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非洲观察︱ISIS袭击埃及基督教堂:21世纪的出埃及记?

陶短房
2017-04-15 14:09
来源:澎湃新闻
思想市场 >
字号

4月12日,埃及内政部发表声明,确认4月9日发生在埃及北部的两起针对基督教堂的爆炸事件,“至少一起”系“伊斯兰国”(ISIS)所为。

4月9日是埃及科普特(coptes)教会的棕枝主日,当天上午10时许,位于开罗以北的坦塔市(约40万人口)“吉尔吉斯三月”科普特教堂遭到炸弹袭击,导致至少27人死亡,78人受伤。几小时后,隶属于科普特亚历山大正教会(Coptic Orthodox Church of Alexandria)的亚历山大圣马可教堂又遭到自杀式炸弹袭击,导致至少17人死亡,48人受伤。事后ISIS发表声明,宣布对事件负责。

亚历山大圣马可教堂

埃及内政部长贾法尔(Magdy Abdel Ghaffar)4月12日表示,亚历山大所发生的爆炸事件,是由一名“人弹”使用ISIS常用的“自杀炸弹腰带”引发的,这名“人弹”的身份业已被确认,是出生于埃及南方城市基纳(1986年)、居住在苏伊士省的石油公司职员马赫麦迪·哈桑·穆巴拉克·阿布达拉赫(Mahmoud Hasan Moubarak Abdallah),此人早已被确定为“恐怖主义同情分子”。至于坦塔爆炸事件的肇事者身份,内政部发言人表示“尚在努力调查中”。

科普特基督教是古老的基督教分支,诞生于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东西分离”之前,《新约》四福音之一《马可福音》的作者圣马可于公元42年在亚历山大建立教会,后来在这里“殉教”,因此科普特基督教之于基督教世界、圣马可及亚历山大之于科普特基督教,都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公元639年,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占领埃及,此后科普特基督教和科普特人逐渐成为埃及的少数族群,但仍然是撒哈拉以北非洲最大的基督教群体,“尼罗河革命”前夕,科普特基督徒人数占埃及9000万人口的10-15%,2011年11月就职的科普特教皇塔瓦德罗斯二世(Tawadros II)已是第117任。

科普特教皇塔瓦德罗斯二世

长期以来,科普特人在埃及受到歧视和排挤,科普特正教会则宣扬“忍耐”,远离政治和教派冲突。2011年“尼罗河革命”导致穆巴拉克倒台,同年11月塔瓦德罗斯二世即位,鼓励信徒“积极参与政治”,却遭到“革命”后崛起的、带有原教旨色彩的穆斯林兄弟会(MB)及其推举的总统穆尔西猜忌、排斥。

早在2011年3月初,即“尼罗河革命”刚刚落幕之际,开罗郊区就有原教旨分子趁乱烧毁当地科普特教堂,导致13人死亡;5月,他们又焚毁了两座教堂;同年10月1日,阿拉伯人就以“违章搭建”为由,焚毁了阿斯旺城一座基督教堂,引发教派激烈冲突,当时执政的临时军事当局囿于穆兄会压力,对冲突置若罔闻,甚至通过电视台呼吁“诚实的埃及人”出来保护“受到攻击的士兵”,这导致人数占绝对优势穆斯林蜂拥而出,趁机攻击科普特人,酿成所谓“第一次科普特血案”(埃及卫生部称死24人,伤212人);2013年6-7月,埃及南部农村爆发原教旨分子大规模驱逐、迫害科普特人的恶性事件;2015年1月3日凌晨,一群ISIS利比亚分支“利比亚省”(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the Levant in Libya)歹徒绑架了在利比亚苏尔特打工的21名科普特人,并于同年2月12日在海滨全部砍头,将血腥视频公开传播,这就是震惊世界的“212血案”;今年1月初,原教旨分子袭击了开罗一座科普特教堂,导致30人死亡。

