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专访德国大使:在全球化议题上,中德间利益重合度将越来越多

澎湃新闻记者 高行 于潇清
2017-04-20 11:19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速报 >
字号

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新华网 资料图

尽管德国和美国之间跨大西洋的关系依然非常重要。但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尤其是在全球化的议题上,德国和中国之间利益的重合度越来越多,今后也将会是如此,两国将会越走越近。”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Michael Clauss)日前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时对记者表示。

柯慕贤对澎湃新闻表示,尽管目前尚无法判断将于7月份举行的G20德国峰会是否会就维护自由贸易和全球化给出进一步承诺,但德国“和中国一样,希望峰会上将会有更加明确的表达。”

两任G20主席国合作维护全球化

据英国《卫报》报道,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将于今年5月25日访问德国。届时他将在柏林“地标”勃兰登堡门下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现场讨论,而就在几乎同时,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也将现身欧洲,出席于布鲁塞尔举行的北约领导人峰会。

这一先后两任美国总统同时现身欧洲的情况,对于德国乃至整个欧盟来说,无疑是一个相当具有象征性的“二重奏”。尽管上任之后曾经遭遇多重阻力,但特朗普在反对现行的自由贸易和全球化模式方面的努力却风生水起。在其上任之后,美国不仅正式退出了TPP协议,并且本来就进行艰难的TTIP谈判也陷入冻结状态。这样的背景显然与坐拥全球最大贸易顺差的出口大国德国的利益相悖。后者在今年3月举办了二十国集团(G20)的央行行长和财长会议,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中,破天荒地没有写入支持自由贸易、消除贸易保护措施的内容,其原因正在于来自美国代表的反对意见。路透社评价道,这是东道主德国的“明显失败”。

但此次会议依然传递了一些乐观的信号,“在会议上,中国对德国的立场表示了支持,正如德国在杭州峰会上支持了中方的相关立场一样。”柯慕贤对澎湃新闻透露。

“在全球化和自由贸易议题上,德国和中国的总体立场是一致的。”同济大学德国问题研究所所长郑春荣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德国提出的G20议题较好地延续了杭州峰会的议题,这说明至少在G20框架内部,德国希望在全球化议题上和中国加强协调与合作。”

贸易纠纷不会影响中欧合作大局

尽管包括德国在内的诸多欧洲国家都有和中国合作应对全球化、反对保护主义的意愿。但在中国和欧洲国家之间,“保护主义”并非仅仅适用于特朗普,有时也会成为相互之间所赠送的“帽子”。

最近的例子来自本月初。据中国商务部网站公布的消息,4月6日,欧盟委员会就对华热轧板卷反倾销案做出终裁,对中国出口的热轧板卷征收18.1%-35.9%的反倾销税。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局长王贺军在对此发表谈话时表示,此次行为是欧盟方面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并警告称这种做法“会对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形成阻碍。”

而今年中国全国“两会”期间发布的一份报告中,代表欧洲在华企业的中国-欧盟商会则对《中国制造2025》的产业规划表达了一些疑虑和期许。

“许多欧洲企业将‘中国制造2025’规划看作商机,但也有自身技术一旦转移后在中国就不被需要的担忧,” 柯慕贤表示,“在 ‘中国制造2025’所涉及的许多行业中,德国企业都处于领先的地位,因此它们非常愿意参与到这一规划当中来,前提是它们得到和中国企业一样的、公平公正的待遇。”

“到目前为止,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各国对中国的保护主义态度还是局部性的,可以说只是一些苗头,还不足以让双方在维护全球化合作‘踩刹车’。”郑春荣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在德国内部,对华采取保护主义的声音的原因之一,是中国企业此前掀起的对德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并购浪潮引发了德国政府的担忧,而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性质,本身的市场开放程度又暂时无法满足德国企业在华的需求,这引发了德国部分人士对于中德经贸关系“对等性”的担忧。

