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山东大学《文史哲》杂志什么来头,李克强总理为何特意登门

澎湃新闻记者 岳怀让
2017-04-22 08:08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4月21日上午,正在山东考察工作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专程来到山东大学,看望慰问教职员工和广大师生,并参观“山东大学双创成果展”。

对于总理的行程,“新华视点”微信公众号披露了更多的细节。在山东大学,李克强总理不但考察了被称为“山大的宝贝”的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还特意来到山东大学《文史哲》杂志编辑部。

据新华视点披露,李克强总理兴趣盎然翻看纸张已经泛黄的《文史哲》杂志创刊号,还对编辑部工作人员表示说:你们要汲取传承优秀的人文精神,为当今所用,为后世续航。

山东大学这本刊物什么来头,总理为何特意登门?

其实,在中国的人文社科领域,《文史哲》杂志可以算得上是“大名鼎鼎”,不但两度停刊两度复刊,更成为近几十年来中国历史研究领域多场“论战”的平台。

根据文史哲杂志社官网介绍,《文史哲》是新中国第一家高校文科学报,1951年创刊,初为双月刊,1954年改为月刊,1959年1月停刊,1959年8月又复刊,1966年再停刊,直到1973年才再次复刊。

创刊伊始,《文史哲》即坚定不移地恪守“学者办刊”的宗旨,不遗余力地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这个理念也得到了高层领导的认可。

例如,1951年夏,时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兼上海市市长的陈毅元帅在上海的一次大会上曾说:“山东大学创办《文史哲》是开风气之先,继续办下去,一定可以引起全国各大学的 重视。”

在国内的人文社科领域,《文史哲》一直都有“扶植小人物,延揽大学者”的名声。而《文史哲》近60年来所享有的盛名,与它发起的一场又一场著名学术论战与重大讨论密不可分。

《文史哲》相继开展过中国古代史分期、亚细亚生产方式、资本主义萌芽、土地制度、农民战争、社会主义经济法则、传统文化研究、《红楼梦》研究、古文论研究、文艺理论和现代文学研究、儒学是否宗教、疑古与释古等等的学术讨论,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20世纪50年代,我国史学界有“五朵金花”之说, 其中至少有三朵(古史分期、农民起义、亚细亚生产方式)是盛开在《文史哲》的。

例如,1951年7月1日,童书业在《文史哲》第2期发表《中国封建制的开端及其特征》,提出了中国封建社会开始于西周的观点,在学术界拉开了旷日持久、影响深远的中国古史分期讨论的大幕。

两个月后,1951年9月1日,赵俪生在《文史哲》第3期发表《武训当时鲁西北人民的大起义》。这是《文史哲》发表的第一篇农民战争史研究的论文。随后又发表大量农战史研究论文,使《文史哲》成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民战争史讨论中一个令人瞩目的中心。

从1953年开始,《文史哲》改由山大学报委员会领导编辑出版,成为“山东大学学报之一”,不再是“同人刊物”。同年第1期发表杨向奎的《中国历史分期问题》和吴大琨的《论前资本主义地租的三种基本形态》,分别提出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特殊经济形态说”和“过渡形态说”。

此外,当年在全国热闹一时的《红楼梦》研究大讨论也发端于《文史哲》杂志。

1954年,《文史哲》杂志由双月刊改为月刊。同年9月1日,李希凡、蓝翎在《文史哲》第9期发表《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在全国引发了一场《红楼梦》研究的大讨论、大争鸣。此后,俞平伯、周汝昌、冯其庸等人都卷入这场讨论之中。

目前,《文史哲》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山东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双月刊),《文史哲》的海内外发行量,一直稳居全国高校文科学报之首,因而成为中国大学学报的品牌。

除了杂志的发行,《文史哲》杂志举办的众多高端论坛也具有一定影响力。比如,今年4月14日至17日,山东大学《文史哲》杂志人文高端论坛“贤能政治的可行性及其限度:儒学与自由主义的对话”在济南举行。论坛期间举行了“2016年度中国人文学术十大热点”发布仪式。

来自全国各地的25位长期关注儒学与自由主义关系的专家学者出席论坛,《中华读书报》《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读书》和澎湃新闻网等媒体全程关注。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