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近百位高校领导南京畅谈“互联网+校园”:不止是设施信息化

澎湃新闻记者 陈珂
2017-04-20 21:22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一卡走遍校园、每个角落连上WIFI、教学楼自动调节温度……对校园设备互联网化、智能化、信息化的设想正在一步步实现。

但这不是全部。4月20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金智教育共同主办的“WE+2017智绘互联校园新生态峰会”在南京召开,全国近百位高校领导齐聚,探讨新时代“互联网+”技术与高校的融合命题。

WE+2017智绘互联校园新生态峰会现场。  本文图片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陈珂 图

会上,多名人士提出,在改进互联网教育设施之外,还应该注重教育本身的信息化,即在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上,通过信息技术的助推,实现对传统教育价值和结构的重建。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说,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基础。目前,要真正达到教育信息化的目前,不止互联网教育的设施条件要继续升级完善,还要在信息和教学人才培养的结合上做大量工作。

“教师如何从用得好技术,转变到让学生学得更好。真正让学生个性化成长,发挥自身的潜能。这中间将会出现重大的革命性的变化。”瞿振元说道。

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负责人、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认为,当前我们的教育“还几乎停留在工业化时代”。这是因为,信息化时代所需要的人才应该是能力先于知识,但我们现在的教育体系,基本上还是以知识为主,以课堂为中心,以考试为中心。

“美国发布的NETP报告(国家教育技术计划)中说,必须推动信息技术支撑下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而不是进化式的修修补补。” 杨宗凯觉得,“不是讨论学习中如何使用技术,而是如何用技术来改进学习。这才是信息化最根本目的。”

但这一理念具体落到实践是何表现?阿里云教育事业部总经理王晓斐在会上给出设想:用图象识别帮助老师批改作业;基于情感计算和陪护让机器人答疑;凭借基因工程和人脑技术分析刚出生的婴孩未来在哪方面擅长、哪方面需要加强。

以用图象识别帮助老师批改作业为例,王晓斐解释,这能让老师的教学活动被有效分解。“一些重复性的劳动被人工智能分担,老师就可以从繁琐的工作中剥离出来,从而与学生实现更多情感上的交流、文化层面软性方面的交流,这实际上是个性化教学的一个体现。”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