“从德国发展的经验中可以看出,建设一个开放的经济将会为我们带来很多利益。 如果你希望别的国家对你的输出开放,那你自己也必须开放。否则就会形成一种非对称的局面,是不可能长期维持的。”柯慕贤表示。

实际上,在今年2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在回应欧盟官员呼吁中国进一步开放的言论时就曾指出,希望欧方以历史和长远的眼光客观看待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国致力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将继续为外资企业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营造宽松有序的投资环境和公平的竞争环境。”

“最近几十年,我们看到中国经济一直是越来越开放,我们确实希望看到中国将这一势头保持下去,采取更加进取的开放措施。但我们当然也不可能要求一蹴而就的开放,肯定是有一个过程,需要一些时日。”柯慕贤说。

【对话】

澎湃新闻:很多欧盟国家在单独跟中国进行对话和谈判的时候都表示支持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并且表示自己也有兴趣参与进来。但是欧盟作为一个整体,对于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似乎有一些犹豫,具体表现在它对匈牙利到塞尔维亚的铁路,进行了一些令人关切的审查,您怎么样理解这样一个心态?欧盟将怎样处理与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之间的关系?

柯慕贤:我倒觉得欧盟对“一带一路”的看法总体上是正面的,欧盟也很愿意在平等的基础上参与其中。而你刚提到的匈塞铁路是完全另外一个问题。它是(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到(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一个高铁线路。欧盟对它进行的审查是看是否遵守了欧盟内部的招标规则。就像德国的企业或者其他外企在中国投资需要遵守中国国内的招标规定一样,在欧盟我们也要求外资企业做同样的事情。这是欧盟对项目进行相关审查的原因,跟“一带一路”本身没有任何关系,我们必须要将它们区别开来,不要混淆在一起。如果是德国企业在法国、波兰等国进行类似的项目,我们也必须遵守这些招标的规则。也就是说必须有一个透明的、明确的招标的程序。

澎湃新闻:近期很多欧盟国家的领导人提出了“多速欧洲”的理念,认为一部分欧盟国家可以在一体化战略上采取更多更大的步骤,另外一些国家可以慢一点。我们应该怎么理解这个战略?它是不是会在欧盟内部不同的国家之间造成一些分歧?

柯慕贤:其实欧洲一体化进程本来就是“多速”的。比如说互相开放边界的申根协定,就不是所有的欧盟成员国都参加。还有欧元,只有十九个欧盟成员国启用了欧元。我们现在看到,在某些领域,个别成员国有加快加深一体化的计划。我觉得这是别无选择的发展道路,我们要继续这样做。我们不可能什么都要意见一致,不可能做什么都是百分之百一致,所以今后也还是会有一些核心国家要在一体化进程中更快更紧密地合作。但是我们要给其他的成员国保留机会,如果以后他们愿意参加,依然可以参加。我们会保障它们跟进的权利,但是我们不会让任何人拖延、阻碍我们的进展。我觉得这样做也符合中国的利益。因为如果加强一体化,就意味着欧盟会更强更有力,欧盟的核心会更加牢固。

澎湃新闻:英国脱欧谈判已经正式开始了,您能简单谈一下德国在英国脱欧谈判问题上的立场和态度吗?

柯慕贤:英国做出决定退出欧盟,这是欧盟条约中允许的。我们希望谈判会以友好的方式进行,希望今后英国与欧盟保持紧密的合作。但是因为我们之间的利益和主张有很多差异,现在很难说能不能实现这些愿望。如果在两年的期限内达不成协议的话,英国就不得不离开欧盟内部的统一市场,这对所有国家的经济都是不利的,但是损害最大的还是英国自身。现在已经有一些银行和一些制造业的企业酝酿或做出了决定,把一些工作岗位从英国转移到欧洲大陆,就是因为担心如果不这样做,它们可能会丧失欧盟统一市场的准入权。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