“利比亚省”的标志

长期以来,科普特人对其在埃及所遭受的歧视倍感不满,尽管这个团体涌现过包括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Boutros Boutros-Ghali)这样的政治精英,但他们中大多数人被排斥在司法界、军警界和大学学术界之外,并屡屡成为埃及一系列社会动荡的替罪羊。原本他们以为“尼罗河革命”会为其带来转机,不料随之而来的原教旨主义猖獗让他们的境遇雪上加霜。倍感失望的科普特人一度纷纷“出埃及”(“埃及民权联盟”EHRL2011年底曾统计称,当年“出埃及”的科普特人达10万之众)。

2013年“8.14”事件后,塞西元帅(Abdel Fattah al Sisi)取代穆兄会,建立了新的埃及行政当局,开始努力纠正“尼罗河革命”以来袒护、姑息原教旨势力的做法,并对支持穆兄会的埃及原教旨团伙实行打击,宣布保护科普特人合法权益,这在很大程度上安抚了科普特社区,却再次激怒了原教旨分子:活跃于西奈半岛、土生土长于埃及的原教旨极端组织“安萨尔教法团”(Ansar el-Charia)利用《戴维营协议》限制埃及在西奈半岛部署军队、武器,以及西奈和加沙间边防松懈的便利,和ISIS勾结,宣布成为ISIS下属的“西奈省”(Province Sinaï ),变本加厉地将科普特教堂和科普特人当作袭击目标。

今年1月科普特圣诞节(由于使用儒略历,科普特圣诞节日期不同于天主教)前夕,ISIS和“西奈省”先后宣布将科普特人当作“圣战”目标,并随即引发了开罗血案。此次“4.9”事件,时间、地点都做了精心选择:当天是“棕枝主日”,作为科普特亚历山大正教会本堂的圣马可教堂会举行盛大仪式,科普特教皇塔瓦德罗斯二世会亲临主持,一周后就是复活节,而4月28-29日,罗马教皇方济各(Pape François)将访问埃及,并亲临圣马可教堂。很显然,恐怖袭击的第一目标是谋杀塔瓦德罗斯二世,即便不成,也希望借此扰乱科普特人的复活节庆典,并干扰罗马教皇对埃及的访问,打乱埃及军政当局的反恐部署。

尽管事发后科普特人和国际社会对塞西当局的反恐安保措施多有批评,但平心而论他们是有所准备的:“棕枝主日”当天,圣马可教堂部署了众多军警,并在入口处设置了金属探测器,入内人员需经安检方能放行。有当地分析家认为,正是因为这些措施,才导致“人弹”阿布达拉赫未能按原计划规定的时间混入教堂,等他好不容易入内,塔瓦德罗斯二世已完成仪式离开。

爆炸现场

但毕竟惨祸还是发生了,这对埃及军政当局的声誉和威信都构成极大打击(科普特人随后在街头愤怒喊出“你们的安检有个鬼用”),而内政部长贾法尔则在4月10日宣布解除坦塔市所在的加尔比亚省内政厅长的职务。

同样在4月10日,塞西宣布埃及进入为期3个月的紧急状态(上次埃及进入紧急状态还是2013年“8.14”事件后),并亲自视察军警部队,以彰显保护社会安定和国家安全的信心和能力。

遇难者的棺材

遇难者的亲属

在短暂的混乱后,科普特人也开始用自己的方式表明决心:尽管部分科普特教会出于哀悼和安全理由,宣布周末的复活节庆典“只祈祷、不庆祝”,但绝大多数教会表示“一切照常”,以显示科普特人“坚持下去”的“坚定信心”;4月12日,罗马教廷圣座新闻办公室(Holy See Press Office)主任伯克(Greg Burke)和埃及主教发言人拉菲克(Rafic Grieche)均表示,尽管知道发生了恐怖袭击事件,但教皇访问计划“一切不变”——包括在圣马可教堂和2000名科普特人共同参加弥撒仪式的安排也不会变。

正如一位科普特人在网络上所陈述的,2000多年前,摩西率领饱受迫害的犹太人“出埃及”回归故乡约旦河西岸,如今的科普特人也希望“出埃及”(摆脱被歧视和遭原教旨主义迫害的命运),但他们希望这一次无需离开世代居住的埃及土地。而能否帮助科普特人做到这一点,是对塞西政府和国际社会的严峻考验。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