾染效果更强烈的油状战剂反而更佳。此类战剂中,芥子气跟神经毒剂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且芥子气较为稳定,沾染性又很强,可以保持相对更长的阻滞效果,且不会造成更多的人死亡,能够大幅降低政治敏感问题。那么,问题也随之而来:若真是巴沙尔政权所为,政府军为什么不去使用效果更好,政治成本更低的芥子气类战剂?

其实,指责巴沙尔政府军在内战中有使用化学武器“前科”的说法也有诡异之处。联合国在2013年的调查结论并不够明确,只是含糊地指向巴沙尔政府军使用了氯气类战剂,而一次芥子气攻击则被归为极端武装所为。其实,氯气因其不稳定、不便装填入弹药和作用效果短等特性,早已被其它神经性和糜烂性战剂所取代。如果真有人使用它,那么最大的原因很可能是相较于前两者,氯气更容易生产而已。巴沙尔政权掌握的优势工业资源完全有能力生产更高效的战剂,且当时还存储了大量芥子气弹药(已经在2013年向禁止化武公约组织交出)。对于当时的巴沙尔政府而言,为什么舍弃现成不用,反而去使用如此低效的战剂?

救命利器or夺命毒药?

从政治角度上说,巴沙尔更加没有理由使用化学武器。巴沙尔不会忘记,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就是以当时的萨达姆政权藏匿了大量“化学武器”为名。虽然到现在为止也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当年美国出示证据用的那根试管里究竟装的是不是“洗衣粉”,但是伊拉克战争的后果可是实实在在导致了今天中东乱局的重要因素之一。

更何况就目前情势而言,化学武器对巴沙尔非但不是救命利器,反而更可能是“夺命”毒药。2013年的化学武器事件发生后,虽然联合国调查也没有确证究竟是冲突中的哪一方动用了化学武器,但是美国却明确对巴沙尔政权发出了战争警告。最终只是在俄罗斯的斡旋之下,巴沙尔通过交出全部化学武器,加入《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并在国际社会的监督下将其掌握的化武战剂、投射弹药和装备、各种生产设施和化学武器前体销毁完毕的做法,最终逃过一劫。否则,真的难以想象现在叙利亚究竟是什么样子。

不同于当年萨达姆政权可以在伊拉克内部放开手脚使用化学武器攻击库尔德人区,叙利亚内战早已被戏称为“微型世界大战”,其战局变化得到外界高度关注。何况,遍布叙利亚政府军各处的俄罗斯军事顾问们对于巴沙尔使用化学武器毫不知情或者漠然视之的可能性也很小,毕竟俄罗斯下了大本钱在努力支持巴沙尔,断断不会允许他出此昏招——俄罗斯很清楚那样做的后果如何

即便是考虑继续进攻反对派控制区的需要,但若巴沙尔想在未来的叙利亚给自己留下更多的合法性,以合法政府的面目统治这一地区,则更加没有理由使用化学武器攻击平民区。

而最不容忽视的一点,在于目前叙利亚的形势正向对巴沙尔有利的趋势转化,特别是美国对于巴沙尔的态度已明显软化。目前,巴沙尔虽然没有希望重新“统一”国家,但是美国已经改口声称“巴沙尔的去留应当交给叙利亚人民决定”,而非像以前那样坚持把巴沙尔下台作为和谈的前提条件。巴沙尔夺回阿勒颇之后,基本控制了叙利亚人口和经济最为集中的地带,其主力部队也正在与“伊斯兰国”极端武装激烈交战。此外,获得美俄大力支持的库尔德武装也正在对“伊斯兰国”组织的“首都”拉卡发动进攻,而且库尔德武装目前的政治纲领并不反对巴沙尔政权,反而有与其在未来组成“联邦”形式的可能。

获得俄罗斯力挺的巴沙尔政权本身已是叙利亚内战中最强势的一方,居于其次、获得两大国支持的一方也是自己的潜在盟友,巴沙尔现下的境地可以说是自内战爆发以来“前所未有”的改善,叙反对派武装已是实力大损。所以,巴沙尔政权还有“再次”动用化学武器自取其祸的必要吗?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