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讲武谈兵|中国能从美俄最新反舰导弹技术发展中学到什么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黄国志
2017-05-02 14:32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防务 >
字号

近日,美国和俄罗斯新一代主力反舰导弹都成功进行了试射,颇有当年冷战时期两国“针尖对麦芒”的竞赛味道。先是美国海军F/A-18E/F战斗机首次进行了LRASM-A远程反舰导弹的发射试验,之后,俄罗斯宣布再次成功进行了3M22“锆石”远程高超声速反舰导弹的发射试验。

高度的隐身化设计、高超声速飞行能力分别是LRASM和3M22“锆石”最为突出的技术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将成为未来反舰导弹“泾渭分明”的两条发展道路。

“锆石”导弹——俄超声速导弹路线的最新成果

众所周知,苏联与欧美在反舰导弹的发展方向上一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而这也是由于苏联海军自身装备结构与作战定位所决定的。二战结束后,苏联海军本质上还是一支近海防御作战力量,尤其是缺少以航空母舰和战列舰为代表的大型远洋作战舰只,海军舰载航空兵基本上是空白。如果当时苏联海军与欧美国家海军爆发类似二战中以大型航母舰队为主力的海上决战,无疑是要吃大亏的。庆幸的是,苏联在二战末期从纳粹德国俘获了大批各型先进导弹的技术资料和设计人员,并以此为基础开始研发自己的导弹武器。苏联海军在1957年便开始装备世界上第一种舰舰导弹——P-1,北约代号SS-N-1“扫帚”。之后,世界上第一种空射型(KS-1“彗星”)和潜射型(P-5“彼托卡”)反舰导弹也相继在苏联海军中服役。

这些反舰导弹虽然让苏联海军看到了与欧美国家海军对抗的希望,但是其在性能上与前者的期望值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主要是因为其存在射程近、飞行速度慢、抗干扰能力差等缺陷,尤其是在射程和飞行速度这两方面上,苏联海军希望反舰导弹能够尽量增大射程,以便使己方发射平台可以在更大的距离上发动攻击,减小被欧美国家海军发现和击毁的概率;而增加飞行速度可以大大压缩欧美国家海军的反应时间,有效提升突防概率。为此,在航空动力技术快速发展的大力推动下,世界上第一代远程重型超声速反舰导弹也陆续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制成功并装备苏联海军,分别是P-35“进步”舰舰导弹、K-10空舰导弹和P-6“进步”潜舰导弹。这三种反舰导弹的最大射程达到了250~450公里,飞行速度1.2~1.4马赫,装备500~1000公斤常规战斗部或者战术核战斗部。

“锆石”采用了类似“布拉莫斯”-2导弹的乘波体气动布局。

之后,针对欧美国家海军舰载防空系统和舰载战斗机性能的不断进步,苏联海军也相应的装备了几代远程重型超声速反舰导弹。比如从第一代的P-35“进步”、第二代P-500“沙箱”、第三代P-700“花岗岩”和俄罗斯时期才完成研制的第四代P-800“缟玛瑙”。这几代反舰导弹在射程一般在300公里,飞行速度在2马赫以上。

如今,俄罗斯又一次将反舰导弹的发展推向了世界的巅峰——第五代3M22“锆石”采用乘波体气动布局、超燃冲压发动机等先进技术,设计最大飞行速度为7马赫,实际试验中曾经达到8马赫,设计最大射程400公里,未来有望达到1000公里。与第四代P-800“缟玛瑙”一样,3M22“锆石”将以舰载型为基础,同时发展出空射型和潜射型。俄方宣称,如果该型导弹研制进展顺利,最早将在明年批量装备海军。

欧美在纠结中仍然坚持亚声速导弹路线

与苏俄50年来执着于超声速反舰导弹不同,欧美国家海军研发的多为中近程亚声速反舰导弹,如“捕鲸叉”、“飞鱼”、“奥托马特”等,真正的远程反舰导弹还要数美国在“战斧”巡航导弹基础上研制的BGM-109B,但其飞行速度依然为亚声速。当然,欧美国家也曾经有过一些远程超声速反舰导弹的研发计划,比如法德联合研制的ANS项目、法国自主研发的ANNG/ASMP-N以及欧洲六国联合研制的ASSM2等。但是,这些项目最终全部下马,无一幸免。这一方面有技术难度和研制成本方面的因素,同时也有欧美国家海军需求并不强烈的原因。

