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过年回家遭同龄人暴击?这20万年轻人真的不愿再“卷”

2022-02-08 17:3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尽量佛系的 四象工作室

春节时分,在外打拼的游子回到家乡,本该享受一段放松的假期,许多人反倒比加班还难受:无论是亲戚口中有意无意的比较,还是与旧日同学的再次相聚,似乎都带来了沉重的同辈压力。

什么是同辈压力(Peer pressure)?它本来是一个心理学的名词,指人因渴望被同辈接纳,违背个体意愿去思考或行事的一种压力,但后来又引申出了新的含义,即同辈取得一定成就后,给自己造成的心理压力。

豆瓣小组“同辈压力研究中心”成立于2020年5月,目前已有超过20万人聚集在此,抒发着生活里种种纠结酸楚的情绪。小组组员自称“屁儿”,取自peer的音译,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卑微程度——连屁都不算,学生听到会沉默,“社畜”看了想加入。

自嘲之余,四象不免好奇,同辈压力的困扰来自哪里,大家又在烦恼些什么?这些压力究竟是作茧自缚,还是无比现实?

文 | Roxie 图 | 四象设计部

1

同龄人的哪些特质,让人倍感压力

有一种说法是,普通人的快乐不在于自己过得有多好,而是比自己的朋友过得稍好一点,这话听上去有点扭曲,倒也不是纯属虚构。

统计“同辈压力研究中心”小组内的帖子可见,频频被发帖人提及的压力来源正是朋友和同学——这些与自己的人生轨迹曾经十分相似的人,一旦出现生活品质的落差,似乎更让人难以接受。

而网络又不断将原本遥远的繁华图景拉近放大,打开社交软件琳琅满目都是“打卡”“开箱”,见识过花花绿绿的世界,更不知道怎样度过貌似平淡的一生。

图片来自网络

引发同辈压力的领域集中在学业和事业等方面,但这并不代表组内“学渣”云集,许多发帖人都具有大学及以上的学历,甚至有位楼主已经博士毕业,工作状况也不错,但仍会自我怀疑,在母亲心中比不上“学习也不好家教也不好”的表妹。

图源:豆瓣同辈压力研究中心小组

相对能令大部分组员产生共鸣的,还有来自金钱的压力。“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如果每天在温饱边缘挣扎,还谈什么精神上的自强与富足?

2

挣不到别人那么多钱,因此不快乐?

“说好了青春一路同行,你却买了车;你以为都是上班族,他却北京买了房;有人已经年薪百万,有人却还在抢两块钱的红包。”在爆款文章《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里,金钱被视为一个重要的人生目标。

有了钱就会快乐吗?早在1978年就有研究指出,彩票中奖者并不如大众想象中那么幸福。据昆士兰大学的社会心理学教授乔兰达·杰登,有钱人同样难逃向上攀比的漩涡,这一点和低收入者几乎一致。

但一项新研究发现,拥有金钱确实能使人更清晰地感受到日常的“小确幸”,有钱人对生活整体而言也更为满意。

另一项更大规模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团队在分析162个国家或地区的160万人后,发现高收入人群拥有更强的积极情绪(如骄傲、自信)和较弱的消极情绪(如焦虑、悲伤)。

毕竟,除了维持生存,金钱还可以给人提供更多的选择,正如哲学家叔本华所说,拥有足够财产的人“能够享有真正的独立自足“。富足诚然令人生羡,但没能跃升层级,难道就是一种罪过?

组内有位发帖人来自苏北某县城,从一本院校毕业后考上了公务员,自觉生活已很幸运,但在看完短视频“北大附中的一天”后,还是破防了——“感到自己既狼狈又不堪,我们所努力的目标,是人家一出生就知道不会去上的学校。”

图片来自网络

网络上不乏“寒门贵子”的逆袭神话,它们往往让人更加自惭形秽,认为是自己不够努力才会一路平庸。但成功学或许没有告诉你,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并非全靠个人努力就能实现,时势与运气都缺一不可。

3

升学求职加薪,卷来卷去没结果?

面对金钱带来的焦虑,有些人选择躺平或一味抱怨,但更多人则是积极拼搏,尝试改变生活,不想这又衍生出了其他领域的压力,多少有点恶性循环的感觉。

这首先体现在学业上,寒窗苦读十几年,兢兢业业挣来的学历却未必能换来一个好前程。

浙江大学的一项研究分析了智联招聘网站上约2万份简历和同期1.6万个招聘岗位,发现约一半求职者的学历比岗位需要高出两年或以上(例如,求职者是研究生学历,岗位需求是本科学历,过度教育年限即为研究生教育所需的2-3年时间),而过度教育变相导致了薪酬降低。

2019年春,“996.icu”话题爆火,程序员纷纷发声抵制一些互联网公司“早9点到晚9点,每周6天”的工作制度,但反对的声音同样突出:“你不愿意996,有的是愿意996挣高工资的人”。

这句话很可能是真的,但当996碰上“内卷”,加班不一定能换来想象中的高薪。

据全国总工会在2017年开展的第八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仅有44%的职工拿到了符合劳动法规定的加班费,或按加班时间安排倒休。在另一项调查中,六成受访者认为,加班没有给自己的职场之路带来任何变化。

以上种种说明,来自外界的压力是客观存在的,但组内成员们喘不过气的沉重感受,却大多源自与身边的人甚至网友的攀比。在简单粗暴的二分法之下,要么好到一骑绝尘,要么惨被远远抛下,这只会给人带来无穷无尽的欲望和无处不在的焦虑。

让人欣慰的是,小组里许多发帖者都在一段时间后修改了内容,亲手“撕碎同辈压力的面具”。

图源:豆瓣同辈压力研究中心小组

针对封闭系统里的内卷,解决之道往往是引进新的资源和技术,实现由量到质的提升。而对于我们的生活来说,摆脱内卷的途径或许是跳出关于“成功”和“幸福”的思维定势,尝试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其实,在人生漫长的路途上,我们需要且能够超越的从来不是身边同行的人,而是一个个记录成长的关键节点,即过去的自己。每个在世间沐雨栉风却从未放弃的人,比起无尽的苛责,更值得给自己一声表扬。

原标题:《过年回家遭同龄人暴击?这20万年轻人真的不愿再“卷”》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