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郭亚军:部分肿瘤精准治疗有效率已从10%升至100%

澎湃新闻记者 沈丹丽
2017-04-13 13:19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智库 >
字号

【编者按】

2017年4月6日—7日的深圳国际精准医疗峰会上,除了远道而来的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之一的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还汇集了诸多国内一线生物科学家。2011年,美国医学界首次提出了“精准医学”的概念。美国科学院、美国工程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及美国科学委员会共同发出“迈向精准医学”的倡议,著名基因组学家Maynard V.Olson博士参与起草的美国国家智库报告《走向精准医学》的报告中提出,通过遗传关联研究和与临床医学紧密接轨,来实现人类疾病精准治疗和有效预警。2015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演讲中宣布了新的项目计划“精准医疗(Precision Medicine)”计划。2016年3月, 中国科技部公布了“十三五”“精准医学”重大科技专项,这个概念就此成为了一个热词,进入公众视野。

抗体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973计划的首席科学家郭亚军,在这场峰会上发表了关于抗体药物和精准医疗的演讲。根据主持人介绍,郭亚军非常早地从事了精准医疗的肿瘤方面的研究,在第二军医大学担任肿瘤研究所的所长,之后协调担任了抗体国家药物工程研究中心和靶向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任,301医院的肿瘤执行主任。他在此次峰会上结合生物医学的进展、抗体药物的爆发式增长、生物材料、干细胞研究、精准医学国家战略计划、肿瘤精准医学临床应用、生物大数据等对“精准医疗”进行了综合解读,让人耳目一新。以下是郭亚军的演讲全文,原题为《抗体药物研发在精准医疗中的应用》。

什么叫“精准治疗”,还没有准确的定位。治感冒服阿司匹林,算不算精准治疗?拉肚子了使用治疗肠道的药物,算不算精准治疗?都算精准治疗。理论上来讲,中医的异病同方,不同的病可能只用一个方子,或者异方同病(不同的方子治疗一种病),也是精准治疗。

当代医学是生物技术指导我们下一步的发展。生物医学在临床医学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比如医学影像技术、基因芯片、纳米技术、新材料技术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全是靠我们现代的生物技术。

生物医学的进展

抗体药物、生物材料与再生医学、细胞治疗、精准治疗、生物医学大数据,是我们医学范畴内进展最大的。

做病毒、传染病的治疗都要用抗体,抗体药物是生物医药领域新的增长点。我们国家在这方面有点落后,但在全球衡量还不算落后。现在有60种药物已经在临床上使用了,60种药物在几千种的医保名单中算一点点,但前10位销售最高的药物中,有6个都是抗体药物,说明它是高附加值的。因此,抗体药物是体现生物技术在社会应用中最重要的一个指标。抗体药物成了治疗多种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的一线药物、重大药物。

但是有一点,不能直接说抗体药物销售额度高就是好、销售额度低就是不好。最好的药物其实是疫苗,打一针永久记忆,不会再得这个病。但是这种药物是药厂最不做的。一用疾病就不发展,就停滞,不用就加速发展、痛、减少寿命,终身用药才是药厂最好的药。药厂的概念和大家做的基础研究、做医生的概念是不一样的。我们希望打一针,这个病就永远不在,但是这种药,药厂不会做的,它卖不了。

抗体药物数量近年呈爆发式增长

抗体药物这几年每年有50%-100%的销售增量,审批、上市越来越快。抗体药物真正的总有效率才15%-18%,最高的是28%-30%,但是每年的销售额递增速度很快,因为这是唯一可用的药物,其他没有。这带来一个问题,每年我们大量的投入,得到的有效药物是多少?第二个问题,都想找抗体,找靶点,然后做抗体药物,听起来确实很好。但为什么经过了四十年的抗体研究,到今天才有十几个、二十几个靶点药物,每一个靶点上有三到四种药物上市?这是因为里面有很高的技术壁垒,这个技术壁垒不是别的,是从分子研究到临床的应用中的每一个环节。当然大家都可以做,但是有条件,每年进入临床试验的药物几百种,但每年最多批准3到5种。销售额就不用说了,现在已经到千亿了。

抗体偶联药物,现在衍生出了很多新的治疗型抗体,有比较好的生物技术来支撑它的大规模产业化。中国是全球第三大抗体大国,最大的瓶颈是产能,这是我们最大的限制。

生物材料与再生医学的前景

干细胞、取代材料、3D生物打印技术、组织工程。医学中器官的再塑,自从有了3D打印技术,等于有了一切可以做的事情。

我们可以培养出肾细胞、肝细胞,但是做不到成功的塑形,这是很困难的。这和活动器官的压力等等都有很大的关系。3D打印机很有可能突破器官的成型这一点。当然,现在颅骨成形已经很简单,应用在临床上了。

