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论】校园反霸凌,不能靠“打回去”

2017-05-02 18:44
来源:澎湃新闻
社论 >
字号

你的孩子在校园被别的学生殴打休克之后,该怎么办?

山东济南某中学的做法是,禁止被打学生告诉家长把事闹大,否则要给予处分。施行暴力的学生未见处分,受害者倒是被学校恐吓一番。目前,济南市教育局已发布通报批评。

如此怕事情闹大而对校园暴力和稀泥,甚至拉偏架的学校恐怕不在少数,这让家长缺乏安全感并且变得焦虑。最近,四川乐山一幼儿园针对家长做了份问卷调查,结果就显示,约60%的家长表示应该培养孩子强硬的性格,被欺负时要“打回去”。

“打回去”——反霸凌短板的真实之痛。相信一个文明社会的正常人,从理念上都会知道“以暴制暴”不对,但为了防止现实吃亏,家教上的“政治正确”也就只好搁置一旁了。如果一个社会的家庭教育都在这样提倡“打回去”,那整个社会的暴力情绪难免蔓延滋长。这样的校园或者社会可能更安全吗?显然不可能,只会陷入恶性循环,变成人人自危的丛林社会。

改变从何做起?学校的责任无可推卸。

比如,济南那所高中的做法,肯定存在严重问题。平时不好好重视反霸凌教育,尽量避免暴力冲突的发生,一旦出现意外之后,又不能公正合理的处置,结果就是对恶行的纵容甚至鼓励。教育部门应该把这样的案例当做典型,反思过往教育层面的缺失,同时以严肃问责给更多的学校敲响警钟。

中国当下对校园霸凌事件,从学校到社会普遍还没有正确的认识。除了少数被欺凌的学生家长陷入焦虑,很多老师还是觉得“打打闹闹很正常”,甚至把家长的维权当成闹事。教育理念上不重视,教育行动中做不到“惩恶扬善”,现实就可能更加失控。

当然,这不仅是教育意识问题,还需要基础的法律制度支撑。比如美国的很多州有反霸凌法,明确了学校的惩罚权。一旦发生霸凌事件,学校就可以及时采取行动,对严重行为可以直接开除学生;涉及刑事犯罪的,司法部门也会及时介入。相比而言,中国还有需要“补课”的地方。

就在上个月,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要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及早发现、干预和制止欺凌、暴力行为,对情节恶劣、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必须坚决依法惩处。希望高层的表态,能够推动相关的机制和法律尽快落地。

校园反霸凌,不能靠“打回去”的以暴制暴,但是前提是相关保障机制不能缺失,孩子得有可靠保障。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