欧美国家海军,尤其是美国海军拥有强大的航母舰载航空兵,负责最主要的对舰攻击任务,而水面战舰所搭载的舰舰导弹多数情况下仅作为自卫用途。因此,在美国海军航母编队的作战想定中,舰载战斗机负责截击苏联海军远程轰炸机和护航战斗机,舰载攻击机负责对舰打击,舰载“宙斯盾”防空系统则负责对来袭反舰导弹进行拦截,从而形成强大而完整的海空攻防体系。当成功抵御苏联海军的饱和攻击并掌控作战海域制空权后,携带AGM-84的美国海军舰载攻击机将同样对苏联海军舰队发动饱和攻击,同时舰载BGM-109B“战斧”反舰巡航导弹也将配合实施打击。

LRASM-A导弹采用了多种措施增强隐身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苏联和美国在各自反舰导弹的发展中也有相互之间的借鉴和学习。比如,苏联在20世纪70年代研制“冥河”系列中近程反舰导弹的后继型号时,同时发展了P-270“白蛉”超声速反舰导弹和3M24“天王星”亚声速反舰导弹,而后者明显有借鉴美国“捕鲸叉”的痕迹。与之类似,苏联革新家设计局在1985年开始研制的3M54“俱乐部”系列亚声速远程反舰导弹,也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BGM-109B“战斧”反舰巡航导弹的设计思路。

同样的,美国海军与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在2009年正式启动的LRASM远程反舰导弹项目,也在最初的设计方案中借鉴了苏俄超声速反舰导弹的发展思路。LRASM一开始是按照亚声速隐身型和超声速准隐身型两个型号展开研制的,编号分别为LRASM-A和LRASM-B。其中,LRASM-B就采用了类似苏俄P-800“缟玛瑙”的头部进气冲压发动机设计方案。但是,最终考虑到研制难度、经费投入以及综合作战效能等方面的因素,美国海军还是放弃了LRASM-B,以便让总承包商洛·马公司全力完成LRASM-A的研制。

中国反舰导弹发展的借鉴与启示

我国反舰导弹发展从最初仿制“冥河”的“海鹰”、“上游”起步,之后依靠自身的技术力量相继研发了C-101/301超声速反舰导弹和“鹰击”-8/6系列亚声速反舰导弹。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通过引进苏俄反舰导弹技术,我国又陆续研制了“鹰击”-9/12/18系列超声速反舰导弹以及鹰击-62亚声速反舰导弹。可以说,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学习,我国已经走出了一条融合苏俄与欧美两种不同技术风格的反舰导弹发展之路。如今,面对3M22“锆石”和LRASM-A这两种优势和缺点都比较明显的反舰导弹发展思路,我国也应有所反思和取舍。

2016年珠海航展上出现的中国反舰导弹,除了CM-302,大部分都是亚声速反舰导弹。  澎湃新闻记者 谢瑞强 图

3M22“锆石”这种高超声速反舰导弹研制难度大、成本高,虽然飞行速度快,可以大幅压缩敌方反应时间,但是目标特征也非常明显,末段机动能力差,抗拦截能力不足。尤其是在目前技术条件下无法做到超声速和隐身性能的兼顾,这也是美国最终放弃LRASM-B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高超声速反舰导弹可以少量装备作为打击航母以及陆上指挥中心等高价值目标的“杀手锏”,但是大批量装备并不现实。

真正可以作为主力装备的,应当是LRASM-A这样高度重视隐身设计的远程亚声速反舰导弹,其雷达及红外特征非常小,可以达成攻击的突然性和隐蔽性,敌方防空反导系统也难以拦截。此外,最重要的是由于LRASM-A无需携带超声速飞行所需的大量燃料,从而可以、大幅增加战斗部质量(LRASM-A为454公斤,而LRASM-B仅为227公斤),射程却依然可以达到1000公里以上。

因此,笔者认为,未来中国反舰导弹家族在继承现有型号的基础之上,应当重点发展类似LRASM-A的通用化隐身远程亚声速反舰导弹,同时利用已有的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相应发展和装备少量类似3M22“锆石”的高超声速反舰导弹。这两种先进导弹的配合使用,无疑可以打造出世界最强的中国反舰导弹阵容,使中国海军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再上新的高度。

(“讲武谈兵”是由知名军刊资深编辑黄国志为澎湃防务开设的个人专栏,以客观严谨的态度,辅以活泼精炼的语言,力图“破除防务迷雾”,为读者更好地认识我国与国外在装备技术上的差距提供参考和借鉴。每周一或二倾情奉献。)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