生物材料与再生医学,现在已经有很大的前景,通过这些生物材料可以取代大量器官的移植、小部分组织移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皮肤,对于日常的创伤、烧伤、烫伤等是很重要的。但是最难解决的问题是汗腺的生发,没有汗腺就不会出汗。现在有了新技术以后,还能在人工皮肤上造汗腺,使皮肤能够正常分泌,保持体温。最近多功能皮肤替代组织,从眼睛到角膜人工组织,慢慢都可以用到了。

2016年干细胞领域突破性研究

细胞治疗有没有前景?肯定有前景,而且很好,但是难做的是标准化的问题,更难做的是经济利益问题。一旦有利益的趋势,细胞治疗是很难做的。在临床治疗中,我每年要治疗三千多例,但我自己都知道,标准化我没有做,质控没法做。今天在座的每个人,不只是说你基因不一样,就是拿出来输的血都是不一样的,病原体刺激的反应又是不一样的。比如在细胞治疗的过程中,牛皮癣没有了。我遇到过这样的案例,尽管肿瘤没有治好,但牛皮癣治好了,病人感觉不痛苦了。这一定有很强的免疫因子在里面。

这些事情给我们造成很大的困惑,但这是一个很有光明前景的领域。一个细胞的发生、发展过程,在很大概率下有大量的基础问题。直到现在为止,为什么胎儿这五个手指头长到这么大的时候就不长了?为什么同样一个干细胞能形成肠道,但长在脑袋上就形成大脑了?谁给它的指令?这些都与基础研究有关。细胞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人,这一点非常重要。

突破性的研究,无论是在大器官还是小器官上都有非常明显的进步。最引人注目的、马上就可以用到临床上的,我认为是晶体的修复。今后白内障手术后就不用换晶体了,造一个人工晶体装进去。它不是一个玻璃,是生物,这些做得都特别好。肿瘤上就更不用说了,CAR-T,不管有没有CAR(嵌合抗原受体,用于修饰T细胞),T(T细胞,人体自身免疫细胞)总是有的。这种情况也是一个标准化。现在对于临床应用最大的限制,是把它作为一个药物。这种细胞治疗需要一个一个来,它不可能是一个药物。它无法做到质控完全一致,它是三类技术,需要审批。

精准医学—国家战略计划

我理解精准治疗是大范围的,不是一个医学概念。精准是什么?大概念上说是不要浪费医疗资源,不过度治疗。

精准的预测、精准的诊断才能带来精准的治疗。人类基因组算大范围的概念,筛选出大量的易感人群,作为预防上的医治未病。做医生要有勇气大胆承认这一点。预防算不算精准治疗?我认为这才是真正大的精准治疗。无论怎么样,我们做到合理用药,合理用新技术,不过度治疗,这就是我们治疗的概念。

肿瘤精准医学临床应用

肺癌治疗的总体有效率是10%。如果我们(对病因)稍微一细分,治疗就可以达到90%有效,这就是完全的精准治疗。否则,那些没有基因突变,甚至有这种天然的不反应的病人治疗了以后反而快速复发,而且快速转移。

这就是精准诊断基础上的精准治疗。对于白血病、肾癌等,这都是颠覆性的,总体有效率从过去的10%提升到100%,这是临床上今年精准治疗最大的突破。

我们怎么去做?我们需要做什么?这些离不开大数据分析,到最后完全是大数据去算。基于大数据绝对不是测序大数据,而是综合治疗临床病人的整体数据。这个数据代表国家大健康今后的发展趋势。新诊断技术基于这个,验证也基于这个。今后病体的验证和模拟验证应该是平行的,现在模拟验证基础逐渐代替了审批当中的对比治疗。因此,基础的科研、精准的医疗、药物的开发全部基于临床的信息。临床的大数据,几百个院长都有共鸣,过去靠病历收集、扩大数据,实在是来不及了,急需网络系统,这个高地将是下一步制高点中的制高点。

生物医学大数据

无论采集什么样的肿瘤模型,都需要做大数据,最后才能进行个性化医疗的参比,打造全新的健康与医疗模式。包括医疗的社区医疗资源、社区护理资源、三甲医院,最终的成功是基于大数据的建立,否则还是名医和基层的区别。真正介入大数据的时候可以把大量基础医生和名医的差距拉得很小。因为大量地靠计算,已经能够提供人类大脑所学的东西,这就带来了人工智能。今后的健康肯定会引进人工智能,现在的人工智能是会学习的,你下第一步,后面五步、十步就已经知道你在想什么了,这一点很可怕。医疗模式上,人工治疗今后肯定能够在这个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生物医学,已经深入到大医学、大健康系统,无孔不入,我们要把生物技术更好地进入临床,这是我们每个人的生命。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