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从团圆的“风味”到激荡的“海味”

2022-02-08 07:4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刺猬公社编辑部 刺猬公社

关于团圆、年夜饭与海鲜的故事。

文 | 欧阳

编 | 石灿

过年是一家团圆之时,无论是在天南还是海北,忙碌了一年终于可以在春节回家。尤其是除夕,吃年夜饭、看春晚,和家人一起辞旧迎新,是一年中的仪式感。

正月初六,许苑已经乘上了离开家乡返回北京的高铁。她出生在隶属青岛的胶州市,这是一座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港口城市。数千年来,无数船舶来到这儿又离开,载来的有金银珠宝,也有海产珍馐。

作为一名滨海地区的游子,各类海鲜早已是成长过程里的熟客,但只要提及年夜饭,首先想到的还是餐盘中的各式海鲜。虾蟹、海鱼,来自菜市场最新鲜的滋味似乎已经成为这块土地上不可抹去的味道,尤其以每年春节最为浓烈。

每每想到海鲜,围着餐桌的家人形象在脑海里愈加生动了起来。对于许苑来说,在某一些瞬间,海鲜也成了“家的味道”。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到头最为重要的节日。秋去冬来,一顿年夜饭链接起游子和故乡,召唤着他们在这个冬夜与思念团聚。而食物,则承载着一年里家人之间最直接的爱意,久未见到的亲人总是希望能用最美好的食物款待,作为牵连旅人与家乡的丝线,味觉上的眷恋总会在某一刻提醒你,你始终未曾远离故土。

随着假期的结束,陪伴大家八期的《风味人间3·大海小鲜》(以下简称《风味3》)也迎来收官。

正是在这样一档美食节目里,创作者通过美食的故事展现出无数中国普通家庭的缩影,以餐桌上的多般海味勾连起了复杂的情感,称得上一部“合家欢”的纪录片,其内容与氛围等都在告诉观众:餐桌上的故事,也是团圆的故事。

从“海味”到“人味”

打开《风味3》的弹幕,不少观众都对这一季展现出的内容有所思考与发现:“这一季国外的部分不是很多了。”“好像都是以讲人的故事为主。”

这些或许可以说是《风味3》又一次大胆创新的地方:将美食与人文巧妙融合,通过食物展现情感的连接,让温情的氛围抚慰人心。

或许你在进入片头曲时,还会被汹涌的海浪、生猛的虾蟹、柔软的水草抓住眼球,但看完每一集后,往往是这一集中故事的主人公更让人印象深刻,他们往往简单直接,通过食物讲述着自己与他人的亲密关系,让美食成为真挚情感的象征。

换一句话来说,并不是这一季“讲人的故事”变多了,而是将食物作为一种文化属性的特质放大了。在“果腹”这一最基本的效用之外,人们对食物“风味”的追求始终未曾停下脚步,在中华文化的背景之下,美食的文化有着更为深刻丰富的底蕴,让其得以成为“中式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

收官篇第八集“赓续.代代相传”中,即便现在的很多厨师都已经是通过现代化教授体系得以具备相关技能,但中华文化古老的“师徒传承”关系仍然存在其中,甚至有了更为具象的代表。就像宁波菜里的“大黄鱼”,对于讲师童伟锋与学生胡乐乐而言,一道“雪菜大汤黄鱼”就是宁波菜最为代表性的菜式。童伟锋对学生的指点与期盼、胡乐乐对教导的融汇与实践,都在这一道菜中有了最终的品评。

腹部嫩黄的大黄鱼躺在餐盘上,奶白色的汤汁成为它的“新海洋”,无数学子在领悟这道菜后也游向了自己未来的“海洋”,料理承载着的是胜似亲人的温暖,是一门技艺传承的温度。

