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金融去杠杆成央行一大要务:定向调控将延续,短期难有降准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蒋梦莹
2017-04-19 21:06
来源:澎湃新闻
金改实验室 >
字号

进入2017年以来,央行频繁进行MLF(中期借贷便利)、SLF(常备借贷便利)等操作,以定向地向银行业金融机构注入流动性。

最近的一次是4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开展了4955亿元MLF操作,其中6个月期1280亿元,1年期3675亿元。

有市场人士表示,央行一边锁准备金,一边发放各种中短期贷款,扭曲了金融体系,定向调控的效果不仅不佳,还累积了金融风险。降准的呼声再次出现。

央行的定向调控始于2014年,对象包括“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或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以及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本意是助力供给侧改革,支持实体经济。定向调控一经出现便带有“原罪”,过多的政策导向是否会扭曲市场机制,而财政改革、国企改革、监管改革等措施一旦没有跟上,“定向调控”就有可能偏离其初衷。

定向调控还是降准?

关于定向调控的担忧主要在于,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定向投放的资金很有可能还是会流入传统强势领域。而严格的准备金要求锁住了银行的资金,增加了银行的资金成本,过高的准备金率扭曲了金融体系的运行。多位市场分析人士向澎湃新闻表示,定向调控本就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初衷是对“大水漫灌”和经济稳增长的权衡,但是实行效果差强人意。 

瑞穗证券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说,央行的货币调控手段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全面释放流动性,不仅不能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痼疾,只会增加国企、政府融资平台的“财务软约束”主体的资金需求,让经济结构调整半途而废。定向的效果实则有赖于金融监管的推进和其他一揽子改革。

中金首席经济学家梁红认为,近年来,金融创新活动的发展使得银行无需缴准的银行负债迅速膨胀,法定准备金存款与银行总负债的比例,或称为“有效”准备金率,持续下降;截至去年底,已降至9.0%(同期大银行的名义法定准备金率为17.0%),若再将大量表外资金纳入考虑,银行的实际准备金负担还要更低。中国最终都需要一个合理而且相对稳定的存款准备金要求,应在10%左右。目前17%的准备金率在世界范围内都偏高,扭曲了资金配置。

一季度中国经济超预期增长,GDP同比增6.9%,高于预期6.8%,比去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一季度进出口同比增长21.8%,出口增长14.8%,进口增长31.1%。沈建光指出,新的货币政策框架已经确定是稳健中性,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刚刚稳增长成功,不可能降准。”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向澎湃新闻表示,理论上确实应该降准,通过短期操作解决不了长远问题。他指出,外汇占款减少后,市场流动性就会收紧,适时释放流动性是应该的,但是过于频繁的操作也并不好。

2015年,外汇占款流失造成严重的基础货币缺口,央行降准4次以放大货币乘数效应作为弥补。2016年,央行仅在3月进行了1次降准。在货币乘数扩张下,2015年M2增速从2014年的12.2%上升至13.3%,到2016年M2增长11.3%。

2017年以来外汇占款下降幅度不断收窄,外汇储备则呈现出“止跌回稳”态势。中国人民银行4月7日更新的“官方储备资产表”显示,截至3月末,外汇储备余额为30090.88亿美元,较今年2月30051.24亿美元小幅增加39.64亿美元。

央行的另一个重要职能是引导市场的预期。

李迅雷谈到,管理预期也是央行的一项重要工作,央行担心释放出过强的货币政策信号,招致市场误解。“理论上说,降准的同时加息,配合起来做更好,既能够体现利率市场化,也能够解决流动性的问题,这样一起做比较好,但是央行现在既不敢降准,也不敢加息。”

资金紧平衡,央行在走平衡木

既然“不敢降准”,又要维持流动性,MLF、SLF还将有可能持续下去。

瑞银汪涛预计,央行今年不会提高基准利率,但监管加强会推高金融机构间流动性趋紧和市场利率的上升,部分银行-非银融资链条错综复杂,可能触发影子银行信用事件蔓延成信用市场波动。从此次续作结构上也可看出,3月24日-4月12日央行连续14个交易日暂停公开市场操作,本次1年期的MLF操作量为3675亿元,6个月MLF操作量为1280亿元,近期到期4515亿元MLF全部为6个月期,表明央行在MLF续作上“锁短放长”。

中信证券明明认为,4月13日有1270亿元6个月MLF到期,4月18日有2345亿元6个月MLF到期。MLF续作也表明央行保持流动性中性意图,无意过紧或过松。1年期相对6个月MLF占比的增加,体现了央行逐步提高利率,温和去杠杆的政策意图。此次操作的目的主要在于对冲近期的MLF到期量,维持流动性稳定。

沈建光说,无论是实体经济还是金融降杠杆,监管层的态度都是逐步温和降杠杆,既要实现政策目标又不能发生系统性流动性风险,因此央行会适时微调货币环境,稳住市场情绪并为金融业降杠杆去产能创造空间。

去杠杆才是要务

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货币政策定调,要保持稳健中性,也要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既要加强金融监管,MPA(宏观审慎评估体系)考核对金融机构形成倒逼之势,又要保持流动性总量基本平衡,“定向调控”虽然饱受争议,但作为政策操作工具,一时之间似乎难以走下历史舞台。

澎湃新闻专栏作者简容指出,经过过去4年的摸索,定向调控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未来的基调应该是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依靠市场机制和监管规则,货币政策将逐渐回归总量调控的本意。

4月14日一季度的社会融资数据显示,一季度人民币新增贷款增加4.5万亿元,同比少增1615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罕见出现负值,净减少1472亿元,同比多减1.5万亿元。3月信贷增长低于预期,M2增长10.6%,不及预期11.1%,狭义货币供应量M1增速较2月环比下降3个百分点。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建弘指出M2增速平稳回落,反应出货币政策维持稳健中性。

瑞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3月份MPA考核效果明显,信贷明显走低,银行贷款和信用债发行双双放缓,在二季度应该更突出,下半年将更甚。GDP增速也会稍有放缓,“2017全年增速应该在6.6%左右。”

MPA中的广义信贷意指更大范围的信贷, 界定范围包括贷款、债券投资、股权及其他投资、买入返售资产以及存放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款项等资金运用类别 。以指标之一的“广义信贷同比增速”为例,如果它超过M2目标增速+22个百分点,也就是35%,则这项指标得分为0。

李迅雷强调,现在货币政策定的目标是中性,就是既不降准也不加息,因此央行不会加息也不会降准。近期央行持续14个交易日暂停操作,也主要是为了去杠杆。“现在最突出的问题就是MPA,规范金融监管加强的力度,要远远胜过降准或加息。”

    校对:余承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