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高端自行车赛扎根中国15年的样本,连首富王健林也效仿办赛

澎湃新闻记者 蒲垚磊
2017-05-07 15:12
来源:澎湃新闻
赢家 >
字号

如今,全国各地举办马拉松赛事的城市不少,相比之下,上规格的自行车赛事数量并不太多。

5月5日,2017年上海的环崇明岛国际自盟女子公路世界巡回赛正式开赛,作为目前国内级别最高的自行车赛事之一,这项赛事也得到了包括央视直播在内不少的媒体曝光。

媒体上的宣传推广,只是自行车赛为举办地崇明带来的好处之一。事实上,办赛15年来,凭借着自行车赛,当地不仅推动了自己的竞技自行车发展,连带效应也众多。

而今年10月,广西也将开始举办自行车世界巡回赛。高端赛事的扎根正在进一步推动国内自行车赛事的热潮。

一项赛事的连带效应

从去年开始,崇明的女子自行车赛从此前的世界杯赛事“升级”为世界巡回赛。

“更高级别的赛事,对于扩大崇明自行车赛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很有帮助的。”上海崇明区体育局局长龚耀飞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

2016年,崇明的女子世巡赛就由央视进行了3天的全程直播,这也是赛事首次获得这样的“待遇”。直播画面中出现的当地生态景观,也相当于给崇明做了一个“大广告”。

龚耀飞说,“这个级别的赛事必须要有直播,这也是国际自盟的规定。”今年赛事再次获得了央视直播的青睐,虽然直播为组织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从各方呈现的效果看很值得。

对于崇明来说,从最开始的国内邀请赛到如今的国际自盟顶级赛事,15年来,自行车赛的意义已经远远不只是比赛本身。

竞技体育层面,赛事带动的是当地自行车运动的发展。高水平的赛事机会也拉动了当地的后备人才培养。

龚耀飞自豪地表示,目前崇明已经有5个自行车国家队成员,其中黄丽、黄冬艳、秦晨路和范阳四人都代表中国亮相奥运赛场,“都是我们崇明出来的孩子。”这些运动员就都曾参加过在崇明举行的赛事。

除此之外,顶级赛事也成为崇明当地发展体育和旅游产业的“招牌”。

据了解,在多年办赛积累下了足够的口碑后,崇明还打算进一步开发自己的生态特色,修建环岛生态大道,其中就配有专门的路跑和自行车道路。

优美的环境加上极佳的运动配套基础,龚耀飞对未来这个生态大岛的运动吸引力也充满信心,“建成之后,肯定会有很多人专门过来跑(路跑道路)。骑行道也会吸引周边的自行车爱好者。”

赛事自我造血不再依赖政府出资

中国尽管是自行车大国,但在自行车运动上还是后来者。自行车运动也只是近几年才开始在民间“热”起来。

过去几年,类似环中赛这样的自行车赛事也是“叫好不叫座”。外界也一直有种担忧——在国内举办顶级自行车赛,会不会在砸下重金后,却无法实现自我造血沦为负担?

在体育产业逐渐走热的今天,这个担忧已经有了清晰的答案。

环崇明岛国际自盟女子公路世界巡回赛就像是一个真实的标本。

其实,在崇明环岛赛的最初几年,无论是参赛选手的交通、食宿、接送、安保、媒体宣传等等一系列支持,都是由当地政府“埋单”,或是政府动员当地企业赞助。

这样的做法虽然保证了赛事的运营,但也增添了开销。所以,崇明方面也一直在尝试将自行车赛推向市场。

2012年,终于有一家公司愿意出资协助办赛,这也是赛事培育10年后,终于步入正轨逐渐被市场接纳。

而在赛事规格逐渐提高的同时,随着知名度的提升,赛事的市场化前景也进一步提高。

去年的首届崇明女子世巡赛上,赛事方就透露,政府出资的比例已经降到了30%。在赛事花费和赛事水准达到史上最高的同时,政府投入成功降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

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今年的崇明女子世巡赛,政府投入比例也基本和去年持平。相比去年,在开幕式的准备上甚至还“简洁”了许多,经费更多放在了赛事运营保障中。

就像龚耀飞所说,“赛事还是以赛事本身和推广宣传为核心,更多的花架子就不做了。”

自行车运动风口下,引入高端赛事

根据崇明和国际自盟签订的合约,女子世巡赛的第一轮合作为2016-2018年。关于明年赛事结束后的前景,龚耀飞表示,双方就继续合作的态度都很“积极”。

与此同时,高端自行车赛也开始逐步扎根中国体育市场。广西方面也已宣布和万达集团以及国际自盟合作,从今年10月开始举办男子公路自行车世巡赛。

其实,早在2011-2014年,国际自盟的男子世界巡回赛曾一度落户北京,但最终双方没有继续合作。曾有媒体分析,巨大的财政负担和外界对于北京环境的一些负面报道是原因之一。

如今,随着体育产业的逐步成熟,资本方开始进一步挖掘具有大众性、参与性的体育运动。投资者也再次燃起了对于自行车赛的信心。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甚至表示,要把自己投资的广西世巡赛打造成媲美“环法”的世界顶级赛事。

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每届环法在大约3周的时间里,光是现场观众人数就能够达到1200万人,产生的经济效益仅电视转播一项,就能够达到十亿欧元的量级。这些数据,对于如今自行车运动逐步发酵的中国无疑是巨大的诱惑。

当然,当下国内运动自行车爱好者的数量并不算高。据统计,国内运动自行车爱好者有约600万人,虽然绝对数量和有800万爱好者的英国相当,但比例只有约0.46%。

想要培养出能媲美欧洲的运动自行车市场,或许还需要更多的赛事栽培。

就像当初中国引入的中国网球公开赛、上海大师赛等高端赛事一样,以高端精品赛事打开市场、培育产业市场或许也是一种更实际的尝试。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