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溥仪笔下的“胡大军机”:九一八事变前小朝廷的最后时光

裘陈江
2017-04-26 17:35
来源:澎湃新闻
私家历史 >
字号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翌年2月清帝颁布退位诏书,结束二百六十余年的统治。同时民国政府以优待清室为条件,保留了末代皇帝溥仪在紫禁城的居住和体面,以及皇室的园林和私产,终以和平方式完成了走向共和的鼎革。但在清室退位之后,复辟之声不绝于时,在癸丑(1913)、丙辰(1916)、丁巳(1917)诸年先后都有复辟的谋划甚至行动。而随着北洋政局的日渐动荡,一面是清室复辟行为招致社会上的反对之声,一面是民国政府对于优待条款难以维持,紫禁城周围渐渐集聚混杂着旧矛盾和新问题。时至1924年,由于北京政局的再一次动荡,第二次直奉混战过程中,冯玉祥所部从直系前线倒戈,突然发动政变。对清室来说,最大的突变就是逊帝溥仪被逐出紫禁城,是为清遗民笔下的“甲子蒙难”。此后,在日本人的帮助保护下,溥仪除短暂停留醇亲王府外,从1925到1931年都到天津做起了寓公。虽然被逐出紫禁城,但小朝廷当时在体制上仍保留了多个办事处,如天津、北平、两陵(东陵和昭西陵)、奉天等地,其目的分别是为溥仪、留驻北京的太妃、两陵(东陵和昭西陵)、沈阳的一宫两陵等所设,办理相关礼仪和财务等事务。天津“行在”办事处更因直接侍奉溥仪而尤受重视,在溥仪寓津最后的时间里,这个办事处的主管就是胡嗣瑗。据现在所能看到的,胡氏留下了1931年将近一年在天津“直庐”的日记,保存了溥仪出奔东北之前小朝廷最后的一段珍贵史料。

日记作者胡嗣瑗,字晴初,一作琴初,别字愔仲,号自玉,贵州开州(今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人,原籍广东顺德。清同治八年(1869)出生,光绪庚子、辛丑(1901)并科举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癸卯科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三十四年(1908)授职编修,宣统元年(1909)捐道员衔,翌年分指发往直隶试用,曾以候补道员任天津北洋法政学堂总办。入民国后,充任冯国璋幕僚,1915年任江苏金陵道尹、将军府谘议厅长等职,参与冯氏机要事务。在此前后,积极参与历次清室复辟的谋划和行动,与刘廷琛、万绳栻等人穿插于冯国璋、张勋等众军阀之间。1917年张勋复辟时,被授予内阁阁丞一职。此后长期居住杭州,与陈夔龙、沈曾植等沪杭遗老多有交集。1924年溥仪被逐出紫禁城后,追随左右,成为亲信。在天津时又任办事处主管,参与机密。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追随溥仪奔赴东北,历任伪满洲国执政府秘书长、参议府参议等职。1939年,辞去官职,仍受伪满官方礼遇。只是胡氏卒年尚未能确定,学界现有1945(《中华民国史﹒人物传》第三卷中张学继所撰胡嗣瑗条)、1949(汪朝光《抗战时期伪政权高级官员情况的统计与分析》)等不同说法。

胡嗣瑗

胡嗣瑗的《直庐日记》原件藏于辽宁省图书馆特藏部,后由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等机构影印出版。但在该影印版的前言中,误将“直庐”视为胡氏的书斋号。实则所谓“直庐日记”,即胡氏在天津办事处的值班日记。在清朝,“直庐”的故事就有如徐珂《清稗类钞》“南书房旧直庐”条所言,是翰林入直之所。而且据溥仪《我的前半生》记载:“胡嗣瑗在清末是个翰林,张勋复辟时与万绳栻同任内阁阁丞,我到天津之后到了张园,他被人起了个外号叫‘胡大军机’,意思是有人要见我或递什么折子给我,是要先经他过滤一下的。我因为相信这个人‘老诚忠实’,所以同意陈宝琛的意见,把这个类似秘书长的任务交给了他。”因着所谓“胡大军机”的称呼及其担任的职务,天津办事处也被视作小朝廷的军机直庐。而据现在所见溥仪的日记,虽有“寓居天津日本租界期间日记存篇”的篇目,但只有1926和1928年的部分。而《直庐日记》起自1931年2月17日(农历辛未年正月初一),止于同年10月22日(农历九月十二日),时值胡嗣瑗随从溥仪居住天津最后时期。其中详细保留了小朝廷的办事记录,可谓溥仪在天津最后时期的实录。

关于这部日记的内容,罗继祖先生很早就在《瑾户录》中加以介绍,指出日记除记录胡氏家庭和本人私事之外,记载“直庐”的公事尤多。罗氏分类节录日记中的诸多重要片段,如小朝廷的贷款与解款、杨崇祺债务案、昭西陵被盗案、淑妃文绣离婚案、溥仪赏赐匾额、私卖字画、与日本人交往等等。尤其是昭西陵被盗一案,罗氏专列一条目加以介绍,均是日记最具价值的地方。此外,王庆祥的《淑妃传》中,曾将《直庐日记》有关淑妃离婚案的内容也加以整理节录,作为附录。但需指出的是罗、王二人的整理引录中多为节录,释读文字错谬较多,因此《直庐日记》需要有一个完整且较为完善的整理版。而且《直庐日记》中还记录了胡嗣瑗与众多清遗民的酬唱集饮,也多有遗民晚境的记载,对于了解这批人物当时的遭际和生活多有帮助。

《直庐日记》首页

此外,在这次整理中,整理者发现胡嗣瑗在日记中有抄录诗词作品的习惯,而且诗词题目开头往往有“抄”或者“不抄”的字样,且日记中也有“抄入词稿本”的记录。因此可知胡氏本人应有保存自己文字的习惯,但伪满覆灭后,其遗稿则不知去向了。故在整理释读《直庐日记》之余,整理者尽己所能,搜集了胡氏存世的诗文作品,以《胡嗣瑗诗词辑存》和《胡嗣瑗遗文辑存》之名作为附录,希望形成一本较为合格的胡嗣瑗集,全书名称改为《胡嗣瑗日记》。只是书成之后,阅虞坤林《二十世纪日记知见录》得知,胡氏尚有《办事记要》稿本一部存世,为1926年9月23日至1927年1月13日间的日记,也藏于辽宁省图书馆,此次整理遗憾未及收入,只能待于来时。此次的辑录文字中有些早已由学界前辈整理分享于学林,如《甲子蒙难纪要》等重要文献,本次辑录一概收入,一并向先进致谢。辑录的所有文献除拍卖品外,尽量全部标出文献出处,以便读者按图索骥核查原貌。最后还应丛书主编张剑老师的要求,为日记做了人名字号索引,以便阅读研究使用。

(《胡嗣瑗日记》收入张剑、徐雁平、彭国忠主编“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四辑,即将由凤凰出版社出版。本文系整理者为《胡嗣瑗日记》撰写的前言。)

    校对:余承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