第一集“天涯.四海为家”中,疍家老何即将迎来了放假的可爱孙女,乐开花的老何请出了自己的“秘密宝藏”,即便已经上了年纪,他仍是拿起了网兜,跃进海中,意图捕捉一只最大的波纹龙虾,以迎接孙女的到来。世代生活在渔船之上的老何,用最好最新鲜的“宝藏波纹龙虾”款待许久未见的孙女,简单的蒸煮过后,龙虾便已然形成天然的鲜美风味。看着孙女捧着虾肉吃得正欢,老何也毫不掩饰脸上的笑意,食物此时更是长辈对孩子最直接的爱意表达,比品质与新鲜度更重要的还是其中蕴藏的情感。

同样是第一集里,“菜市场探险家”林本本与大人之间的视角冲突让家庭之间的情感有了不同的侧面,围绕着“不爱吃饭”这个课题,爱的攻防战始终在进行。

“家里最好的食物总会装点成长的童年”,长辈最深沉的爱意总是需要更多的观察与耐心才能感受到。父母的支持与劳作让林本本在“成为地理学家”的梦想之路上不断前进着,年龄与大海不再是走向世界的阻隔,海鲜菜市场只是年幼时的第一站。

在这个观众假期结束返回工作岗位的时间节点,人们依旧可以通过《风味3》品味家的温暖与亲人之间的关切,画面上的食物也成为一种情感的浓缩,供观众感受不同的切面。

当美食成为一种“情感介质”

在春节这个独特的时间点,《风味3》的优势或许在于,对不同年龄阶段受众需求的满足能力,这对于一部纪录片来说其实是不容易的。儿童、青年人、老人,生活境遇与观念的不同让他们的审美取向都大相径庭,而《风味3》之所以能够让多元的观众群体都得到满足,还是依靠其丰富充实的内容与故事。

从儿童群体开始说起,在孩童阶段,最需要满足的绝对是他们旺盛蓬勃的好奇心。得益于超高清的镜头与绝佳的审美,节目里呈现的海洋生物十分具有活力,且色调饱满诱人,首先就能够引起儿童观众的好奇与观察欲。

在满足观感的同时,相关的海洋知识与渔人们如同冒险一般的捕猎故事,在多个层面给了儿童群体多样的观看感受,既是一定的海洋科普,又是如凡尔纳《海底两万里》一般刺激的海洋斗争,在吸引儿童的同时也起到许多开拓眼界、丰富想象力的作用。从食品改变形态的原理到渔船在汹涌海上昂扬的激情,海洋的包容给了孩童更加丰富的认知空间。

而对于在外打拼的年轻人来说,《风味3》无疑是他们的首选下饭神器。在年轻人紧张、快节奏的生活中,“饭桌时间”可以说是十分重要的放松阶段,色泽丰富鲜艳、氛围温暖热情的美食纪录片则一直以来都是“下饭”的不二选择。

在春节开工这个时间点,收到外卖后,打开一集《风味3》,通过节目里合家团圆所宽慰的,更多还是刚刚离开家乡的怅然若失与思念。看着画面里围坐成一桌的故事主角,也能联想到不久之前自己返乡时亲切又毫无负担的团圆时刻,在短暂放松、充电蓄能后返回工作岗位,调整好心态方能够更好地投入到新一年的工作和生活中。

对于家里的老人,《风味3》则在美食层面之上为他们提供了温暖家庭的精神力量。“美食”毫无疑问是绝大多数人都会追求的一种享受,也是所有年龄段都能展开交流的一个话题,这样的特质让“食物”成为了连接起老人与孩子之间的情感纽带,从团圆夜饭桌上的菜单,到经典的地域特色菜,老人能从中收获的是更为紧密的交流与更具有活力的表达。

就像第八集中阿军家四代同堂的故事,美食成为一种亲情的传递介质,老者与稚童久违地相聚。赤橙的对虾在烹调中逐渐褪去青灰的底色,成为全家人爱不释手的熟悉美味,从海鲜粥到油香的虾饼,一年又一年的端午佳节,全族人围坐在圆桌前的喜庆,才正是阿军辛苦劳作,在鱼塘中年复一年的洒出虾苗与饲料的动力。

一部《风味3》,从团聚的电视机屏幕到独处的手机小屏,其丰富内容所塑造的温暖氛围让家人的温度变得更容易被感知,更能得到不同形式的延续,这或许也是“合家”在赛博时空的一种延续。

自然与人类文明的脚注

海洋,一个极其复杂的存在。它具有其强的包容性,孕育了诸多文明、滋养了无数人类;它也是危险的,有史以来,人类都是在危险之中展开对海洋的征服;它同样是美丽的,不论是风平浪静时还是波涛汹涌时,它总有一种自然的磅礴美感,震撼着所有人。

《风味3》这部记录海鲜美食的节目,自然也在真实地记录着大海的每一面。

第二集“弄潮.浪头击水”中,舟山群岛的风浪与绝壁之间,不再年轻的陈玉香与姐妹们攀附在陡峭的礁石上采集佛手螺,随着浪花一次次冲击拍打着礁石,这些仅凭手套和胶鞋在崖壁上移动着的身影不免让人心生担忧,潮水涨落,危险在其中积蓄,雪白的浪甚至拍在了陈玉香三人的背上,单薄的身体难以阻挡地贴上岩壁,但即使自然开始劝阻人类,她们也仍然坚持采摘,直到被风浪击打而跌落岩壁。

海洋在赐予人类美味的同时,将风浪笼罩在海洋猎手们头顶,所有绝美风味都伴随着难以预料的危险可能性。《风味3》的美食故事,展现的是中国各地渔民与风浪搏击、迎难而上的坚定品质。

同时,和内陆一样,他们也有朴实的家庭生活琐碎。陈玉香一行人在采集完成后的晚上,就着简单清炒的佛手螺与湿漉漉的头发喝小酒,在欢笑与打趣中回忆着白天惊心动魄的劳作过程,那些激荡的潮水此时似乎变得不再可怕,桌上价值不菲的海味,好像也成了花生米一般的小菜。用镜头记录这样真实接地气的内容,引起观众共鸣与思考,颇有些令人溢出笑意的感觉。

在春节假期结束、人们再次离开家乡即将开工的时候,《风味3》向观众说了一声“再见”,给节目再造一波热度,同时也是回应真实的生活与世界,让观众们能够有力量再次开启自己新一年的奋斗努力。

最早的哺乳动物从深海走到浅滩,建立起氏族社会并延续至今,人类得以在无数的联系中进化生存。同时,大海仍然是我们所依靠着的宽容存在,它赋予我们风味与食物,也丰富了文化与人们的想象。

以丰富的内容、温暖的氛围、真实的展现,《风味3》将中国人的故事从海洋讲到现代化的城市。人们为了获取最美好的风味而劳作数千年,这样的追求早已成为一种文化,在这些背后,其所探讨的仍是“食物”所链接着的人和情感,是一种温暖的传承。

“家”与“爱”,始终在中国人的血脉里,始终让春节这个特殊的时间点影响着千千万万中国人。

这些浓烈的情感,像潮起潮落,也像洄游的鱼类,总是在某一瞬间充斥着我们的思考。随着“年”一起与我们说“再见”的《风味3》,正是对人们汹涌思念与澎湃爱意的一种回应。

从这个角度来说,《风味3》毫无疑问是最适合“合家欢”、共同观看的,“合家”感受文化与历史的同时,更会真切地体会到其中故事所传递的,中国人数千年来所保持的质朴、勇敢、坚定,以及对自然、对家人的爱。

将文化与人的元素更加深刻地融合进主题里,通过距离观众最近的普通人故事展现文明的多元与同一,不落窠臼、不受拘束,以更加意识化、情感化的方式表达,正是纪录打造共鸣的一种新解答。在这个人们行色匆匆的返工时节,光影记录下的陌生人笑颜也能反射出最真挚的情感。

END

瞭望新科技、洞察新消费、深研新内容

刺猬公社是聚焦内容产业的垂直资讯平台,关注领域包括互联网资讯、社交、长视频、短视频、音频、影视文娱、内容创业、二次元等。

投稿、转载、媒介合作联系微信号 | ciweimeijiejun

原标题:《从团圆的“风味”到激荡的“海味”》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